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撞了白撞”未被采纳 “撞了白撞”的说法未被刚刚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采纳,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敝的,法律规定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法律还规定,有汪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法律还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惟一的免责条件:交通事故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一切为了百姓利益——《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法凸显以人为本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碰撞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该条款体现出新法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中采纳了过错推定原则,但是又同时规定了:如果机动车一方能够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本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可以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从立法上否定了“撞了白撞”的说法,既体现出法律的尊严,又体现立法者对生命的关爱。  相似文献   

4.
“撞了白 撞”似乎已成了时下交通生活的流行语。当然,这是老百姓的通俗演绎。其法律语汇源于1999年秋东北重镇沈阳市出台一地方交通法规中一条规定:行人横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机动车无违章,行人负全部责任。该规定实施后,陆  相似文献   

5.
问我父亲因喝醉酒,在路上行走时被车碰了,花去医药费一万多元。调解时,对方说我父亲喝醉了酒,只同意赔偿40%,我们不同意。《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是规定,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6.
问:我父亲因喝醉酒.在路上行走时被车碰了,花去医药费一万多元。调解时,对方说我父亲喝醉了酒,只同意赔偿40%。我们不同意。《道路交通安全法》不是规定,机动车与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吗?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给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在适用这部法律时也出现了许多难以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在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第(二)项时出现了种种误区。 误区一:《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第一款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对此很多人的理解不一,在这样的事故发生后,是叫机动车驾驶人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呢还是机动车驾驶人负全部民事赔偿责任。笔者经调查,有的在事故处理中就一刀切,一有这样的事故发生,均认定机动车驾驶人负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8.
“人行横道”是保障行人横穿道路时的安全通道。但在城市中众多“斑马线”上看到的情景却不尽如此,发生在人行横道及周边地域的交通事故不胜枚举。人行横道是专门辟给行人穿行的专用通道,机动车到此如高度警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极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非机动车违章占的比例较大,而受伤害最大的也往往是骑车人自己。在造成死亡的交通事故中,骑车人或行人需要承担责任的占70%,更有30%的死亡事故要由骑车人或行人负主要责任。在城区繁华道路和路口,交通拥堵令人头疼,而自行车和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争道抢行、乱穿马路等等违章行为,是造成路口拥堵的一个很  相似文献   

10.
正平面交叉路口是车辆、行人的汇聚点和离散点,因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相互干扰严重,既容易造成交通阻塞,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对于道路客运企业来说,必须将防范平面交叉路口行车事故,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平面交叉路口行车事故的原因和防范对策做分析探讨。原因分析一是交叉路口造型多样。平面交叉路口的设计大多因地制宜,有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环形路口、环形路多支岔路口、高等级公路匝道路口等多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称《交法》)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在适用这部新法时产生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其中最为争议的是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重大改革,即新设了保险人无过错归责原则及机动车与非机动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机动车无过错归责原则。正确认识《交法》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对  相似文献   

12.
对交通肇事逃逸定义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但有少数机动车驾驶人无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不积极抢救伤员、保护现场,为逃避法律追究和民事赔偿逃离现场,给受害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生理及经济负担。笔者综合分析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对肇事逃逸犯罪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安全法》(下称《交法》)实施以来,社会各界在适用这部新法时产生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其中最为争议的是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重大改革,即新设了保险人无过错归责原则及机动车与非机动驾驶人,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机车无过错归责原则。正确认识《交法》损害赔偿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4.
对交通肇事逃逸定义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但有少数机动车驾驶人无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不积极抢救现场,给受害当事人造成极大的生理及经济负担,笔者综合分析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对肇事逃逸犯罪的心理及预防对策作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准确分析影响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各项因素,引入累积Logistic模型研究人、车、路、环境及事故特征与行人事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2016年的行人交通事故数据为样本,通过聚类压缩、共线性检验和预测力分析,从人、车、路、环境及事故特征5个方面选取16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事故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构建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来分析仅财产损失事故、受伤事故和死亡事故的影响因素,并引入弹性分析量化各显著因素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良好.结果表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事故形式、事故发生时段、车辆类型、照明条件、行人年龄段、行人饮酒情况6个因素与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行人事故预防对策.研究结果有助于交通管理者采取合理的策略来降低行人交通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的过街组织方式,保障过街安全,提出一体化行人流的概念。采用实地调查及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方法,以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大街与昭君路平面4相位交叉口为例研究一体化行人流。通过实地调查,将一体化行人的过街行为进行方式分类,在分析交叉口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该交叉口一体化行人二次过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改善方案。结果表明,安全岛的设置、专用信号灯的配置及适当的信号相位的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一体化行人在交叉口处过街的安全和便利,减少机动车流与一体化行人流的直接接触,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突出保护行人利益 ,以人为本、公平、便民是其最大特点  近年来 ,我国意外伤亡事故的发展趋势十分严峻 ,特别是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道路建设跟不上车辆增长的现状 ,加上现代交通管理水平不高等 ,造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维护行人利益 ,坚持以人为本 ,公平、公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 2 0 0 3年 10月 2 8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并将于 2 0 0 4年 5月 1日正式实施。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  相似文献   

18.
读者之声     
近年来,三明市的主要街道为了拓宽街道,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纷纷将原有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护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地面上施划交通标线。这样一来,道路宽敞了,车辆的通行能力提高了,堵车现象少了,可是无形中却增加了安全隐患。车辆、行人不各行其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随意停放,行人在机动车道上随意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日前正式出台礼让斑马线制度。今后,只要行人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无论行人是否存在违章行为,肇事车辆都必须承担责任。行人属于弱势群体,礼让斑马线制度是为了保护行人的权益。 规定指出,肇事人及所在单位或者是肇事人需预付医疗费,对于拒绝预付或者暂时无法预付的,公安机关可以暂时扣留交通事故车辆;肇事人有单位的,其单位还将  相似文献   

20.
2003年4月15日起,在北京市道路范围内,机动车之间发生的追尾等29种交通事故可私了。 可私了的29种交通事故:追撞前车尾部;变更车道未让本车道车;支路车未让干路车;转弯车未让直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