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水中微量氰化物的分光光度法测定,通常有异烟酸吡唑酮法、巴比妥酸法、双吡唑酮法等。在国内外的环境监测网络中,测定水中微量氰化物,多采用双吡唑酮法。但是,双吡唑酮法有以下缺点:样品预处理较繁杂,分析时间长;吡唑啉酮的水溶解度小,其试剂空白值较高;吡啶用量大,显色时间慢。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我们对显色体系进行了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少量的吡啶与乙醇共溶,吡唑啉酮与双吡唑酮的重量比为12.5∶1的显色体系为宜。显色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  相似文献   

2.
抗坏血酸-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藻中磷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测磷方法显色时间缓慢,效果不明显,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且不稳定.本文选用湿法消解海带标准样品,并通过多组试验对比,利用抗坏血酸-钼蓝分光光度法(改良的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海带标准样品中总磷进行测定,同时对加剂顺序、显色时间、显色温度及其他可能影响显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该法显色快速,操作简便,颜色稳定,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试验方法;同时不受盐度的影响,适用于海藻中总磷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测定空气SO2校准曲线斜率,试剂空白值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SO2的测定对实验测定条件比较敏感。通过实验,显色时间、显色温度、PRA纯度、蒸馏水质量等试验条件均对其校准曲线有影响,所以在实验分析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操作条件,严格遵循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4.
采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甲醛的含量,探讨了反应温度、显色时间以及硫酸铁铵用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显色时间30 min、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铁铵用量0.4 mL时,加标回收率在98.08%~102.6%之间,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只有被过硫酸钾消解转化成正磷酸盐后,才能和钼酸铵发生显色反应。消化反应受消化温度、消化时间、溶液的酸碱性的影响,显色反应受显色条件、消化液的浊色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大量的摸索性试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总磷测定的影响因素和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6.
针对环境样品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总磷中,影响显色的二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加入显色刺后的混合过程对显色结果的影响,以及环境条件的温度对显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总磷测定时准确度及精密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对钼酸铵法测定总磷方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质中总磷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分析得出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显色较为稳定,最佳显色温度为20~30℃,最佳显色时间为10~30min。  相似文献   

8.
目前测定空气中SO2主要采用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该法操作比较严格,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文中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为试剂质量、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溶液加入顺序、比色皿、空气采样器流量、采样温度、导气管的吸附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测定总磷中显色温度对显色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显色温度与显色时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Zn(Ⅱ)与原卟啉的络合显色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吐温80质量浓度为1.0%时,在pH9.50 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沸水浴加热15min,显色反应完全,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即为最佳显色条件。  相似文献   

11.
选用变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甲醇,显色温度与显色时间有着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3,5-diB-PADAP在SLS存在下与Ag+的颜色反应是水相中银的最灵敏的显色反应之一,已用于废水中痕量银的光度法测定。本文以有机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探讨了该显色反应的机理,并确定其显色产物为Ag(3,5-diBr-PADAP)(SLS)5。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的监测方法,通过简要的理论、实验分析,得出采用该方法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5分钟至30分钟等经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确定了一种可以检测溶液中铜离子含量的试纸的制备方法。实验利用显色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与铜离子反应生成黄色络合物原理,并借助于滤纸毛细纤维的毛细管作用制作试纸,铜离子的浓度是由试纸上的色带变色的长度所决定的。方法是将滤纸条浸泡在显色剂和其他辅助溶液中,烘干后便制作完成。本实验分析了对显色剂用量的选择、显色时间、p H值、温度等因素对试纸的影响。通过实验选定了显色剂浓度为10 g/L时制作试纸。实验表明,在温度为12~15℃、p H值为3.5~4.5的条件下,显色时间为25 min时,试纸颜色最深,色带上最好,而且铜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浓度与试纸上的显色长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准确度,通过实验研究了显色时间为5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的情况下对氨氮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纳氏试剂充分摇匀后,显色时间应控制在10~20 min。  相似文献   

16.
从显色剂的选择、显色剂的用量、显色条件的控制、试液中共存离子的干扰以及分光光度计的核验等方面,剖析分光光度法测定误差的由来.  相似文献   

17.
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中总磷的主要监测方法。本文通过简要的理论、实验分析,得出采用该方法的最佳显色时间为15分钟至30分钟等经验性结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NOx标准工作曲线的统计分析及对比试验,找出了影响NOx标准工作曲线斜率偏低在因素的关键是高浓度点的吸光度偏低。;而影响高浓度点吸光度斜率偏低的因素是显色时间与显色温度。提出了当温度低时应适当延长显色时间;以消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氰化物测定中的蒸馏、显色和消除干扰的方法提出三点改进意见。一是在蒸馏时用分液漏斗加入酒石酸溶液;二是在显色时先在碱性溶液中加氯胺T,并放置3~5分钟,使氧化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磷酸盐  相似文献   

20.
采用行业标准DPD分光光度法(HJ 568-2010)测定水中的游离余氯,验证了去掉第一点的低浓度曲线的有效性。分别比较不同的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显色时间应控制在10min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