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防苑》2006,(3)
每天每个家庭总有一些垃圾清扫出来,倒在垃圾箱里。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些家庭生活垃圾始终伴随着人们的活动而产生。生活垃圾从各家各户由清洁工把它集中起来,环境卫生的车辆把它从城里运往郊区,在每个城市的周围,都有一些高大如山的垃圾堆。城  相似文献   

2.
武汉东湖污染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武汉市启动了第四届环保世纪行,当湖北省环保局宣布通向东湖的排污口被截流后,人们再次将治污焦点对准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泊——东湖。东湖10年治污历程,投入资金近10亿,江城何日才能洗尽脏污,东湖几时再现万顷碧波?人们期盼着! 东湖“病症”人为使然 作为一个典型的半封闭浅水湖泊,东湖水面面积为33平方公里,汇水面积119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40年前,东湖湖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水生生态环境良好。20世纪60年代后期,因渔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东湖逐渐被分割成9个湖区。此后,其周边生产和生活污水便开始侵入东湖的肌体,水质每况愈下,从“草型湖泊”步入“藻型湖泊”,能见度从过  相似文献   

3.
一场破坏巨大的地震灾难,像一把利剑在中国健康的躯体上刺了一刀。为了真实见证灾民的生活困难和近距离聆听他们的抗灾故事,地震10天后,由普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组织的作家采风组赴宁洱见证灾区……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害过程的仿真建模方法和再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通过探讨基于仿真建模方法和再现技术进行地震灾害模拟的可行性,提出利用虚拟三维仿真建模技术、动力学动画技术和场景渲染技术来再现地震灾害形成的全过程,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再现的虚拟地震灾害过程可以使各级地震应急管理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相对逼真地感受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增强其防震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5.
考虑地震作用效应和管道抗力的随机特性,建立了埋地管道单元的概率预测模型,评估其在地震时的震害状态.把供水管网系统简化为边权有向网络图,通过Monte Carlo随机模拟过程,近似再现管网中各管段的破坏状态,进而分别结合图论理论方法和模糊关系矩阵法,对管网进行连通可靠性分析.由于Monte Carlo模拟算法是以管网各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要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推动安全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广大居民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7.
亓玲 《防灾博览》2007,(2):10-12
人类生活的地球目前大约已有46亿年.而人类的文明生活从有文字算起也有约6000年的历史.地球是人类之家,没有地球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反之人类更应了解地球.且应爱护倍加。我们知道科学家把地球分为四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他蕴藏了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养活着地球陆地上60多亿人口和其它所有的生物。成为人类永恒的需求.那末.就目前所知道的地球各种主要资源都有那些呢?  相似文献   

8.
晓黎 《防灾博览》2010,(2):78-78
<正>春天到了,暖风吹拂,烟柳摇曳,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处处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在春光明媚的大好时节,纵情于山水,不仅可以陶冶性情,健体强身,还可以增进亲情,可谓"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啊!但春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藏族建筑有宫殿、寺庙、民居、佛塔等各种形式,在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之林中有着鲜明的风格和杰出的成就,其代表作布达拉宫还被作为藏族建筑艺术的代表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  相似文献   

10.
王淼 《防灾博览》2023,(6):48-51
<正>现代的生活,不论是走在路上或是坐在车里,如果知道目的地却不晓得怎么去的话,相信大家一定最先想到导航,而且是靠天上来帮忙的卫星导航。中国比较常用的导航有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百度地图等。虽然有少数脑筋比较不灵光的导航,可能把人导到荒郊野外或是无路可走,但是多数的导航通常是可以满足大众需求的。  相似文献   

11.
侯晓奎  李元应 《灾害学》2021,(1):60-63,68
绿化树木是园林景观的主体部分,同样也是园林建设中的目标植物.然而,绿化植物容易受到低温寒冻害的影响,进而影响园林布局美观.基于此,该文提出郑州园林绿化树木低温寒冻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统计郑州园林绿化树木类型,对各样本按照乔木层与灌木层进行分类整理,将频度、显著度、密度等作为计算树木多样性的指标,分析比较结果,根据获...  相似文献   

12.
7级强震备震过程的科普宣传及其减灾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公众对高质量生活充满渴望,对防震减灾和社会安全产生了强烈需求.联系到国家科技战略层次高度重视科普宣传的最新动态,提出了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工作的概念,从备震科普宣传的一般问题、7级强震备震科普宣传的重点问题及意义等方面展开了初步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张巨湘 《灾害学》1992,7(4):93-94
天文气象预报预测研究在中国古代已有丰富的经验,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作者引用14种中国古代文献资料,如《易经》、《书经》、《诗经》、《周礼》、《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书》、《京房易占》、《论衡》、《搜神记》、《唐开元占经》、《管子》等。这些古代文献中,把“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作为古代天文气象预测预报的高度经验概括,并把“毕”、“轸”、“翼”、“壁”作为二十八宿中的天文气象特征星。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天文气象学家积累起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科学遗产,应引起足够重视。但古人  相似文献   

14.
地震对人类影响及应对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银  周俊山 《灾害学》2011,26(1):118-122,127
每一次破坏性地震都给人类的财产、生命、身心、生活等各个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地震灾情因社会发展而加重.已有研究从地震灾后抢救、重建和防震减灾等角度进行,存在很大不足:应急研究频繁,长期灾后重建研究不足;政府支持角度研究多,非正式支持研究少;自然科学研究较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少,尤其是中国对地震的经验总结不足.  相似文献   

15.
数字     
《民防苑》2014,(8)
正1.01亿人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约9 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近800万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可导致肝癌和肝硬化的严重疾病,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这组传染病。两颗美国东部时间7月23日晚间,一枚德尔塔-4运载火箭要从卡纳维尔角空军基地发射,把两颗同步空间态势感知卫星送入轨道。有西方媒体称,美国空军把这种新型先进卫星送入太空旨在暗中监视其他国家卫星,并且能够反击针对美国航天器的可能威胁。那么目标究竟是什么?一些西方媒体和美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防灾减灾立法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是自然灾害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为突发事件灾害普遍、灾情严重的国家。灾害已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公众的安全。要把防灾减灾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必须长远规划和全面制定中国的防灾减灾立法体系,以适应21世纪中国减灾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本文就编制中国防灾减灾立法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及方案的框架设想全面提出研讨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对农户经济的影响及农户承灾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灾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给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对农户家庭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结合灾害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发生的山洪灾害为例,从农民收入、家庭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灾后负债等方面分析了自然灾害对农户经济的影响和农户的承灾能力。  相似文献   

18.
龙卷风风灾的调查与评估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江苏省为例搜集并核实了最近37年间龙卷风的事实和灾情资料,尝试性地采用专家评分方式从风灾实况对各次龙卷风的强度进行了富士达级别评定,论证了这种从具有模糊性的灾情事实中提取半定量信息方法的客观性。结果发现,各强度级别是龙卷风的累积分布可近似用两段指数函数拟合。在此基础上,定量地给出了江苏省龙卷风频率和强度的地域分布,各级龙卷风的平均再现间隔年数等统计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从性能设计的角度来看,结构目标可靠度应该与国家和社会承担风险的能力大小相适应.采用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通过算例计算出中国不同时期与国力相符的结构目标可靠度水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算例计算了中国有代表性的4个省在2004年与其经济实力相符的相应的结构目标可靠度水平.所提方法能够得出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合理的可靠度水平,为可靠度规范修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份以来,网络上流传着关于陕西兴平市、江苏南京市等多个地区的地震谣传,谣传中发生地震的地点不同,但是主要内容基本相同,都是"据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地震台网预测:中国某地几级大地震于2010年几月几日几点降临,震中为某某地……"一系列地震谣言,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恐慌,扰乱了生产和生活秩序,给人民正常生活带来影响。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请他谈谈如何识别地震谣言科学应对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