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春 《环境教育》2012,(12):21-22
生态文明指的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和谐,二是文明新境界,三是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体现区域发展外部环境公平,调整生态保护和受益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生态补偿作为一项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机制和措施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议题。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关注人的权利(特别是普遍人权),更强调关怀与责任,倡导和谐与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5.
王玉庆 《绿叶》2013,(10):69-77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何为人与自然和谐7怎样判定7实践要求我们不仅从哲学意义上论述,更需要从科学体系和技术层面上说明。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整体框架,从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来看,生态文明可看作是其他三个文明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个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统领其他各项建设的.它是我党在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政策导向,迫切需要融入其他四个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是人如何对待自然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与人、人与经济社会协调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也是社会迈向生态文明的标志。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而人与自然和谐均与之有关。因此,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无疑是环境保护永匣主题和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态学规律,建设生态文明,打造自然资本,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滕头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滕头”的实质就是“经济GDP、绿色GDP、人文GDP”的同步提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政策保障方面,强化生态保护的发展规划、政策的落实;强化生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执法力度,完善激励政策;深化政府考核管理改革等。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环保工作与构建和谐青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5,15(2):47-49,56
构建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理念。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和严重破坏,都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引发人与社会的矛盾。良好的环境和生态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与环境优化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完善、发展,与真善美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向来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它作为人们掌握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它不仅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而且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的现代,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成为当代世界最普遍的困惑,遂已成为当前的一大主题。人与自然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呢?笔者认为,人对待自然应以真善美为尺度,以实践为中介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一、真…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 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高校建筑规划与生态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实施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正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加强高校校园环境保护,促进校园生态建筑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优美、舒适、安静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使师生员享受到生态文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环境法治.本文站在完善环境立法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內涵及价值取向、我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立法的建议等方面做简单论述,以期逐步落实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汇聚环保力量激扬巾帼精神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2024年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女企业家大会在苏州召开。这次大会旨在汇聚环保力量、激扬巾帼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新指示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克服困难、团结奋进、迎难而上,推进经济发展、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以生态保护工作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精神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周围 《环境教育》2006,(6):37-39
“绿色社区”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给予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并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的一种表彰。创建“绿色社区”寄托着人们对优美舒适的良好人居环境的憧憬,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符合我  相似文献   

16.
策划人语:在讲到人到底想要什么东西时,维特根斯坦指出,不要听人们说要什么,要看人们行动上做什么。较之言论,行动才真正反映了人们的所思所想和所需。而从这一点出发,在环境问题上,人们似乎普遍处在了言行不一的困境里。一方面,对于"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理念,人们普遍认  相似文献   

17.
程开元 《环境教育》2006,(11):13-16
我国自然保护区经历了数量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功能从单一到综合的发展历程。五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健康发展,对保护国家战略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自然保护区这一话题,本刊记者对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司副司长朱广庆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王晓毅 《绿叶》2013,(1):36-42
生态文明与农业文明或工业文明并非是对立的关系,更不是替代的关系。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蕴含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中的。生态文明与传统发展观相对。发展以百姓的幸福为旨归,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文化中,幸福的含义不同,所以要允许发展目标多样性.不应当以单一指标来规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秀东 《青海环境》2023,(4):175-178
生态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状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靓丽多彩的部分,传承了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1],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取向,为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有助于分析以往生态城市实践的得失。为了构建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采用适合芜湖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测度指标体系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构建了3个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度,得出芜湖市的生态化水平,为确定其生态城市建设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