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注苍生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发现,人类的感情、爱与希望,也是动物们所具有的,这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事实上,一些动物似乎比我们更加懂得爱。大猩猩母亲会不停地为她的幼儿梳理,幼小的黑猩猩在5岁之前晚上都睡在妈妈怀里。鲸鱼不知疲倦地护卫着自己的幼鲸,以防它们受到捕食者的侵袭。当其幼崽受到威胁时,难以想象哪种动物比大象或熊妈妈更凶猛。许多动物甘愿自己冒生命危险来保护后代。斑羚集体自杀就是一曲生离死别、  相似文献   

2.
蒋劲松 《绿叶》2014,(2):45-48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重要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人对动物的态度是人对自然态度的一个缩影。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步强化,我们不仅需要整合各界动物保护力量,更需要深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以及我们为什么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3.
曾威 《绿叶》2022,(10):60-65
<正>无论是动物、植物抑或是病毒等,它们都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曾参与到人类的历史中。书写“非人类”的历史,不仅有着学术上的考量,更蕴含着现实的关怀——当今世界并非一座孤岛,不仅人与人之间是命运共同体,人与动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更是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动物权利问题是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根据人类历史过程中自然观的变化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影响,把动物权利思想观念分为古代朴素的动物权利思想、近代动物权利思想以及现代动物权利观三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一天,人与动物真的能够和谐相处、共享自然,那将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新起点。读过这一期的“人与动物”,你会感到人们为保护野生动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会白费。狼虽凶恶,却也知恩图报,这是《饿狼雪中送炭》的故事所告诉您的  相似文献   

6.
<正>冬日的青岛前海栈桥,碧海蓝天与展翅银鸥交相呼应,俨然一副画作。自1994年青岛开展"挽留海鸥行动"的二十余年,岛城市民和外地游客踊跃参与活动。每年初冬时节,海鸥如约而至。海鸥由最初的在近海远距离徘徊捕食,到现在与观赏者、喂食者的距离越来越亲近,甚至敢从人们手中获取食物;海鸥的数量与种类也越来越多,人鸥嬉戏相映成趣。海鸥是一种杂食性动物,除以鱼、虾、蟹、贝为"海洋食物"外,还爱拣食船上人们抛弃的残羹  相似文献   

7.
姚亚萍  刘惊铎 《绿叶》2014,(2):37-44
生态体验是动物福利教育的本体,而生态体验下动物福利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秉持三重生态圆融互摄核心理念,追求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惠共生的核心理念,凸显“尊重、感恩、责任、善待”的道德价值观,以体验的方式实施和推进动物福利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动物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动物伦理学,笔者考察并概括了西方动物伦理研究的本质和关键问题,认为:动物伦理学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动物的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伦理基础和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何庆 《绿叶》2010,(5):103-105
健康公民应在一个人具体的生长时段里逐步塑成,而非是仅仅成人后跟风似的突击学习。理想的健康公民,其生存境界应该着眼于人类的安全繁衍与文明进步,视承担责任为爱之表现,充满自信的履行社会生活的多种角色,用欣赏的眼光来看世界——爱家、爱党、爱祖国,爱所有我们已经结识以及尚未结识的人。  相似文献   

10.
阿来 《绿叶》2014,(10):97-106
正我是一个爱植物的人。爱植物,自然就会更爱它们开放的花朵——这种自然演化的一个美丽奇迹。因为,植物最初出现在地球上时,是没有花的。直到一亿多年前,那些进化造就的新植物才突然放出了花朵。虽然,对于植物本身来讲,花意味的就是性,就是因繁殖的需要产生的传播策略。但人从有最初的文明以来,就在赞叹花朵匪夷所思的结构,描摹花朵如有神助的设色,提炼或模仿令人心醉的花香。荷今年的天气总归是奇怪的。雨水说来就来,从不经酝酿与铺垫。而且,  相似文献   

11.
吴小军 《环境教育》2004,(11):82-82
张吕萍是一位颇有些传奇色彩的爱心“家长”。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坚强.善良充满爱心的女人。十二年前张吕萍不顾自己身患癌症的病弱身体.历尽艰难收养了无数只流离失所的小狗小猫。为了这些可怜的小生命,七年前她毅然放弃了自己成功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动物保护事业中。并成立了国内唯一的一家集动物收容、救助和宣传教育予一体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保护机构——北京“人与动物环境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5月1日上午,在湖南郴州莽山自然博物馆门口,一群游客争先恐后地与一位穿着迷彩服、头发花白的老人合影,他就是被称为"蛇博士"的湖南莽山野生蛇类保护专家陈远辉——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莽山烙铁头蛇的人。女承父业报大爱1984年春季,莽山林管局职工医院医生陈远辉在莽山抓到一条没见过的蛇。经过多年研究,他把整理后的相关资料递交给了国家动物保护机构。1990年8月,经中科院院士赵尔宓鉴定,确  相似文献   

13.
善待动物     
我们同情动物的痛苦,在不可避免要导致对动物的伤害时,应尽力减轻动物的痛苦,同时为动物因对人的贡献受到的伤害而表示感激。这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培养这种道德境界,是人类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绿叶》2020,(5)
正缺少野生动物的山野,还是让人敬畏的山野吗?听不到野生动物叫声的故乡,还是充满希望的故乡吗?——题记尽管人类的传染性疾病大都源于野生动物或与之相关,不过那也是人之错,而非野生动物之过。是人在接触野生动物的过程中,让从动物身上以自然进化方式产生(存在)的病毒,有机会跨越物种界限,选择人类作为新的宿主,继而引发瘟疫。这不能不使人警醒与反思。由此也促使我们追忆那些印象深刻的故乡山野动物,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表达回望故土的不安。  相似文献   

15.
做一名饲养员,是郭耕不同凡响的选择。看着关在笼子里的猴子,他困惑了,为什么是猴子在里面,而人在外面?人与动物的关系就应当如此吗?如果有一天,人被关进笼子饲养是什么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向动物学习     
卢志容 《环境教育》2010,(12):81-81
我们有时会听到一句这样的骂人话:禽兽不如!是,人是这世上主宰一切的万物之灵,怎能与动物为伍?可见此话骂得是何等狠毒。但是我要说,此话骂得并不公平。因为,动物有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在教育子女方面,就堪为我们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动物到底有没有同情心?很多人对此持否定的态度。如果你到图书馆去查找动物情感方面的书籍,恐怕也只能读到有关动物的野性与兽性。似乎在动物世界里只是充满了弱肉强食与相互残杀。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性的看法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人们发现,动物不仅有爱心和同情心,而且有时候这种感情还是超越了自己同一种类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与动物本来是平等友好的邻居,共同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生生不息。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却成了动物最可怕的敌人。动物们一个个被征服甚至灭绝了,而热爱环保的人们心中却在流血。为此,我们开设“人与自然”栏目,连续刊登一组文章,呼唤人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希望能引起共鸣,给读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19.
冯小宁 《绿叶》2008,(5):85-89
电影是呈现意识形态的一种载体和方式。作为导演,通过电影这种方式把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表现出来,并以批判的审美视角来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让人类对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所反省和彻悟,并使得人类重新定位自己,以爱的方式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体现的是一个电影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20.
世界真奇妙     
《环境教育》2005,(4):57-59
动物也贪玩玩是动物的本性,也是人的本性。但玩并非人类所独有,动物也需要玩,也喜欢玩。玩,是动物从觅食、自卫、繁殖和其他各种约束的活动中解放出来,使肉体和精神充分放松的一种本能行为。动物的玩,尤其幼年时代的游戏,除了单纯玩耍目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