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贞甫 《绿叶》2022,(6):28-29
<正>生态文学作为表现自然与人关系的文学,作家的责任维度决定着作品的境界。责任维度虽然是个抽象概念,但对于作家来说,它却是创作的动机和情感所系,是一个写作“为了谁”的问题。生态文学作家考量的是如何以文学的方式来重构自然与人的关系,表现的是人对自然的尊重、人对自然的态度和对反自然行为的内省等。我认为生态文学作家至少要把握四个责任维度。第一,“两山”理论的维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标志性观点和代表性论断,  相似文献   

2.
<正>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面积643平方公里。它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多项世界桂冠。九寨沟是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因沟内有树正、荷叶、则查洼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气候和动植  相似文献   

3.
正没有自然的环境教育,只不过是一个空洞的说辞,它仍然只是人类禁闭自然从而也禁闭了自身的自欺活动。树不能自然生长今天,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之中。所谓的自然已经不再能够完整地构成一个世界,它也不再能够独立地成为一个世界,因为它成为人劳动和活动的附属物,受到人的役使,承担着功能性角色,人把自己种种欲望、痛苦和欢乐都撒野在它的身上。纵使所谓的风景名胜亦是如此,并且愈是名胜之地愈不是自然的居所。  相似文献   

4.
九寨天堂国际会议度假旅游中心与九寨沟景区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九寨天堂”的开发对九寨沟景区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九寨沟景区的发展对“九寨天堂”也有着直接的推进作用和内在优化功能,通过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提出它们的良性互动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青松 《绿叶》2022,(6):25-27
<正>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在谈论生态文学创作时,总是要涉及“地球”“人类”“使命”和“责任”等一些大的词汇,但是否忽略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呢?“对于我来说,唯一重要的东西就是情感。” 雅克贝汉说过的这句话曾深深地触动了我。面对自然时,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思考了什么?我们为之倾注了多少情感?就生态文学创作而言,也许,语言、结构、叙事方法等都是可以学来的,但是情感是学不来的。因为情感属于每个人的生命个体,它是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其资源的独特性被海内外游客所公认,现有举世闻名的“童话世界”九寨沟、黄龙,有“峨眉天下秀”的峨眉山、有“世界第一大佛”的乐山大佛,和“青城天下幽”的青城山、“世界水利精典”都江堰等世界遗产四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9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座。尤其是世界遗产九寨沟、国宝大熊猫、古蜀文化三星堆的品位和价值在全世界旅游资源中具有垄断性、不可代替性和不可模仿性的特点。 四川旅游有…  相似文献   

7.
11月10日,WTO向中国敞开了大门,至此,中国的资源类行业如农业、矿产、电力、旅游、生物、人力等,都将面临着国外同行的竞争,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深入研究“入世”可能给我国重要产业带来的影响,制订对策,趋利避害,利用“入世”所带来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旅游:我国有闻名于世的九寨沟、黄龙、峨眉山、都江堰、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锦绣河山等旅游资源叹为观止。旅游业是我国重要的创汇产业,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创汇额越来越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近…  相似文献   

8.
2001年,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到四川考察旅游后,深有感慨地说:“由于时间关系,我这次仅到了四川的两条沟去看了,但这两条沟的景色是世界上任何一个自然景点都不可比拟的”。这“两条沟”指的就是九寨沟和海螺沟。由于九寨沟开发时间较早,因此在海内外的知名度较高,而海螺沟目前正处于开发过程中。 海螺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为数极少的,一年四季均可登上的低纬度、低海拔现代冰川。过去,进海螺沟的路尚未修好,入山只能骑马,没二三天根本无法进山。现在,经过几年的大规模开发和二郎山隧道的全线贯通,进海螺沟的路已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9.
湖泊是地球上最生动和最美丽的景观,被誉为"地球上的眼睛"、"河流上的明珠".自然和人工湖泊占据了地球表面所有液体淡水的9 0%以上,是人类最容易利用的水体,也是世界自然和人类历史的重要宝库.湖泊是动态的水生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家园,保留着地球上大量独特的生物.它是内陆水系统极富变化的水体,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情感、精神、智慧和灵感.  相似文献   

10.
九寨沟位于南坪县境内,地处四川省西北高原地带的北部,是自然风景极其优美的旅游胜地。由于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特别是有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国务院已划为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旅游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九寨沟这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也吸引着国内外的大量游客。九寨沟的风景,除茂密的森林、高山、  相似文献   

11.
李云雷 《绿叶》2010,(1):215-217
底层文学更多关注现实世界里的底层——在经济、情感、道德等多重压力下的活生生的人。底层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有压迫可能就会有反抗。但在资本和精英主导的新社会意识形态下.底层存在着从受压迫者变成压迫者的诱惑。翻身之后还要“翻心”,勇于批判和斗争.创造新的文化和新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底层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它提醒着我们每个要节约用水;也暗示着全世界正面临严重缺水。生命诞生于水中,浪费水就是间接的扼杀他人生命。3月12日是“植树节”,它告诉我们每年消耗大量的森林,地球的森林覆盖率正在缩减。森林是“地球的肺”,是人类的“氧气工厂”,我们要合理科学的利用森林资源,更需要我们给它注入新鲜血液。当您在身边发现浪费水资源,污染水质的时候;滥砍乱伐森林,破坏植被的时候请您拨打12369免费环保举报电话,让那些怕坏环境的人无处可藏。每个人都用具体的行动捍卫身边的环境;每个人都能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阻止和揭发,那么我们都能享受到鸟语花香、碧海蓝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内容“天人合一”环境思想起源于很久以前,伶州鸠、伯阳父等人对此曾有过论述,但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并把它提到哲学高度,则是由儒家经典著作《周易》最后完成的。《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包含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1.本体论。《周易》认为,人与自然虽然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不是两个互不相关、互不相容的对立面,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是众多差异的统一)。人是自然的产物而且依靠自然而生存,人与自然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与秩序:“天地养万物”。“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为之  相似文献   

14.
贺震 《环境教育》2022,(12):83-84
<正>如果说这个世界真有神,这个神就是自然。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众多神,最灵、最大的神就是自然。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人类只有在自然的庇护下才能生存,只有在自然的哺育下才能成长。“百善孝为先”。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谱系中,“孝”为诸德之首。“天地君亲师”。在应孝敬对象的位序中,“天地”处于诸对象之首。天地,何也?天地者,自然也;天地者,人类之母也。《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诗人李白说,“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宋代大儒张载云:“乾曰父,坤曰母”。就是说,天为乾为父,  相似文献   

15.
自然比人强大,人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自然是未知的、强大的、神秘的,自然的核心是我们所无法了解的,是现在不能了解,也是以后无法彻底参悟透彻的。在这种意义上自然是神秘的,是某种意义上的“神”,我们应该对它怀有一种敬畏之心。自然的本质是超越了人的经验的,是你所体验不到  相似文献   

16.
九寨沟风景区自1984年成立以来,集“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人与动物圈保护区”、“ 绿色环保21”等多项桂冠于一身,成为知名景区。 但由于早期规划问题,景区内的宾馆建设盲目上马、严重过剩,床位远远超过实际和即期需求量,从而使得宾馆入住率较低、大量房间闲置。  相似文献   

17.
在波及全球的生态危机中,有一个显而易见而又未被充分关注的现象是:在自然生态系统蒙受严重损伤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在随之恶化。雅斯贝尔斯把它叫作“技术进步中的精神萎缩”,“信念的普遍丧失,可以说是技术机器世界的控诉。人所取得的惊人进步使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自然,赋予物  相似文献   

18.
祁宣 《环境教育》2022,(11):66-67
<正>本文从契机的敏感捕捉、形式的灵活开放、内容的深度丰富、成果的拓展延续、反思的及时有效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且对活动的研究背景、价值、创新点、反思等进行说明。人类适应自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大自然也会善待人类。人与地的协调发展是我们的必经之路,这也是现代“五大教育”基本理念“创新”与“绿色”的体现。主题活动“世界水日”的选题意在从学生的身边事入手,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人地协调的重要性,深深地体会远比日复一日地重复、絮叨的效果强得多。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学的角度说,“环境”是指某一区域内的生物学、化学和自然因素的总和。人作为生态中的一类只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但是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只有人具有知性,是高度智化、社会化的生物,从人文主义者到当代思想家无不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自然,人也是环境评价的主体。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似乎与生态学意义上的人与其他生命具有平等关系的观点相悖,甚至成为肯定人的利己倾向和人类行为的任意性的理论根据。事实上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和掠夺由来巳久,征服与主宰大自然的妄念至今还支配着人类的行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便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冲突过程。那么,一  相似文献   

20.
在宋代流传着“天下山水窟有二,曰嘉州,曰桂林”和“天下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之说,而“嘉州”正是如今的四川省乐山市。得益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乐山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祥瑞之地。在这块1.2万平方公里的沃土宝地上,孕育了具有盛唐风貌的乐山大佛,1991年,峨眉山、乐山大佛双双入选中国旅游胜地40佳;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峨眉山-乐山大佛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目前世界上23个、中国4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这样优越的旅游资源使乐山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珠联璧合的自然、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