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启伯的故事     
启伯,是我家乡的一个近族长辈,也是一位立过赫赫战功的退伍军人,称他启伯是因为他的乳名叫小七的缘故。启伯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爱讲革命故事和他那被战火致残的双腿,因此启伯的衣食住行都是靠那副双拐支撑着的。不知何故,我从小就喜欢和村里的一些老人聊天,瞅着他们那深邃的眼睛和布满沧桑的脸庞,听他们讲述悠悠岁月里的故事。随着他们不断变化的淳朴的表情而欢愉、气愤和忧伤——这就是我最要好的“老朋友”启伯。每每到了星期天,我和我的一些小伙伴同启伯或围坐在村里那棵老槐树下或是在一处冲阳的墙根下,睁大  相似文献   

2.
初才目遇也许因为母亲喜欢唱戏的缘故,我对被视为老土的传统戏剧颇能接受,并且,渐渐体会出她的无穷韵味来。记得,曾在一本杂志上,还是在一本书的插页里,看到西安的城墙根下,一家草台班子的生活场景:黄昏,一位姑娘正在简陋的灶台边做饭,厚重的城墙上,有荒草摇曳,而那年轻姑娘,脸上挂着从容的笑容在忙碌着。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棵树,一棵有故事的树。从我破土而出,来到这个世界上,我的身边包括我都在不断变化着。我探出脑袋瓜儿看见这个世界时,我发现我的周围有好多树,并且他们都比我高比我壮,青葱欲滴,生机勃勃,这里风调雨顺。待我长大一些,我发现,偶尔会有陌生人来,手中拿着可怕的斧子,他们总是平静的来,然后"风光"地去。  相似文献   

4.
家在哪里     
曾经无数次,当有人问我“家在哪里”时,我都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那个并不为人熟知的小县的名字。而其时,我早已置身繁华的大都市多年了,我与这个喧闹的城市一同呼吸、一同旋转,我的妻儿,我的生活习惯,我的一切都早已浸透了城市的色彩。然而,不知为什么,在我的潜意识里认同的家还是那个遥远、偏僻的不为人熟知的小村庄。走过风雨,走过时空,为什么,我还要把家根植在记忆深处的那片热土?关于家的记忆真是好多好多,它是由一串串或欢乐、或酸涩的故事穿起的。故事里,有一个儿童关于母亲对他爱吃的所有东西都不爱吃的深深困惑和害怕有一天母亲会  相似文献   

5.
陈晰 《绿色视野》2009,(6):26-29
1992年夏天,陕西秦岭。大熊猫“娇娇”抱着刚刚产下的幼仔在洞里休息,突然它的“产房”里来了一位客人:一个短发、圆脸、带着大大方框眼睛的女孩子,围着它转来转去,想看清楚它怀里粉嘟嘟的宝贝。娇娇转过身,用胳膊捂着小熊猫。在它身后的女孩子,将手放在娇娇的背上,轻轻地抚摸着。这一瞬间被定格,后来出现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成了一篇封面故事,这个女孩就是吕植。  相似文献   

6.
宠物心情     
本来这题目想叫“宠物心态”,觉得严重了点,又特别怕被误解,想到那年女作家毕淑敏写了篇《素面朝天》,遭到了全国众多女孩子的围攻,她那篇千字文其实非常善意,也非常真诚,但今天的许多女孩子不怕被骂不怕被打但就是怕被善意地启发,我真的怕这个结果怕极了,所以就说“宠物心情”。马上讲一个很小很小的故事给你听听怎样?那应该是1998  相似文献   

7.
李青松 《绿叶》2012,(11):108-115
我是读了《光明日报》上的一篇通讯后,记住魏月蘅这个名字的。那篇通讯的题目叫《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写的是二十七名大学生,大学毕业后主动来到鹦哥岭保护区,扎根深山,艰苦创业,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那篇通讯写得真好。笔调并不张扬,文字也不空泛,写的虽然都是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但却朴实、耐看,闪耀着思想的灵光。  相似文献   

8.
景平 《环境教育》2016,(Z1):7-8
正《环境教育》已经走过20年的时光。20年的时光,我与她却只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不曾相互走进。我是在《环境教育》及近20岁的时候,在她那里看到了这个尺度的。所以我在这个时候,蓦然回首,我走进了她。这个杂志具有思想新度。我曾经看到杂志有一篇社评文章《环保投资不是为了"保增长"》。这真是一个环境保护的思想新论!过去,我们的环保专家说,把环保治理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  相似文献   

9.
何冰凌 《绿色视野》2008,(11):56-56
十七年前差不多这个时间,一位羸弱的诗人写下他生命里最后的句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程渤 《绿叶》2006,(11)
最早知道珍·古道尔的名字,那还是在《科学画报》上。一位勇敢美丽的女生物学家和黑猩猩的故事给年少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她和黑猩猩朝夕相处,像一家人一样生活的画面,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栩栩如生。多年之后自己竟也投身于环保事业,并有幸于今年10月中旬与珍·古道尔博  相似文献   

11.
印度是塑料制品消费大国,根据印度官方报道的数据,在2000年,有超过61000吨的塑料垃圾被填埋。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印度将在2010年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塑料制品消费国。在印度,被丢弃的塑料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是随波逐流,最后聚集在水沟里阻塞排水系统;另外就是被印度无处不在的牛误食,成为噎死牛的元凶。现在,印度一家致力于垃圾回收和能源节约的非政府组织“康威斯”决心改变这个现状,他们想出了一个“时尚”的新点子来解决这个问题:把废塑料袋重新处理,加工成时尚手提包。安妮塔·阿胡贾是康威斯组织的负责人,也是处理废塑料项目的发起人。…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南充,在这个名不见传的小城市,小吃特色却并不见得比上海少。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在这个城市兜兜转转,领略它的独特环境与风光,感受着川人的热情随和。在临近除夕那几日,那种喜庆欢欣的氛围更是到达了顶点。走在街上,每家店铺都铆足了劲,给出所谓的大促销,并大声开着音响,试图以此来吸引顾客的注意。经过两家店,他们似乎是在比拼,明显能感觉到分贝大了周边的商店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13.
火夫 《环境教育》2004,(3):56-56
生活在现代化设施和环保都很到位的德国,随便上网搜寻信息,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两家比较有影响的环保杂志网站。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发现它们都有免费赠阅两期的服务,于是赶快填好网上申请表。第二天,邮箱里就放着最新一期的杂志。 随杂志寄来的还有一封信,告诉笔者下个月还会收到第二本赠阅的杂志。信中说,如果不想长期订阅,到时候跟他们打电话说一声就行;如果想长期订阅,就不必再通知他们,订费的帐单到时会寄过来。免费赠阅是德国的杂志获取读者的方法之一。与时事经济等领域的杂志相比,环保杂志的影响力比较小,因此更注重用这种方式来跟读者“结缘”。  相似文献   

14.
知音     
现代汉语词典里,作注”知音”为了解自己特长的人,这注释里是不是少了一些什么?回溯”知音”的历史,不能不讲伯牙和钟子期的友情故事。童年时母亲第一次给我讲他们的故事,竟令我怦然心动,还掉了几滴感伤的泪。其实那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天晚上,我在灯下看《环境教育》杂志。—篇《雾霾中的马拉松是错误示范》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我想,环境污染真的是太严重了!如果空气质量还在持续恶化,那么未来,口罩无疑将成为像衣服一样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股神奇的力量送到了屋顶。我发现我的朋友陈子潇、郭益诚、雷俊翔也在。我刚要问他们这是怎么回事,一个巨大的球体便从天而降。  相似文献   

16.
王挺  江河 《环境教育》2006,(1):24-26
说起可可西里,我们许多人都觉得有点陌生。我也是通过电影《可可西里》才认识这个是天堂,是地狱,也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的。可可西里的神秘,引得了无数人前往,可爱的志愿者们就是其中的探秘者之一。本期“纪实故事”,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青岛科技大学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在可可西里有过志愿经历的人——王挺,了解他的故事,并从中认知可可西里的别样风情。  相似文献   

17.
视尊荣犹敝屣,视富贵为浮云者,自古至今大有人在。在森玉笏我就见到了这样的一群人。森玉笏,香山一景。要去登最好是秋天,晚秋犹佳。这时,红叶灼然映目,秋风微微拂面,去观赏红叶聆听秋声的人流,络绎不绝。森玉笏之高仅次于香炉峰,石阶陡峭而蜿蜒,林木葱茏而卓然。一路登来,竟是大汗淋漓继而大口大口地喘气。正当我和夫人依石小憩之际,一位长者拾级赶来,一身仙风道骨的他,面色红润体态匀称,要不是那一飘长  相似文献   

18.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初春的一个夜晚,一艘行驶在北部湾的邮轮卡拉 OK 厅里,传出这么一曲优美动听的歌声:《绿叶对根的情意》。唱歌的是几位参加绿叶理事会会议的代表和《绿叶》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他们唱的这首歌,最恰当不过地表达了他们之间这么一种“情意”关系:如果把《绿叶》杂志从事的绿色文化事业比做一棵大树上的树叶,那么绿叶理事会成员则是大树的树根——没有“根”的支撑和滋养,哪里谈得上“叶”的繁茂和存活!囿于这种“支撑”“滋养”的深情,《绿叶》杂志每年都要举办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05,(5)
暮春时节,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张国立偕同夫人邓婕和百余名青年志愿者在玉渊潭公园,一起栽下了71株樱花和栎树。张国立夫妇在他们亲手种下的小树上挂上了“美丽北京”的牌子。北京演艺圈数十位名人受张国立夫妇影响,今年春天也开始种树种草,加入到绿化北京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20.
正垃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小路上、街道上、马路上……因为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所以给环卫工人添了不少麻烦。新闻报道这样一篇悲情的、令人感到惋惜的故事:有一个老奶奶,是一位环卫工人,她每天都帮人们把随手乱扔的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