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走在大弯中学的林荫道上,鸟语花香;穿过教学楼,书声琅琅。在这里能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妙境界。是什么让这所学校充满书香味的同时,又洋溢着浓烈的时代气息;是什么让这所学校的文化建设与课堂气氛如此和谐?答案就在学校近年来开展的生态课程的建设中。大弯中学创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172亩。现有专职教师298人,特级教师8人,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20人,省、市、区  相似文献   

2.
刘洪 《环境教育》2023,(5):46-49
<正>“生态人”的培养需要根据不同学段确立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以期通过这种整体性、连贯性、一体化培养路径,输送更多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新时代“生态人”。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的发展危机,人的发展危机又源于思想和观念的危机。培养新时代“生态人”,需要教育发挥关键作用,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态价值观,重塑人性,让其关心关爱地球,重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孔炯 《绿叶》2012,(12):83-86
“美丽张家港”,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画卷; “绿色新崛起”,一个生机盎然的科学理念; “生态新家园”,一个令人向往的诗意栖居。 从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从全国首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诞生,到成功搭建生态文明基本框架,再到首届江苏省“生态文明号”评选活动中荣获全省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贡献奖”……。近年来,张家港始终秉承“环境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理念,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互促共进的科学发展之路,铺开了一幅“美丽张家港”生态文明的新图卷。  相似文献   

4.
低碳宣言     
《环境教育》2023,(4):1-4
<正>低碳宣言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与形式,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从我做起,建设绿色家园,倡导环保行为,将生态文明理念变成行为习惯,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学校简介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成立于1996年,学校坚持“让每个生命开出自己的花”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建成“充满活力、多元共生、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真语文示范学校”“全国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等称号。学校先后六次荣获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基于差异的个性化课堂实践体系”课题荣获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目前有3万多个乡镇,5万多个村民委员会,4亿多乡村人口,这意味着乡村兴衰影响着国家兴衰。因此建设“美丽中国”,最好的起点在乡村,最好的抓手在乡村,最容易出成效的领域在乡村生态。“美丽中国”和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逻辑“美丽中国”是乡村生态振兴的目标指引“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具体回应,“美丽中国”提出并构建了一个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视野,也成了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引。“美丽中国”的价值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乡村生态振兴也是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6.
黄晓云 《绿叶》2011,(1):63-68
生态文明是建立在人与人关系和谐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调整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我国特殊的体制环境下形成的强国家—弱社会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对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应当是强国家—强社会模式下的正和博弈关系。因此,要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在增强国家能力的同时,努力加强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姚亚萍  刘惊铎 《绿叶》2014,(2):37-44
生态体验是动物福利教育的本体,而生态体验下动物福利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秉持三重生态圆融互摄核心理念,追求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惠共生的核心理念,凸显“尊重、感恩、责任、善待”的道德价值观,以体验的方式实施和推进动物福利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攀枝花市三中是四川省一级示范性学校,一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被评为四川省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等称号。学校通过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实践,引导师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和形成相适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师生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以及人自身和谐发展的高尚道德境界。一个"绿色"理念学校集30多年的办学底蕴,形成了"修德砺志,善知力行,以人为本,创造成功"  相似文献   

9.
周围 《环境教育》2008,(12):37-38
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器 2008年,生态县、市以及生态示范区榜单又多了一些新成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创建工作一直是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国已有海南、吉林、黑龙江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区、市)建设,2008年1月,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生态县(市、省)建设,环保部组织修订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2008年3月7日,命名了2个“国家生态市(区)”和69个“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命名了第一批生态村,创建成功的地区需要再接再厉,向更高的目标攀登,正在创建中的地区则集全民之智,努力达到创建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本文利用代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生态与经济指标聚类分析了中国1666个县(市、区),筛选出21个典型地区并分析了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路径,总结提出5类典型模式。其中,以浙江省衢州市的6县(市、区)为案例,综合设计衢州市各县(市、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典型模式实践方案,论证县域典型模式设计方法的适用性。对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生态价值核算、出台县级层面的评价标准和规范、开展试点示范、出台经济激励与优惠政策等建议,进一步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强环保工作与构建和谐青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5,15(2):47-49,56
构建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理念。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和严重破坏,都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引发人与社会的矛盾。良好的环境和生态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与环境优化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关注人的权利(特别是普遍人权),更强调关怀与责任,倡导和谐与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开展生态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经济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体系完善、资源环境整体优良、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元市委把"生态立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根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  相似文献   

14.
<正>为把河长制工作做细做实,海安市把每月28日定为全市镇级河长述职日,会上不听汇报、不作介绍,直面问题,让与会人员“脸红”“心跳”。“南通市河长制工作走在江苏前头,海安市(县级)创新河长制许多工作又在南通各市(县)前头。”近日,出席海安市第42届河长述职会议的水利部、南通市水利局领导高度评价海安市近4年来坚持每月28日进行河长述职,列出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销号、推动生态河建设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5.
《绿叶》2000,(6)
池州地区位于安徽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总面积8391平方公里,总人口152.71万人。全区有林地403160公顷,森林覆盖率54.5%,拥有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全国四大佛教圣地、重要的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珍禽保护区——升金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大历山、齐山——秋浦仙境等。1996年12月26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池州地区为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示范区建设的宏观管理对策及具体做法建设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既是池州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获得的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这一系统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是对池州人民毅力与信心的考验。地委、行署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按技术原则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在微观上指  相似文献   

16.
构建湛江、茂名、阳江3市和谐的滨海旅游竞合关系是粤西滨海旅游协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与实现途径。基于2012—2017年“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相关统计数据,构建了滨海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旅游生态位理论模型综合测评了“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扩充度和重叠度,深入分析了“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竞争态势与竞争程度。结果发现:①“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宽度呈现“水平低、均衡化”的结构特征,3市滨海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弱,旅游综合竞争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湛江、茂名、阳江。②“湛茂阳”3市滨海旅游综合生态位扩充态势不明显,扩充度水平整体呈现均质化特征,局部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③“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重叠度高,旅游竞争激烈,旅游协同合作发展水平与效应较低。最后,从区域滨海旅游生态位的协同、错位、扩充3个视角科学提出了“湛茂阳”区域滨海旅游竞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和实践中,一方面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指数构建方法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刻意追求统一的指标体系而忽视了不同行政层级间的差异性,对层级间指标衔接等问题缺乏考虑。依照生态文明内涵以及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生态文明考核指标要求,提出各行政层级构建“橄榄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框架体系。该指标体系强调国家的顶层宏观引导作用,并以市县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为基础,向上构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向下构建乡镇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体现“国家—省—市县—乡镇”之间的整体性、衔接性、协调性,真正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是“自上而下引导力”和“自下而上推动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服务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开展和长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李佩霖 《四川环境》2024,(1):122-127
大食物观是生态文明思想的延续,其在宏观层面反映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在中观层面契合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微观层面依赖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贯彻大食物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作为大食物观外部支撑的农业生态现状不容乐观,农业生态法治保护面临困境。对此,应以严密法治观搭建起四梁八柱,改善农业生态,保障大食物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李明哲  王欢 《环境教育》2022,(12):15-20
<正>邢洁、郭海洋、鞠鹏伟、谭鹏、侯涛、刘实、王雷、李经纬、崔岩、李树森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事业中积极进取、忘我奉献,成为建设绿色黑龙江、生态黑龙江的领路人,被评为2021年度“最美生态环境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黑龙江,书写着治山理水、显山露水、跋山涉水的“三山三水”生态文章,黑龙江生态环保铁军以热爱为笔,描绘建设绿色黑龙江的精彩篇章;以坚持为墨,绘就建设生态黑龙江的美丽画卷;以奉献为纸,承载着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成效。每个人都是执笔者,每个人都是著书人。  相似文献   

20.
<正>可持续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规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一种既能满足人类良性生活需求,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