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柠檬酸钠水溶液、Tween-20水溶液、檬酸钠-Tween-20混合水溶液、新型矿物油及新型矿物油-水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对比了几种吸收剂对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通过实验分析可知,檬酸钠水体系对甲苯废气吸收能力有限,加入盐类可小幅增强其水体系对于甲苯废气的吸收效果,其中Tween-20水溶液吸收剂对甲苯废气吸收率较柠檬酸钠水体系高;新型矿物油对甲苯废气有着较好的处理效果,吸收率最高可达97%,而新型矿物油-水混合吸收剂中单位体积新型矿物油对甲苯废气吸收率较新型矿物油吸收剂提高45%,且具有吸收效率高、分散性好、再生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富含氮、磷、COD,在其水解酸化过程中对pH条件进行控制,使污泥中的氮、磷、COD溶出到上清液中并进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在22~25℃的温度条件下,1#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酸性(pH=3),在实验第8 d氨氮、磷酸盐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碱性(pH=10);3#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碱性(pH=10),在实验第8 dCOD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酸性(pH=3);2#反应器为对照实验,pH不进行调节。结果表明:若要以回收污泥中的氨氮、磷酸盐为主,剩余污泥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优于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若要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的COD为主,剩余污泥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优于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  相似文献   

3.
不同pH控制策略下剩余污泥中NH+4-N、PO3-4-P、COD溶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富含氮、磷、COD,在其水解酸化过程中对pH条件进行控制,使污泥中的氮、磷、COD溶出到上清液中并进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在22~25℃的温度条件下,1#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酸性(pH=3),在实验第8 d氨氮、磷酸盐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碱性(pH=10);3#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碱性(pH=10),在实验第8 d COD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酸性(pH=3); 2#反应器为对照实验,pH不进行调节。结果表明:若要以回收污泥中的氨氮、磷酸盐为主,剩余污泥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优于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若要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的COD为主,剩余污泥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优于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  相似文献   

4.
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富含氮、磷、COD,在其水解酸化过程中对pH条件进行控制,使污泥中的氮、磷、COD溶出到上清液中并进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在22~25℃的温度条件下,1#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酸性(pH=3),在实验第8 d氨氮、磷酸盐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碱性(pH=10);3#反应器中剩余污泥先调节为碱性(pH=10),在实验第8 dCOD溶出量最多后调节为酸性(pH=3);2#反应器为对照实验,pH不进行调节。结果表明:若要以回收污泥中的氨氮、磷酸盐为主,剩余污泥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优于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若要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的COD为主,剩余污泥由酸性(pH=3)调节为碱性(pH=10)优于由碱性(pH=10)调节为酸性(pH=3)。  相似文献   

5.
颗粒物对雨水酸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雨是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作用的产物,然而大气中还存在着飘尘等颗粒状物质,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也对酸雨性质给予重要的影响。我国北方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多为碱性物质,在降水过程中,颗粒物或吸附或溶解在降水里,使之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因此降水呈中性或偏碱性。实验证明:TSP(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其测点同步测定的雨水 pH 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本文通过对模拟酸雨—颗粒物溶液的 pH值及离子浓度的测定,求出不同颗粒物浓度和  相似文献   

6.
羟基磷灰石吸附水溶液中Zn^2+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羟基磷灰石(HAp)吸附水溶液中Zn^2+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与Zn^2+的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酸性环境不利于HAp对Zn^2+的吸附,随着pH值的增加去除率迅速升高,当pH值升到10左右时,去除率几乎接近100%,之后随着碱性的增强去除率反而下降;去除率与作用时间、HAp的用量和作用温度呈正相关关系.HAp对水溶液中Z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它对Zn^2+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72 mg/g.  相似文献   

7.
对羟基磷灰石(HAp)吸附水溶液中Zn2 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与Zn2 的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酸性环境不利于HAp对Zn2 的吸附,随着pH值的增加去除率迅速升高,当pH值升到10左右时,去除率几乎接近100%,之后随着碱性的增强去除率反而下降;去除率与作用时间、HAp的用量和作用温度呈正相关关系.HAp对水溶液中Zn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它对Zn2 的最大吸附容量为6.72 mg/g.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酸雨污染是一种区域性环境现象,目前正受到国内外重视.在我国,大气污染特点属煤烟型范畴,硫酸对降水中酸的贡献在90%左右.工业及民用煤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硫被认为是酸雨的主要母质,当酸性污染物质积聚达一定程度而环境缓冲能力低,亦即大气中碱性物质少时,降水便发生酸化现象.在短期内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排放酸性物质的污染源一般无大变化,但降水酸度却会发生很大差异.这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统计分析了近二年来的酸雨  相似文献   

9.
2-1 天然水中的酸和碱 天然水在地球上进行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形成其水质化学体系,酸碱物质及相应的pH值是对整体组成状况都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成分和主要指标参数. 水在地球化学过程中不断接触酸碱物质发生反应,海洋就似是一个巨大的酸碱滴定过程的最终结果.各种碱性及酸性岩石矿物  相似文献   

10.
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过程中氮、磷和有机质的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城市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是污水厂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采用(1)先酸性(pH=3)后碱性(pH=10)、(2)先碱性(pH=10)后酸性(pH=3)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反应8 d),同时做pH不调的对比实验,研究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磷酸盐和溶解性COD(S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质组分的释放。结果表明,酸碱联合调节有利于各组分的释放;氮和磷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碱性,有机质在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酸性;采用(2)方式,调为酸性后反应1 d,氨氮的释放量即达到最大(17.28 mg/g TS);采用(1)的调节方式反应7 d,磷酸盐能达到最佳释放量(14.16 mg/g TS);总VFAs的产生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其余有机质组分在(2)的调节方式下,6 d左右即可达到较大释放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株具有明显溶藻效果的水单胞菌CA(Aquimonas sp.),对其滤液的溶藻活性以及溶藻物质特性做了进一步的探索。结果表明,CA滤液具有强烈的溶藻效果。10 d内叶绿素a降解率达79.2%,藻细胞数目降解率达98.5%。同时,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急剧降低,分别降低了81.67%和82.60%。丙二醛含量也有所降低。通过研究溶藻物质的活性,发现溶藻物质经蛋白酶K处理后仍具有溶藻活性,说明溶藻物质是非蛋白类物质;溶藻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即使在121℃下处理2 h活性仍未丧失;溶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pH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活性会有小部分丧失;同时通过有机试剂萃取,发现溶藻物质具有较强的极性。本研究为溶藻物质的溶藻特性研究以及溶藻物质的分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可溶性染料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本文研究了使用半导体光催化法处理可溶性染料水溶液的降解情况。以直接耐酸大红4BS、酸性红G为例进行了试验。实验表明,在浓度约为10ppm的水溶液中,当高压汞灯照射20~30分钟后,两染料都已脱色,并伴随染料分子中的芳环断裂。  相似文献   

13.
在相同条件下,酸雾的大气污染物含量比酸雨高10~30倍,酸度平均要高5倍,高时可达到40倍。 1988年夏井川等人的研究小组在神奈川县泽山山系里安装了自动采雾装置,将雾的分析结果与雨水的进行了比较,发现雾的酸性要高得多,平均高于  相似文献   

14.
对比了酸性水溶液、酸性Fe3+溶液、含Fe3+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的SO2脱除效果,分析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SO2脱除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结果表明:(1)在实验的进气SO2浓度范围内,酸性水溶液对SO2的吸收仅为物理吸收,反应进行到60min时,SO2脱除率均降至15%以下,溶液不再具有SO2脱除能力。(2)对酸性水溶液、酸性Fe3+溶液和含Fe3+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菌液3种吸收液而言,在实验的进气SO2浓度范围内,进气SO2浓度越高,SO2脱除率越低;Fe3+初始质量浓度为4.44g/L时,SO2脱除效果较好。(3)氧化亚铁硫杆菌在SO2脱除过程中,直接氧化作用不明显,其主要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维持溶液中Fe3+的浓度,这种间接氧化的作用对SO2的有效脱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pH对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染料废水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气泡技术有助于改善废水臭氧氧化处理效果,p H值是影响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性能的重要因素。考察了不同初始p H值条件下,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废水性能。结果表明,p H值对微气泡曝气中臭氧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强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微气泡曝气中臭氧分解速率均明显高于中性条件。同时,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的脱色速率和TOC去除速率明显高于中性条件。酸性条件下臭氧微气泡氧化能力最强,TOC去除速率约为中性条件的2倍,TOC去除率可达83.1%。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TOC去除量与臭氧消耗量的比值(R)分别为0.0372、0.0298和0.0180 mg/mg。不同初始p H值下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酸性大红3R过程中,臭氧利用率均高于99%。  相似文献   

16.
环丙胺生产中工艺废气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昌精细化工厂是一家生产环丙沙星药物中间体环丙腔的企业,年生产能力300t环丙胺,产品80%左右外销。在生产环丙胺过程中排放出二氧化硫、氯化氢和氨等大量工艺废气。该厂虽然采用碱性废水进行吸收处理,但由于废水pH值变化较大,二氧化硫和氨等废气治理效果不理想。笔者对环丙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气排放情况、回收利用等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了一套环丙胺生产工艺废气的治理与利用方案。根据设计方案建成的治理设施已在选昌精细化工厂投入运行。实践证明,采用该治理方案能有效地解决环丙胺生产过程中工艺废气对周围环境的污染。1环…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染料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废水治理难度很大。碱性玫瑰精是一种红紫色粉末,由间羟基二乙基苯胺和邻苯二甲酐缩合而制得。主要用于纸张和化妆品的着色,以及制色淀、染蚕丝,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含较多的有机物质,而且酸性强、色度高,对周围环境及地下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国内几个生产厂家相继被迫停产。我们采用催化还原——生物接触氧化——化学氧化综合处理碱性玫瑰精(以下简称玫瑰精)废水,使pH、色度、COD三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制造玻璃棉时,废气中常含有害的、危害健康的物质,如酚、甲醛和玻璃尘。有关的法律要求这些废气必须净化. 芬兰的玻璃棉生产厂家使用明斯特标准过滤器制造厂的废气净化装置,经10个月的运转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膜浓缩液回喷炉膛对焚烧系统的影响,以上海市某垃圾焚烧厂的膜浓缩液为对象,利用马弗炉模拟回喷过程的不同温度条件,通过对烧干后固相物质的粒度测定和成分分析,研究其理化特性及物质转化规律,并分析Cl、S等产生腐蚀性气体的主要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50℃烧干浓缩液后形成的固体颗粒粒径主要集中在30~365μm,质量分数达74.53%,粒径小于30μm和大于365μm的颗粒分别占24.89%和0.58%。浓缩液烧干后的固体几乎都是盐分,它们的结晶相以氯盐、钙盐(CaCl_2、MgCl_2、CaSO_4)为主,且随着焚烧温度的升高,CaSO4的结晶度明显增高。浓缩液烧干后的固相物质中以O、Na、S、Cl、Mg、Ca、K等元素居多,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的转折点主要发生在900℃。研究表明,烟气系统的负荷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浓缩液回喷所带来的增量,设备维护上应注重对Cl腐蚀的防护,最佳的回喷温度应控制在900℃左右。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6—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在考虑工业废气排放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的基础上,运用联立方程探究贸易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工业废气污染治理力度、技术进步程度等污染控制变量对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影响,以及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各区域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所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不同阶段的原因。结果表明:(1)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和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都呈"倒N"型;且东部已进入经济增长抑制工业废气排放时期,而中部、西部和全国尚处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阶段。(2)联立方程表明,产业结构、贸易开放程度、技术进步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是促使各区域所处阶段差异的主要原因。(3)联立方程中部分要素对各区域的影响机制类似,且污染方程中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对工业废气减排的效果甚微。产出方程估计结果表明,各区域污染排放与人均GDP均呈弱正相关关系,说明大部分区域经济发展以环境为代价;且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