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为提高地铁乘客的火灾应对能力,基于应激反应模型,构建地铁火灾应激反应过程理论模型;收集357份有效问卷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个体特性、特定情境、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应对结果6个变量及变量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特性可以正向调节心理反应结果,特定情境变量可以反向调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区,基于问卷调查方法,开展地铁乘客安全素质现状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岁以下,20~40岁年龄段的人群是进行疏散路径教育、列车不可触碰标志灯安全知识教育的重点人群。初中以下教育水平、高中教育水平的群体对他人损毁地铁设施的危险性后果缺乏认知,是进行该项安全知识宣传教育的重点群体。不同乘坐频次的乘客群体,对于应急设备的使用均较差。在普遍提高应急培训的基础上,尤其应加大对于20~40岁年龄段的人群在地铁上灭火器应急技能方面的培训和演练。 相似文献
3.
地铁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行为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其社会影响力十分巨大。了解和掌握乘客在地铁突发事件下的疏散行为特征,是地铁运营企业制定有效的应急疏散方案,合理快速的组织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的前提条件。本文将利用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南方某城市地铁两个车站的乘客在突发事件下的疏散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参照了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了地铁乘客疏散行为特征调查问卷,并在北京地铁1、2、5号线客流较大的东单站、西直门站及天通苑站获取了551份调查问卷。针对突发状态下的地铁出行乘客特性与疏散行为的相关性问题,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获取了10组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变量组及14组存在一定相关性的变量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出行乘客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与使用地铁出行的频率是影响人员疏散的显著相关因素,而性别与身体状况是人员疏散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地认识地铁恐怖袭击事件下乘客疏散方式决策行为,基于随机抽样调查,采集乘客疏散交通方式选择意向数据,揭示不同地铁恐怖袭击场景下乘客心理特征及疏散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差异。结果表明:地铁恐怖袭击事件引发乘客恐慌,恐慌程度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是否接受恐袭安全教育和通勤距离6个因素显著相关;除常规的行程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外,安全性是乘客进行疏散交通方式选择的首要因素;在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地铁网络重要站点关闭情况下,仍有部分乘客选择地铁作为疏散交通方式,且选择比例随出行距离增加而增加;恐怖袭击事件的攻击方式影响乘客疏散交通方式选择,爆炸恐怖袭击下地面公交客流分担率高于其他方式,而持刀伤人事件下地铁客流分担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地铁视频监控技术对乘客不安全行为只记录不识别且较少考虑识别精确度的问题,提出1种基于Kinect传感器的高效识别方法.以Pelvis为向量起点和动作活动高频关节为终点构建识别特征向量;运用余弦定理获得标准动作与测试动作关节的最大角度差序列;以最大角度差为动作特征量建立相似度计算模型,运用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 相似文献
7.
10月17日,上海地铁二号线开到上海科技馆站时,突然上来一个全身裹着白色纱布的形似"木乃伊"的人. "木乃伊"时不时与乘客打招呼,甚至试图握手,把一位女乘客吓得用书遮面,大叫"快走开,太恐怖了!"网友质疑这又是一次炒作.(10月18日<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8.
10月17日,上海地铁二号线开到上海科技馆站时,突然上来一个全身裹着白色纱布的形似“木乃伊”的人。“木乃伊”时不时与乘客打招呼,甚至试图握手,把一位女乘客吓得用书遮面,大叫“快走开,太恐怖了!”网友质疑这又是一次炒作。 相似文献
9.
1月5日中午11点多,南京一辆地铁列车行至河定桥站时。一股浓浓的白烟伴随着火苗在列车尾部车厢冒出,乘客们吓得纷纷避让。车门打开后,乘客迅速撤离,车站工作人员与地铁警方、热心乘客,合力将火扑灭。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约束系统对客车侧翻过程中乘客安全的影响,在经过试验验证的某客车侧翻碰撞有限元模型上截取部分车身截段,建立“车身截段-约束系统-乘员”侧翻仿真模型,开展不同约束条件下乘员运动响应和损伤的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满足《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7578—2013)法规要求的客车在侧翻过程中仍然可能对乘员造成较严重的头部损伤风险;主动预紧安全带能够在侧翻碰撞过程中,有效缓解乘员的头部和颈部损伤程度;胸部损伤值受不同约束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地铁乘客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铁乘客的多项安全指标的抽样调查,建立了关于乘客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地铁乘客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良好的地铁安全氛围能有效提高乘客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动机、安全心理水平、安全参与行为水平;安全参与行为水平同时受到乘客安全知识水平和乘客接受安全培训状况的影响,其中,乘客安全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乘客接受安全培训状况;安全服从行为则与安全动机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乘客的安全心理水平只跟地铁安全氛围有关,安全氛围越好,乘客安全心理水平越高,安全知识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影响着安全氛围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培训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氛围与安全动机以及安全培训与安全动机之间的关系,提高乘客安全知识水平是提高乘客安全行为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侯团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4):128-134
为了掌握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行为反应;基于某地铁站突发事件区间隧道乘客紧急疏散事故案例,采用观察分析研究乘客在列车车厢内疏散行为特征、疏散路线规律、车厢内惊慌情绪分布及规律。结果表明:乘客疏散行为呈现波浪规律特征扩散传递;乘客惊慌逃散时呈现同年龄段同性别相互聚集现象;乘客惊慌逃散时呈现羊群效应;乘客惊慌逃散路线呈现圆弧现象;乘客惊慌情绪随着距离事故点的距离增加而减弱,呈负相关。为地铁设计人员、地铁安全评估、仿真模型、疏散应急预案提供数值参考,并对地铁站区间隧道存在的安全疏散问题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9月27日下午,由于新天地站信号故障,上海地铁10号线采用人工调度,导致豫园路站两辆列车相撞,有271人受伤。地铁终于酿成流血事件,所幸的是事故暂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地铁惊魂却在敲响警钟。地铁"大跃进"一定要汲取高铁教训,乘客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以速度牺牲安全是不能接受的。上海地铁10号线出事,一点也不意外。近两个月,它就小"病"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地铁疏散中乘客帮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武汉市地铁站乘客疏散行为进行问卷调查,从普通乘客特征、特殊群体特征、安全认知、疏散环境和恐慌心理5个维度出发,构建地铁乘客疏散帮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乘客特征、特殊群体特征、安全认知对帮助行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其中安全认知对乘客是否提供帮助行为的影响最大;恐慌心理、疏散环境对帮助行为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其中恐慌心理影响较大;安全认知还通过中介变量普通乘客特征、特殊群体特征、疏散环境和恐慌心理对帮助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正>由于地铁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个环节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有环节都应围绕安全运营开展工作。地铁安全涉及诸多方面,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技术,建立地铁运营安全的综合保障体系。近年来,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机动化出行增长很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便捷、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完善城市空间布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海地铁10号线追尾事故中,地铁方面的微博道歉两度删除耐人寻味。先是:"今天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无论最终原因和责任怎样,给市民乘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尤感愧疚……"不久之后,这条微博删掉了。后来出现第二条:"……我们对乘客造成的伤害、损失深感愧疚。事故发生后车厢里互救互助有序撤离的感人场景让人倍感温暖。那些一路狂奔全力参与抢险的武警消防官兵和抢修队员,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做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1号线A站乘客疏散行为实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铁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如何在突发事件下合理快速的组织地铁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是地铁运营部门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北京地铁1号线A站常态下人员疏散情况的实测,分析研究不同人群在不同地点的疏散速度及乘客在疏散路径选择上的差异等行为特征,并通过实测,统计出乘客从站台疏散至地铁各出入口所需的时间。研究结果为地铁乘客疏散行为特征研究及疏散计算模型边界条件的设置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通过西安地铁工程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全过程控制,总结研究出了"一个核心(体系建设),两个重点(风险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三个要素(应急管理、现场管理、专项管理)"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以指导地铁施工,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关口前移,通过安全培训教育,加强风险过程管理与控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安全文化氛围,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安全目标,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