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2019—2021年合肥市气象参数、颗粒物浓度、颗粒物化学组分、颗粒物散射系数、颗粒物粒径谱等的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2021年,合肥市能见度呈逐年上升的总体特征,并且在季节变化上呈现为夏高冬低,在日变化上呈现为午后最高、夜间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比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程度高15.5%~219.2%。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合肥市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温度、风速对能见度的间接影响作用相对较小。能见度与颗粒物特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见度与水溶性离子的相关程度高于与碳质组分的相关程度;当能见度处于较低水平时,能见度与PM2.5主要组分浓度的相关性明显减弱,相对湿度、超细颗粒物占比、水溶性离子含量和碳质组分含量等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逐渐凸显;在较高PM2.5浓度环境条件下,颗粒物散射系数的显著变化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小粒径颗粒物对合肥市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应优先大幅度降低PM1.0浓度。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随着深圳市大气污染防治举措的加强,空气质量不断趋好。文章汇总了深圳市2006~2009年大气能见度特征数据,分析了深圳市能见度的年度、季度和月度变化,发现近些年深圳市大气能见度具有向好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大气能见度与空气主要污染物PM10、NO2、SO2的相关关系,计算了PEARSON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发现PM10浓度与能见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个主要污染物与能见度的回归曲线。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大气能见度与空气主要污染物PM10、NO2、SO2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3.
灰霾天气条件下天津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天津地区灰霾天气条件下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程度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出现灰霾天气是污染加重的直观反映,将其发展成为一项环保指标,将对大气污染控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番禺大气成分站2007—2013年的能见度、颗粒物(PM1、PM2.5、PM10)及番禺气象局站的相对湿度(RH)资料,对颗粒物7年来的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以RH为标准,将能见度和颗粒物数据分为RH≥90%、80%RH90%和RH≤80%3个部分,并以相关系数(R2)为判断标准,分别对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PM2.5、PM1多年日平均值分别为56.6、43.0、38.5μg/m3,颗粒物值旱季高于雨季。当RH≤80%时,颗粒物与能见度的相关性最好,R2大小顺序为:PM10(0.47)PM2.5(0.57)PM1(0.58);当80%RH90%时,颗粒物与能见度的相关性次之,分别为PM10(0.4)PM2.5(0.46)PM1(0.49);当RH≥90%时,颗粒物与能见度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广州颗粒物数浓度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于2008年1月利用颗粒物计数器(CPC)、颗粒物在线观测仪(TEOM1400a)、自动气象站以及现时天气现象传感器(PWV22)获得了大气颗粒物中每分钟颗粒物数浓度、每30分钟PM2.5>浓度、风速、相对湿度、降雨量等气象因子以及大气能见度.结果发现,1月份能见度低于10km的天数达到25天,其中灰霾天气有17天.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敖浓度为22032±4731个/立方厘米,PM2.5,浓度为123.1±64.5 μg/m3.非灰霾和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数浓度日变化趋势总体比较接近,但在13:00~16:00时段,非灰霾天气条件下颗粒物数浓度变化比较明显,而灰霾天气条件下颗粒物数浓度变化比较平缓.现测期内颗粒物教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相对湿度、风速呈负相关,与PM2.5质量浓度、温度呈正相关.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数浓度与PM2.5浓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系数绝对值明显高于非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数浓度与这两者的相关性系数绝对值.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和离子物种的化学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2月期间的 2 4个总悬浮颗粒物 (TSP)样品中 NH+ 4、NO- 3、SO2 - 4和Na+ 质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市冬季大气颗粒物中离子物种的化学形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污染严重时 ,离子物种以 H2 SO4 、NH4 HSO4 、Na NO3为主要存在形态 ,气溶胶酸性强 ;污染轻时 ,离子物种以 (NH4 ) 2 SO4 、Na NO3为主要存在形态 ,气溶胶呈弱酸性 ;中等污染时 ,离子物种以 (NH4 ) 2 SO4 、NH4 HSO4 、Na NO3几种化学形态存在 ,气溶胶呈中等酸性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区春夏季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青岛市灰霾综合观测站2012年3月2日-2012年6月7日期间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青岛市区大气能见度与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比较了各级别大气能见度下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及所占比例的相关性,研究了相对湿度对大气能见度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测时段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每天大气能见度最低值出现在早晨07:00--09:00;剔除相对湿度高于90%的前提下,PM2.5是影响大气能见度的主要因子,随着其在PM1o中所占比例上升,大气能见度级别不断下降,相关系数为-0.84;不同相对湿度区间下,PM2.5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明显,其中,相对湿度为60% ~ 70%,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应分析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定性研究龙岩市大气颗粒物来源问题。结果表明:龙岩市4个监测点位中龙岩市环境监测站的主要污染源为高岭土矿和土壤风沙尘;龙岩学院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尘、燃煤尘和土壤风沙尘;龙岩师专的主要污染源为燃煤尘、小煤炉尘、水泥成品、水泥厂除尘器集尘和钢铁厂除尘器集尘。该方法能将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综合体现样品和元素之间的关系,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气颗粒物监测分析及今后研究课题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概述了 PM1 0 和 PM2 .5今后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尚未开展 PM2 .5的常规监测 ,PM1 0 的自动监测中尚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且尚未公布 PM1 0 自动监测的技术性标准 ,为了满足各级环境监测站的工作需求 ,在附录中介绍了国外关于PM1 0 和 PM2 .5的监测仪器和方法标准 ,并介绍了 2 0 0 0年日本颁布的 PM2 .5自动监测技术规定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基于"暗"像元和波段反射率比值关系的遥感反演区域能见度的原理和算法流程,以2010年获取的11景WRS 119/038幅江苏省太湖流域Landsat-7 ETM影像为数据源,在FLAASH大气校正软件中,开展了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区域能见度信息提取试验,并与30个地面空气自动监测站的PM10和1个能见度自动监测站数...  相似文献   

11.
大气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及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我国现阶段大气固定污染源颗粒物监测中遇到的问题及低浓度颗粒物采样与分析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归纳了国外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分析技术要点,包括大体积采样、滤筒上游采样设备堆积颗粒物的回收、有效称重步骤的确立等,并对我国开展低浓度颗粒物采样及分析技术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灰霾天气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宁波市北仑区PM10、PM2.5和PM1的监测数据及与之对应的能见度监测结果,对影响灰霾天的颗粒物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粒径对灰霾天的形成和能见度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且3种粒径的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能见度之间线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颗粒物中元素化学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的8月—12月采集天津市PM2.5和PM10样品,分析了Na、Al等17种元素质量浓度及月变化特征,PM2.5中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17.2μg/m3,占PM2.5的10.3%。微量元素Zn、Pb在PM10和PM2.5中含量较高,Cr、V、Ni、As等则在细粒子中有明显分布。用富集因子法分析发现,PM2.5中元素富集程度高于PM10。地壳元素除Ca外,均无明显富集,微量元素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富集,以Cd富集最为明显。颗粒物分析表明,土壤尘、燃煤、机动车尾气及化工行业是PM2.5中无机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固定源颗粒物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建议从规范现有方法和研发新方法入手,对低浓度颗粒物监测方法加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an original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removal of gaseous pollutant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from the atmosphere of an industrial city by rain is proposed and analyzed. It is assumed that five interacting phases in the atmosphere of the city exist, i.e., cloud droplets phase, raindrops phase, gaseous pollutants phase, particulate matters phase, and the phase of absorbed gaseous pollutants in raindrops. It is assumed further that these phases undergo nonlinear interactions in the atmosphere, while gaseous pollutant interacts with cloud droplets as well as with raindrops but particulate matters interact only with raindrops. The gravitational settling and reversible reaction processes have also been considered appropriately in the model. By analyzing the model, it is shown that both the gaseous pollutant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may be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provided the rates of formation of cloud droplets and raindrops are sufficiently large. It is noted that under unfavorabl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rain does not occur and pollutants are not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bility of a Long-Path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LP-DOAS) system was checked for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trace gases (such as O3, NO2, SO2, and HCHO) and atmospheric visibility (light extinction by aerosols) in Asian urban areas. Field studies show that an LP-DOAS system can simultaneously measure the key pollutants (such as O3, NO2, SO2, and HCHO) at detection limits in the ppb/sub-ppb range as well as the Mi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with an uncertainty of 0.1 km–1 at time resolution of a few minutes. It is thu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LP-DOAS system is feasible fo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gaseous pollutants as well as an atmospheric extinction coefficient which is tightly bound to fine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