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自动发电量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 )系统因同一原因对不同风电场进行限电时,由于风电预测准确性较低而产生的公平性问题,引入样板风机法还原的理论功率作为限电依据,设计了优化的风电有功控制策略。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风电限电的公平性问题,促进风电的消纳和健康有序发展,提高风电并网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宁夏北部电网未来几年存在的供电瓶颈问题,按照提高地区供电能力、优化区域网架结构的思路,通过电力系统模拟计算,提出将750 kV电压等级引入北部地区、将宁东地区电源以220 kV电压等级接入北部电网负荷中心和补强月牙湖变电站主变压器及相关送电通道3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方案1将750 kV电压等级引入北部地区能够为北部电网提供可靠的电源支撑,可从根本上解决北部电网近远期电力供需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3.
进行网络抗震可靠性分析的目的,不仅在于定量评价生命线工程网络系统的抗震性能,更重要的是利用这种分析工具指导网络抗震性能的优化设计。以无向边权网络系统为分析对象,分别以管网造价和系统抗震可靠度作为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网络系统拓扑优化模型,利用递推分解算法作为网络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工具,并引入系统单元的灵敏度分析,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网络系统的拓扑优化问题,从而发展了一类工程网络抗震优化设计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系统拓扑结构与系统可靠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灾害学》1994,(4)
2000年世界人口与粮食问题当今地球上最突出的一大问题,系粮食严重短缺。几科每年有5000万人被挨饿,另有5亿人处于慢性饥饿,5亿人偶尔饥饿。但人口增长异常迅速,现在为51亿。据1990年世界人口发展报告,到2000年61亿,2050年80亿,210...  相似文献   

5.
农田水利建设对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和促进粮食增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文利用2000—2021年我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农田水利建设对粮食产量的减灾机制。结果表明:农田水利建设通过减少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路径来刺激粮食生产,有效灌溉面积和除涝面积每增加1%,粮食受灾面积将分别减少31.3%和7.4%,而受灾面积的减少将保障粮食生产,从而促使农田水利建设对粮食增产23.8%和2.4%。在异质性方面,华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对粮食生产的防灾减灾效果最优。据此,建议尽快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要求,保障粮食持续稳定供给,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自然灾害的模糊风险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分析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本质含义,提出自然灾害分析的瓶颈在于系统的复杂性,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用模糊系统的观点看待自然灾害风险,进行模糊风险分析。介绍了模糊风险的研究现状,给出模糊风险的一般性定义。对最简单的一类模糊风险-可能性-概率风险的定义和表达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风险的影响研究是传统粮食生产灾害风险研究在气候变化框架的延伸,亦是气候变化粮食生产影响研究向风险领域的拓展,系典型的领域交叉问题,对防范未来气候变化引发的粮食安全风险、构建全球粮食系统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气候变化影响区域单产风险以及多区域同步歉收风险的研究进展,从气候平均值、波动和极端值变化以及大尺度环异常的角度总结了其中的影响机制,评述了当前研究方法的进展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着重加强研究的问题:(1)进一步明晰气候变化改变单产风险的机理,改善作物模型对单产年际变率和极端低产的模拟能力,特别是对单一和复合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减产的捕捉能力。(2)推动时空相依风险的建模与随机模拟能力,改进对气候变化下多作物-多区域同步歉收风险变化的认识。(3)加强对气候变化下全球粮食生产风险变化的系统性认识,揭示全球和区域、历史时期和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规律与格局,在以“止损”为核心的气候变化适应对策基础上,加快研究以“调峰”为核心的气候变化粮食生产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萧凌波  黄欢  魏柱灯 《灾害学》2012,(1):101-106
以《清实录》等清代档案文献为主要历史信息源,挑选华北地区清代盛期(1743-1744年)和晚期(1876-1878年)分别发生的两次典型旱灾,对灾害气候背景和灾情、政府措施(特别是政府主导的跨区粮食调度)、社会后果(人口迁徙和动乱)等信息进行整理并分别对比,可以发现1743-1744年旱灾期间政府的粮食调度体现出粮食数量大、来源渠道广、调度效率高等鲜明特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1876-1878年旱灾则反之,粮食数量及来源有限,且转运效率极低,由此引发严重社会后果。这种转变,发生在主要余粮产区农业凋敝、南北粮食运道(大运河)阻断、漕运及仓储制度衰败的时代背景之下,重灾区空间分布带来的交通通达性差异,也在客观上影响了粮食调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如  殷善福 《灾害学》2013,(1):41-44,64
粮食丰歉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与生活质量,而粮食生产受到播种面积、化肥、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发现,在影响粮食生产的10个因素中,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自然灾害成灾面积对其生产的影响最大。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这三种因素与粮食生产之间存在长期与短期关系。状态空间模型表明在不同时期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自然灾害成灾面积对其生产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6,(1)
利用1984-2013年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粮食产量和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运用相关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分别研究了5种气象灾害对5种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为福建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具有负面影响;2对福建省粮食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台风,其次是风雹,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台风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稻谷和小麦,而受一般强度和高强度风雹影响最大的分别是玉米和小麦;3气象灾害受灾率和成灾率每变动1%,福建省粮食单产分别变动6.35%和21.56%。稻谷、玉米、薯类、大豆均对一般强度旱灾和高强度风雹最为敏感,其中又分别以薯类和玉米为最,仅有小麦对一般强度和高强度的霜冻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砂土液化作用下,穿越管道的失效机理及其可靠性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和管理方面的建议.论述中引入了灰色理论,较好地解决了地震工程中用模糊数学及概率、数理统计难以解决的灰色问题,并对穿越管道的砂土液化和场地评定做了有效的评判.  相似文献   

12.
针对配网主干线与用户引流线截面差别较大而导致接续点严重发热的问题,深入分析了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设计出一种全包裹结构全压接形式的新型并沟线夹,并在配网线路中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新型并沟线夹具有良好的电气特性,解决了不同截面导线的接续问题, 为电力行业解决异径导线接续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赵振华  姜大立  张立 《灾害学》2014,(1):177-181
将寄售式储备引入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针对这一模式下的物资轮换更新问题,根据物资的特点构造了物资相对性能函数,分析了供应商实施轮换更新的条件,建立了轮换与不轮换两种情况下供应商的期望收益模型。通过实例分析,提出了国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部门在不同时段的策略建议,解决了传统储备模式下"死储"的问题,为寄售模式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脱钩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脱钩理论,对全国和粮食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19个省(市、区)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时段来看,全国粮食生产和自然灾害之间表现为扩张耦合的关系;19个省(市、区)粮食生产和自然灾害之间均表现为耦合的关系,其中湖北、浙江、广东表现为负向耦合关系,其他省(市、区)表现为扩张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5.
准确厘定了粮食巨灾保险的费率,系为政府保险支农政策的制订提供技术支持。巨灾事件属于极值事件,故巨灾保险的费率可基于极值理论进行厘定。按照费率厘定的参数法思路,以广义帕累托分布(GPD)作为粮食灾损数据的尾部分布,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其参数,进而厘定粮食巨灾保险的纯费率。以稻谷为例,厘定了我国各省(市、区)稻谷巨灾保险的纯费率。应完善法律法规就粮食巨灾保险加以明确,同时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不同省(市、区)的稻谷巨灾保险参照其纯费率给予有区别的保费补贴,并给予粮食主产区的稻谷巨灾保险更充分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6.
顺层滑坡的发育环境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顺层坡是山区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类斜坡,也是极易失稳滑动的一类斜坡,其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在现场勘测和调查的基础上,对涪陵市至酉阳县龙潭镇渝怀铁路沿线顺层滑坡的发育环境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岩层中的软弱夹层、构造变动时形成的层间错动面及因河流切割而形成的有效临空面是顺层滑坡发育的基本条件;暴雨是斜坡滑动的重要诱发因素;滑坡发育程度随坡高的增大而增大,随岩层走向与斜坡临空面走向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具有凸形坡大于直线坡而直线坡大于凹形坡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酒祸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酒的生产及消费大国。据统计,目前全国酒民已达1.6亿人,再加上一般的爱酒者,人数可达到3亿左右。酒的年产量已达1380万吨,且正以每年23.5%的速度增长,而耗费的粮食每年达200多亿公斤。酒的消费如此之大,对粮食是一大浪费。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加大,积极响应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已成为稳定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内在要求。本研究从东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出发,对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种植制度与布局、粮食生产潜力等方面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日照时数明显减少,降水量呈下降态势,气温显著升高。(2)东北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病虫灾害累计发生面积增大,低温冷害事件明显减少。(3)气候变化改变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促进种植界限北移东扩,粮食生产潜力有明显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性,总体而言,气候变化有利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针对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基于粮食产前、产中、产后视角,提出适应气候变化稳定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响应策略,对于保障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干旱对阜新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1)
利用2000-2017年阜新地区旱情、降水量和粮食产量等相关资料,对阜新农作物生长季干旱与粮食产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阜新农业干旱存在大小周期。其中,小周期有3年、6年,大周期15年。干旱年多呈连续性,最多连续干旱4~5年,出现在大周期;最少连续干旱1~2年,出现在小周期。春、夏、秋各季重特大干旱几率比为3:4:3。重特大干旱、中轻旱、不旱的几率比为7∶2∶1。春、夏、秋三季连续重特大干旱、二季重特大干旱、一季重特大干旱之间的几率比为1. 7∶2. 5∶5. 8。中轻度干旱年,粮食年景为8~10成年;一季重特大干旱年,粮食年景为6~7成年;二季重特大干旱年,粮食年景为5~6成年;三季重特大干旱年,粮食年景为2~3成年。阜新粮食总产量与全市各乡镇3~10月平均降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 814;玉米平均单产与全市各乡镇6~8月平均降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 836。阜新生长季降水量对粮食总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0. 088亿kg/mm。  相似文献   

20.
气象灾害影响福建粮食生产安全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粮食生产安全的现状,从粮食供需和播种面积的发展趋势评述了福建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利用近35年的农业生产统计资料,进一步分析了福建省气象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气象灾害对福建省粮食生产的影响极大,而且其范围和强度有随时间增大的趋势。水旱灾害是影响福建粮食生产的主要灾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台风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危害开始凸显,这是该省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最后,从气象角度就提高粮食生产防灾抗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