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环境噪声监测中,由于监测人员对国家标准测量方法中布点原则的理解不同,使监测布点存在差异,导致测量结果差异较大。根据国家标准测量方法,结合新疆的一些具体情况,现对环境噪声监测工作中布点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1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国家《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中规定,在法定厂界外1m,高度1.2m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即应在厂界外有噪声敏感区处布点监测。在测量方法中,对测点数量和间距未作具体规定,因此测点选择可根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噪声部分)》执行,采用等间隔布点原则。由于新疆地区在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城区大气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汉市城区网格布点实测TSP、SO2获取了城区大气污染总体水平的数据,运用Fisher最优分割方法,求出城区5个优化测点数,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武汉城区48个网格测点的TSP、SO2污染强度置信水平进行聚类;运用日均值和百分位数逼近方法检验;结合优化布点原则等,最终确定的TSP、SO2的5个优化测点能集中反映城区大气环境中TSP、SO2的总体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3.
噪声监测中的布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B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以下简称《方法》)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1990年颁布实施的,《方法》和《标准》在噪声监测中的使用率最高,但也常常遇到现行《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影响《方法》执行的严肃性。因此,应该对执行了10多年的《方法》或《标准》给予补充和完善。1 问题1.1 测点定于界外1m处噪声测量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选择合适的测量点,现行《方法》中用测点位置在界外1m处测得的等效连续A声级作为评判量的科学依据不足。甲、乙单位厂界噪声监测点见图1。 ——… 相似文献
4.
将每天TSP、SO_2两种污染物各采四次样并分别进行测定,简化为每天各采一个“日混合样”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数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测定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的测值波动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因此,简化方法即采日混合样进行分析是一种可靠的监测方法,它适用于煤质中含硫份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6.
从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制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内容,做好自行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化工园区如何开展自行监测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以化工园区为责任主体,以全要素、全指标、全过程为原则制定监测方案,明确各环境要素的监测点位、监测污染物指标以及监测频次,参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的要求做好自行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理统计中抽样理论,对瑞安市环境噪声监测点进行了优化组合,方法简单易行,兼顾了功能区特征,减少了测点数,并能达到要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侯天兰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5):40-41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2001年城区环境噪声网格布点及其监测结果总体进行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的最优集合,并通过网格布点法与优化布点法对该市2002年和2003年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监测的等效声级和标准差平均值均<1dB(A),监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GPS在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布点是以作图方式将待测区划分成等距离网格 (大于 1 0 0个 ) ,监测时参照布点图提供的标志物选择各网格中心作为测点实施定点监测 ,但在标志物不甚明确或变动的情况下 ,给监测点的确定带来不便 ,定点随意性较大。今将卫星地面定位系统 (GPS)技术应用于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方差分析及模糊聚类分析,对流溪河水库监测布点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质良好,各监测点间及垂向采样点间均无显著性差异;4个库区监测点可分为3类,其余监测点可分为4类。综合考虑确定流溪河水库监测布点方案,应设置对照、控制、出水3类断面,共7个监测点,分别为玉溪河、吕田河、汇水区、库区3个和大坝监测点,每年6月进行垂向分层采样,其余月份进行表层采样。 相似文献
11.
某化工园区潜水中氟化物超标,为控制受污染地下水扩散,沿下游河堤修建防渗帷幕.通过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应用FEFLOW 7.0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防渗帷幕修建前后受污染地下水迁移情况,并评估防渗帷幕污染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化工园区受污染地下水在以粉砂、粉细砂等岩性为主的潜水含水层中迁移速度快,第200天时污染物对源强附近及下游大片范围地下水造成污染;在污染源下游沿堤修建防渗帷幕短期虽可有效阻断污染物持续迁移,但会导致污染物在帷幕前端聚集,一段时间后地下水污染羽会绕过防渗帷幕发生渗流污染,须配合其他治理措施综合控制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2.
从污染源普查看污染源监测工作有待改进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江阴市为例,简要分析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污染源监测数据的应用情况,指出了实际监测法在普查中未能得到广泛采用的原因,并就污染源监测工作的改进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油田产能建设项目环保验收监测方案布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田建设工程的特点,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工程影响环境的途径,对环保验收工作中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的布点方法进行探讨。以长庆油田某产能建设项目为例,分析其项目运营期污染源,并给出相应监测布点方案。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20年3月28日—5月3日南京某典型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离线监测数据,分析了园区内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春季园区φ(VOCs)范围为22.3×10-9 ~892.6×10-9,82.1%频率的φ(VOCs)<100×10-9;VOCs组分占比表现为: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烯烃>卤代烃>芳香烃>炔烃>有机硫。高体积分数VOCs中烷烃和烯烃占比高于低体积分数VOCs,受园区内部储罐存储、运输、转运等过程产生的油气挥发及石油化工原料、合成材料的生产影响显著。不同时刻φ(VOCs)表现为夜间最高、早晨其次、下午最低的变化特征,这与园区内部VOCs排放累积、大气边界层抬升和大气光化学反应等因素有关。OFP值范围为166.2~6 920.9 ,μg/m3,56.0%频率的OFP<500。 相似文献
15.
污染源监测报告有效期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污染源监测报告(数据)的有效性是保证环境执法严肃、公正的重要条件,也是是守法企业展示良好社会形象的基本保证。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行业技术规范的要求,探讨污染源监测报告的有效期问题,以利于相关各方严肃、科学、合理地使用污染源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量法,容量法,比色法与仪器法的机理特点分析理顺环境监测分析的本质关系,以便更好地研究,开发和使用各种监测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化工园区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问题,通过对其中50家企业的原料、设备、数据调查以及现场考察,总结其VOCs的使用种类与数量、治理设备与排放情况。对一些典型VOCs排放企业分析,提出针对性减污措施。根据化工园区的VOCs特点与危害性,提出管理、控制、治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仪化公司)排放废水中乙醛污染的调查,表明仪化公司排放的含乙醛废水主要产生于聚酯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废水,喷淋废水,冲洗地面和其他跑、冒、滴、漏的废水(“清下水”)。1996年-2000年污水处理场日排放含乙醛废水约5.66万t,日排放含乙醛的“清下水”约3万t。排放的乙醛在长江仪征段未检出,在沿山河和胥浦河水中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和超标,超标率分别为50%和9.1%,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8.88倍和0.14倍。对长江仪征段乙醛污染的影响预测结果为:污水处理场在非正常处理情况下(即直排),其排放的废水将在排污口周围形成长1250m,宽200m的污染带,污染面积为25万m^2。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影响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污染源荷载影响评价的3大要素:污染荷载等级、含水层敏感性及地下水价值,说明了评价体系、指标和方法及过程。根据主要污染源荷载分析,结合地下水环境现状,对北京市进行了分区,提出污染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