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两个约束性指标有本质属性的不同,却又有密切的联系。节能降耗指标的实现促进了污染减排工作,但仅实现了50%左右的任务,可以说节能指标的实现只是减排指标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污染减排指标并非单纯的环保指标,而需要全社会参与、全过程推进、全方位考核。在近期,需要夯实基础,加强监管,避免形成“有总量、无控制”的数字游戏状态;在中期,需要加大投入,严控新增量,加大存量削减力度,把握动态变化,务求实效;在远期,应该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运行质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王新前 《环境保护》2007,(6B):60-62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突出表现是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2006年,我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虽然没有完成,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这两个约束性指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西部地区做好节能降耗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依据西部地区特殊性分析指出其面临的五大难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西部地区破解节能降耗减排难题的9项对策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污染减排是全国"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指标,通过对安徽省污染减排现状形势及污染减排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严把招商关、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污染监控和各项治理设施的建设管理等实现污染减排的措施,强调了实行清洁生产在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分析了齐齐哈尔市热电联产项目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减排”和“降耗” 有本质属性差异,又具协同作用 减排指标和节能降耗指标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两个约束性指标。这两个指标有本质属性的不同,又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2):18-18
2006年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实现,加大了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难度。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家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接受记采访时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将采取八项措施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6年,节能降耗,污染减排首次作为两大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经过了一年的努力,虽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幅减缓,但是节能,减排的指标并没有实现.面对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在2007年的两会上众多代表和委员纷纷献策,为坚定不移地实现两个约束性指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最紧迫、最关键的环节抓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紧迫、最关键的是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中关联度最高、作用最突出的是减排环保。要以污染减排为龙头,带动和促进节能降耗,全面提高节能环保水平,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各项目标。  相似文献   

9.
为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辽宁省出重拳,下猛药,到今年上半年,2项污染减排考核的重要指标已提前完成。为杜绝减排指标随经济发展,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增大而出现反弹现象,辽宁省打响了污染减排百日攻坚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核定的今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同比减排数据,累计到上半年,辽宁省2项污染减排考核的重要指标已分别完成了101.73%和107.03%,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10.
结合广西某水泥有限公司清洁生产审核实例,分析企业能源、物料利用现状,针对性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并对能耗高、污染大的生产环节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结果表明,水泥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潜力很大,不仅可以节能降耗,减少污染,而且也可以产生明显的环境和经济效益.水泥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水泥企业良性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国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明确写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这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约束现实的准确判断,也是为了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我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006年度的减排指标任务尽管没有完成,但据了解,自2006年三季度开始,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开始下降,这说明宏观调控开始发挥作用,经济结构出现了良性变化。那么,这段时间以来,河北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如何?省委、省政府有哪些战略构想?各级各部门包括减排企业如何谋划落实?环保部门又将怎样覆行监管督导职责?请关注本刊的特别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大,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环保政策。要想实现节能减排,关键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污染预防的转变。本设计从源头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运用预警理论和多种数学分析工具,研究建立了基于中国两大约束性指标SO2和COD的污染减排预警系统。该系统旨在对中国各省份的污染减排状况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预警,最终通过一组类似于交通信号灯的标志发布预警信号,从而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全国各省市的减排形势,为决策者提供形象、直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污染物减排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不断探索实践,出台一系列污染减排管理制度、政策和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加强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营监管。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污染减排从起步阶段的"不降反升"到2009年COD和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14.
于飞 《环境保护》2012,(19):27-3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当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首次将其作为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且以空前的执行力度得到贯彻实施.正因如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5.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和谐型社会,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此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并指出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6.
2009污染减排"冲刺年"的收官之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勇于实践,全力推进,污染减排取得重要成果 自"十一五"以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污染减排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7年下降4.42%和5.95%,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66.1%和89.5%,实现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今年上半年两项污染物控制指标同比分别下降2.46%和5.40%,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73.2%和96.3%,保持了持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污染物减排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成为环境保护的中心任务和重要抓手,各级政府以污染减排为核心,不断探索实践,出台了一系列污染减排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对传统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实现了综合运用和发展创新,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制度政策探索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量度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对低成本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总量减排的“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种手段为出发点,开发了分类式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价方法。并据此,定量评价了湘潭市“十一五”总量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总量减排措施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既有正效益,也有负效应,还有零的情况存在,不同减排技术和措施产生不同的协同效应,但总体上有显著的正协同效益。  相似文献   

19.
减排工作总体情况 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污染减排是"十一五"约束性指标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对减排工作非常重视.国家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环境保护部也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污染物考核、核查统计的办法,并代表国务院跟各省签订了目标责任书.  相似文献   

20.
从电力行业“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及其成效来看,现行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减排措施很难实现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本研究构建了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当量(APeq)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行业技术减排措施和结构减排措施进行成本-效果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末端治理措施在削减某一特定污染物的同时,由于耗能增加可导致其它污染物的排放上升;以节能为主的技术减排措施、前端和生产过程控制措施,以及以新发电技术替代为主的结构减排措施可以实现SO2、NOx和CO2的协同减排,且减排潜力较大.此外,本文还在单位(边际)污染减排成本核算与污染减排潜力估算的基础上,绘制出适合中国电力行业的SO2、NOx、CO2和APeq减排路径图,以协助决策者制定适宜的减排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