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浦江的黑臭历史已有二十年,近三年来黑臭天数急增,如1981、1982年黑臭天数上升到150天左右,占全年的41%。如何早日消除江水黑臭,是上海人民的迫切愿望,许多专家提出很多方案和意见。1983年8月24日和31日解放日报登载了一种方案,认为开辟芜申运河(芜湖——太湖——上海)加上其它工程,除对苏、皖、浙、沪三省一市的水上运输将起重要作用外,还可供应上海市清水。如果黄浦江上游来水量达到350~400秒立米,清污水比例在8:1时就能治理目前每日接纳400万吨污水所造成的黄浦江黑臭。这个方案引起了上海有关人士的注意,我们也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2.
去年入夏以后,上海黄浦江原水污染十分严重。据市自来水公司对黄浦江原水水质的检测记录表明,黄浦江原水出现黑臭的天数为:6月1日至20日连续20天;7月1日至31日全月天天出现黑臭;8月份出现29天黑臭。  相似文献   

3.
黄浦江黑臭趋势的初步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自1958年夏季开始在市中心区局部江段出现黑臭现象,近几年来,黑臭天数已达150多天,范围已扩及闵行江段。黄浦江是上海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因而它的黑臭趋势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黄浦江黑臭的直接或根本的原因无疑是由于排入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但也和黄浦江上游来水量等水文特性有关。本文从宏观统计着手,尝试予测黄浦江黑臭的可能性,供市有关部门作城市规划决策时参考。黄浦江黑臭记录始于1963年,由上海自来水公司积累并提供每年黑臭天数及其起止时间的资料、黑臭以自来水公司提出的污染指数为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上海黄浦江原水水质有所下降。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时黄浦江水源出现黑臭日统计,1988年1~6月,黄浦江黑臭天数累计为87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1天。尤其是今年6月份,黄浦江水污染严重,污染指数最高达22.5,氨氢最高达9.5毫克每升,  相似文献   

5.
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最新资料报道:去年二至十月份上海黄浦江共发生黑臭长达一百五十一天,迄今黄浦江的污染程度已超过1978年(五十年一遇的干旱年份)源水黑臭一百零六天的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6.
黄浦江水体黑臭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一、引言黄浦江及苏州河水体的黑臭问题久已为人们所关心,特别是最近的二十年来,问题越来越突出。一般认为是“有机污染”引起水体发黑,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实际情况比这复杂得多。若不把原因搞清楚,要控制和治理水体的黑臭就难以彻底。  相似文献   

7.
各地信息     
1987年黄浦江黑臭比1986年减少64天据上海市自来水公司20多年来对黄浦江黑臭天数的记录,1965年至1977年,在13~49天之间;1978年至1987年,在91~192天之间。其中,1986年黑臭竟达192天。1987年,黄浦江全年黑臭为128天,比上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水体黑臭的由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浦江水体黑臭自1963年开始有记录以来(22天),逐年有所发展,1978年达到106天,1981年猛增至151天,1984年为124天,1985年达到152天。其范围也由苏州河江段逐渐扩及闵行江段。位于市区的几条支流,如苏州河、杨浦港、虹口港、日晖港等则早已终年黑臭。黄浦江水体黑臭除高桥附近江段有油臭,吴泾附近江段有酚臭外,其余的中下游江段都属腐败臭。上海自来水公司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综合氨氮与溶解氧饱和百分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黑臭指数这一概念,业已沿用了多年。这  相似文献   

9.
国内信息     
黄浦江中游水质有所改善为了改善黄浦江水源水质,去年,上海市投资1800万元,用来着重活理黄浦江上游工业废水,日处理量为1.5万t,削减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4.25t、氨氮1t。1991年上海市主要水源地临江取水口黑臭只有2天,比1990年减少了54天。目前,上游地区持正式排污许可证单位已占总数近93%。另外,市区、县环保部门还加强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转的管理,使上游地区治理设施运转率达95%以上。(摘) 上海拟建大型贮灰场为了避免大型电厂大量灰渣对上海市环境的污染,上海勘测设计院经方案比较,选择了长江口长兴岛头部  相似文献   

10.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现状、治理技术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体黑臭是水体污染的典型表现之一。通过对国内当前城市黑臭水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概括总结了城市黑臭水体的主要污染成因及致黑致臭机理,在对当前常用的城市黑臭水体评价方法、治理技术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最终从整治模式、公众参与及长效管理等角度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为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及水体生态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工业、生活、交通和农业是城市自然环境的四大污染源。上海的工业污染居四大污染源之首,它所排放的污染物占全市污染排放总量的80%以上。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给上海市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不加以及时治理,到本世纪末,黄浦江将象苏州河一样全年黑臭,人气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恶化。为了对本世纪末工业污染源的排放量作出较为准确的描述,本文以建立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来预测经济发展与工业污染源排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定量分析工业污染源排放及污染控制的费用。  相似文献   

12.
黄浦江地处上海,功能甚多。然而,目前其水体污染严重,急待治理。作为河流污染治理的全面规划,应当首先明确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认识污染排放与黄浦江水质之间的内在关系,确立黄浦江的水质模式。黄浦江是一条潮汐河流。六十年代以来,国外河流、河口模式的研究不断发展,提出过上百种河口模式,其研究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如何学习和引进国外水质模式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黄浦江具体情况,确立黄浦江水质模式,需要认真研究讨论。我们对黄浦江污染状况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水平有限。本文只是抱着学习、探讨和研究的希望,提出若干问题,供研究黄浦江水  相似文献   

13.
我国黑臭治理形势严峻。国际上对黑臭治理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制定科学的黑臭治理标准体系规制黑臭排放,并建设完善合理的黑臭处理基础设施。我国黑臭治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治理标准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可借鉴黑臭治理国际经验改进我国的黑臭治理。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严重,城市河道水体污染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为近年来环境治理的重点方向.为了更好的了解黑臭水体问题,文章介绍了城市黑臭水体的判定标准以及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根据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及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黑臭水体治理的实践和探索。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实和执行,对黑臭水体治理从源头预防、系统治理和公众监督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提出了制定排查方案、编制达标方案、建立组织机制、强化制度建设以及严格责任考核等优先行动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是国家高度关注且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水环境问题,底泥污染和外源污染是导致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底泥治理成效是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的关键。本研究结合2018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的结果,对我国底泥治理存在的底泥处置和内源污染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城市黑臭水体底泥治理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底泥治理、推进黑臭水体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应用较为成熟,但要从根本上消除水体黑臭,需注重黑臭水体治理过程管理,从而确保整个治理工程的有序和高效,巩固已有治理效果。本文介绍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现状,并根据当前存在的黑臭水体治理成效不稳等问题提出了规范黑臭水体治理全过程管理的建议:确定水质优化管理目标,建立黑臭水体综合管理体系,规范河道管理,规范治理工程的管理以及治理后评估,以加快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的黑臭水体底泥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助力我国黑臭水体治理行动,本文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和常规的曝气复氧技术对黑臭水体底泥治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基于微生物修复技术能降低黑臭水体底泥厚度、底泥COD、上清液COD、上清液NH_3-N等指标值,对黑臭水体底泥治理效果明显,适合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9.
宁梓洁  王鑫 《环境工程》2018,36(8):26-29
黑臭水体是目前主要的水环境问题之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也得到重视,两者关系紧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也可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基于目前对黑臭水体的研究进展,在阐述黑臭水体成因与分级标准基础上,重点按照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生态法三类治理方法系统地总结了黑臭水体主要治理措施,为国内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近年来黑臭水体治理现状为基础,阐述了目前黑臭水体识别监测与治理技术及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收集国内较为成功的治理案例和大量文献,重点研究了遥感技术在黑臭水体识别监测以及生态强化修复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优势、特点和应用前景,旨在进一步明确我国黑臭水体治理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