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忽视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农业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土地沙化形势十分严峻,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必须加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采取合理措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和环境造成的污染,推广清洁生产应当成为推动新世纪农业进步的发展新模式,与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农村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确保21世纪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 ,农业生产的大宗粮食和多种农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随着工业、商业的兴起 ,一系列城镇密布于长江三角洲 ,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 2 0年来 ,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与农业和整个区域一样 ,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着重阐述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基础 ,分析了农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城市化 ,指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与文化、教育实力 ,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 ,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长江三角洲亦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针对当前农村与农业的发展 ,文章从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对策 :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 ,分析耕地减少的三种类型 ,强调杜绝盲目、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 ;2 .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技术进步等方面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 ;3 .长江三角洲的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 ,而生态与环境问题很突出 ,必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特点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密不可分,农业生产的可宗粮食和多种农产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工业、商业的兴起,一系列城镇密布于长江三角洲,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20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与农业和整个区域一样,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着重阐述了长江三角洲的农村经济基础,分析了农村工业的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农村城市化,指明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根据长江三角洲的区位条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与文化、教育实力,认为长江三角洲应在我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亦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针对当前农村与农业的发展,从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对策: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再开发,分析耕地减小的三种类型,强调杜绝盲目、无序开发造成的浪费;2.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强技术进步等方面提高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3.长江三角洲的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而生态与环境问题很突出,必须加强生态 、环境建设,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集水型生态农业:西北半干旱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农牧业区之一,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西北地区问题,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工业的污染,而农业生产活动的破坏,因此,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环境的重建与当地农民的脱贫、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采适应地区特点的集水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实现西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地理分布特点,决定了它在我国农业生态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加大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对改善该区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农牧交错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其根本任务是节能降耗,减少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以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本文在低碳发展时代背景下,采用多学科交叉及其理论分析方法,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低碳农业应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在农业发展形态。低碳农业发展应树立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目标;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有序利用原则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生态修复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从树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完善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责任,以促进农村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现代农业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户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关系到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配置,影响到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城市群内的650个农户为有效样本,分析了农户经营行为对农村生态环境及其五种表现形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劳动力投入行为中收入来源、家庭人均收入对农业面源污染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常住人口、家庭人均年收入对生活垃圾污染分别有显著正、负面影响;②农户文化程度越高,越能认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③经营规模越大,农业面源污染越严重,而对其它四类表现形式影响不显著;④农业投资力度越大,为提高产量而会造成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水质污染;⑤农户经营组织行为中,有机肥施用行为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这些未施用的有机肥又会加剧生活垃圾污染,而且有机肥使用越多,农业面源污染及水质污染也就变弱。另外,参加技术培训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和水质污染。可见,农户经营行为更多地是在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农业面源污染、水质污染及生活垃圾污染,对空气噪音污染及工业转嫁污染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前提基础,它的健康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湖南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但目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土地资源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农业污染严重、农业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和耕地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对该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制约了农业发展的前景与潜力。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其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对策与建议,为实现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论重庆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重庆市是我国农村面积最广、农业比重最大和农业贫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维护好该市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重庆市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市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协调发展面I临的主要问题有:尖锐的人地矛盾;巨大的移民和脱贫压力;频繁的自然灾害。提出该市农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通过发展特色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自然保护区建设相结合,确保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将移民搬迁与地质灾害整治、库区周边湿地的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开展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上下游之间等相关方利益公平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国缺乏生态补偿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进展缓慢、法律制度滞后、部分法律法规彼此之间矛盾和相互冲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位、立法模式不适合当今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等.本文通过对我国有关涉水法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对策,以期对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推进和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21世纪农业清洁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现代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清洁生产因突破了传统的终端污染控制的被动局面,在工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然而,以高度集约化和大量化学物质投入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为达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的,农业清洁生产应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模式和农业环保策略,其关键是开发绿色农用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中国将根据WTO的要求对农业贸易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这将改变国内农业生产,进而影响到农村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界定了种檀业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涵义.并对其环境影响途径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计量经济方法着重分析了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种植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种植业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中,进口渗透作用对缓解国内化肥、农药污染影响显着.而出口导向作用影响不明显。文章最后给出了减缓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不利影响,发挥其有利影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对农药施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过量施用已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提升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为了探究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在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效果,文章利用全国七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剔除样本自选择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分析农户将水稻病虫害防治环节外包给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统防统治")与"自防自治"户相比使用农药的种类和施用次数的差异,即植保专业化防治是否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植保专业化服务显著减少了农药施用强度,提高了无公害低毒农药的采用比例;并且其效果在小农户和规模种植大户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与采纳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的规模种植大户相比,小规模种植户在采纳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后在降低农药施用强度,提高无公害低毒农药的应用比例方面效果更显著。基于此,文章建议强化对植保专业化防治项目的财政扶持力度,提高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重点鼓励小规模种植户采纳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鼓励农户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加强对种植专业户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并着力发挥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统防统治的效率,从而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理解农业环境政策从制定到落实的内在逻辑,从农户的公平性感知和信任出发,在农业环境保护的不确定情形下,探索性地构建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响应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山东、山西和陕西3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路径分析、贝叶斯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和斜率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农户农业环境保护的公平性感知对农业环境保护行为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为公平性感知越高,越能显著促进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间接影响为公平性感知通过提高信任进而作用于行为。(2)农业环境保护的不确定性显著阻碍了农户农业环境保护行为,且显著干扰了公平性感知向行为的转化。据此提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农户公平性感知和信任,传统命令型农业环境政策应逐步向农户参与型政策让渡;对农业环境定期检测并给予农户反馈,在降低政府长期监管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户农业环境保护的不确定性,从而推进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5.
生产者市场信任缺失将导致绿色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并由供给缺位引致食品供给侧结构性失衡。基于湖北省804份水稻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探讨了市场信任、制度环境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不仅对市场上售卖的农产品缺乏消费信任,而且缺乏绿色农产品生产信任,67.79%的样本农户对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表露担忧;(2)市场信任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激励制度相比,市场约束制度对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影响更显著,且市场激励与约束制度能有效弥补农户市场信任不足;(3)政府和企业对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企业和政府监管都能显著促进农户的生物农药施用,但企业对农户生产行为的约束效果要优于政府。因此,要提升农户的绿色农产品市场信任,加强激励与约束制度环境的建设,倡导多元共治以弥补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考察了三峡库区重庆段1992-2009年经济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是影响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且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生活三大类污染源排放量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都具有协整关系;②短期内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引起三类农业污染源排放量的同方向变动,长期来看,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面源污染有减缓作用,这与传统的环境—经济增长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所揭示的一般规律相同;③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种植业、养殖业的污染排放量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但是经济发展是农村生活污染排放量增长的原因,农村生活污染排放量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之间是单向因果关系。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库区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依赖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种植业中化肥、农药、农膜和秸秆等的利用率,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与河流的远近,规划好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结构,大力发展环保型、生态型农业,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与保持环境质量之间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7.
The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s in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has posed a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of the increasing usage of chemical inputs by farmers is their trying to reach higher yields, especially in absence of adequate public inputs, such as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necessary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etc. Based on the crop specific data of the past 20 year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public investment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es could impact on the reduction of farmers' private material inputs of major grain crops in China. It manifests that the increased investments in public sector, especially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es, is a favorable and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farmers' private material inputs and should be given a priority consideration in the policy emendation to increase yields and improve production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8.
The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s in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has posed a threat to the environrnental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of the increasing usage of chemical inputs by farmers is their trying to reach higher yields, especially in absence of adequate public inputs, such as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necessary production infrastructure, etc. Based on the cropspecific data of the past 20 years,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the public investment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es could impact on the reduction of farmers' private material inputs of major grain crops in China. It manifests that the increased investments in public sector, especially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es, is a favorable and effective way to reduce farmers' private material inputs and should be given a priority consideration in the policy emendation to increase yields and improve production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to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Regarding primary raw materials as the indicators, the industrial system has been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divergence among the indicators and the circular utilization mod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association among industrial system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dustrial sub-systems is named as industrial cross-linking in this paper. The industrial system which could completely utilize and recycle the indicators should be increased and strengthened, and the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with complete industrial association and industrial cross-linking should also be constructed.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agricultural system basing on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 as an example,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regarded as the indicators which have been divided into foodstuff and crop straws which are used to produce food and articles for use, like fertilizer, energy and papers etc. The way to construct the circular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ystem is to increase the industrial systems that could utilize the products generated from crop straws, feces and other castoffs and transform the wastewater and other trucks into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ducts. It has also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foundation of circular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layou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application schemes. Suggestions to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ork of the next step have also been brought forwar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