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在较高的COD容积负荷和水力负荷下稳定运行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固液分离,而固液分离的必要条件是污泥的沉降速度大于混合液在三相分离器的沉降区的最小断面上的向上流速。通过小型装置的试验表明,污泥的沉降速度与污泥的性状和浓度有关,使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能改善污泥沉降性、提高固液分离效果,使反应器能在相当高的COD容积负荷(20—30kgCOD/m~3·d)和水力负荷(0.8m~3/m~2·h)下稳定运行。本文叙述了厌氧升流式污泥层反应器内的污泥颗粒化过程,并简要地讨论了培养颗粒污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进水氨氮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颗粒化SBR反应器中,研究了进水氨氮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将刺激丝状菌的生长;当氨氮负荷达到0.80 kg/(m3·d)时,颗粒开始明显解体,大量污泥流失;但氨氮负荷过低[0.0 kg/(m3·d)],好氧颗粒污泥同样不能正常的形成.同时,氨氮负荷的提高,会出现颗粒污泥结构松散,粒径增大,沉降速度减小,颗粒化率下降以及生物量降低等现象.反应器对有机污染物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0%和70%,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但高氨氮负荷能抑制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当进水氨氮负荷由0.48 kg/(m3·d)提高到0.80 kg/(m3·d)时,反应器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由90%和80%下降到70%和50%.  相似文献   

3.
进水碳源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采用气升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对好氧污泥颗粒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器分别以蔗糖和乙酸钠为进水碳源时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特性与进水碳源有很大的关系;以蔗糖为碳源时,好氧污泥颗粒化速度快,好氧颗粒污泥表面被丝状物包裹,颗粒中w(VSS)为92%;以乙酸钠为碳源时,污泥颗粒化速度慢,好氧颗粒污泥表面光滑,w(VSS)只有55%左右;不同碳源下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差别不大,但好氧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含量有很大差别.结果表明,由于进水碳源不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能力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介绍UASB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从工艺思想的角度对该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即UASB反应器是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成果与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后总结了UASB反应器的应用特点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认为UASB反应器具有容积负菏率高,处理容量大、运行稳定等优点,是对现代厌氧反应的一个突破;若能将厌氧与好氧有机地结合起来,则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UASB反应器处理含蛋白质废水颗粒污泥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含蛋白质废水为基质,UASB反应器内培养颗粒污泥的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反应器出水 pH在7.2—7.5之间,出水丙酸浓度不超过300mg/L条件下,污泥负荷大于0.67kg COD/kgVSS·d时反应器内形成了颗粒污泥.MPN法计数发酵性细菌、丙酸分解菌、丁酸分解菌、乙酸裂解产甲烷菌和甲酸/H_2+CO_2,产甲烷菌的数量,只有当各类群细菌数量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有合适的比例时才能形成颗粒污泥,颗粒污泥成熟后其组成相对稳定.颗粒污泥同接种污泥相比,其最大比产甲烷活性提高较大,是细菌数量增加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UASB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液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中温(35±1℃)UASB反应器处理酒精废液,通过启动、运行,成功地培养出了颗粒污泥,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试验在运行的不同时间对反应器污泥中不同营养类群细菌进行了分类计数;分析了颗粒污泥形成中细菌数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污泥的表面情况。  相似文献   

7.
脉冲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将传统的连续式改为间歇式配水,可改善反应器的水力环境,促进基质与生物体之间的有效接触。脉冲配水使污泥的有机负荷COD达27.5g/(L.d).HRT降到约3h,加速了污泥的颗粒化进程,47d培养出良好的颗粒污泥。脉冲配水不会造成冲击负荷和中间产物积累,也不会造成大量的污泥流失。在高负荷条件下,颗粒污泥中确实出现了大量的八叠甲烷球菌凝块。  相似文献   

8.
厌氧污水处理工艺已经成功地应用到很多领域,目前大多数高效厌氧反应器的良好效果来自于高活性厌氧颗粒污泥。而颗粒污泥的性质、结构以及形成机理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重点阐述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厌氧颗粒污泥的性质以及影响颗粒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9.
颗粒污泥接种UASB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颗粒污泥接种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对其可生化性及能降解程度进行研究。通过持续近2个月的运行实验可知:在进水CODCr质量浓度为2000—3000mg,L的情况下,COD容积负荷最高可达到20kg/(m3·d)左右,水力停留时间可缩短至4h,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稳定保持在80%-90%的范围内,并且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10.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UASB启动过程中污泥颗粒化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好氧消化污泥接种启动UASB反应器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驯化阶段、颗粒污泥的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反应器的容积负荷由0.56 g COD/L/d逐渐增加到4.4 g COD/L/d,溶解性COD的去除率80%。扫描电镜观察培养的颗粒污泥以丝状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
用生活污水在常温下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COD为300mg/L左右的生活污水在常温下(>17·C)启动5L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接种消化污泥5.6keSS/m3,初始有机容积负荷为0.6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为8h.稳定后逐步增加有机容积负荷.一个月后即有颗粒污泥出现,50d后反应器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运行145d后,污泥中大于0.5mm的颗粒污泥占总重量的73.5%,最大粒径可达3mm,比重为1.07SVI在20左右,污泥中产甲烷菌主要是索氏甲烷丝菌.用颗粒化后的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时,水力停留时间可短至6~4h,当水温不低于17℃时,出水COD均低于100mg/L,可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3.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UASB反应器中的启动运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UASB反应器进行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运行研究。以自配高氮低碳废水为进水,普通厌氧污泥为接种污泥,在温度35℃,pH7.5~8.0的条件下连续运行220d,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氨氮容积负荷为0.43kg/(m~3·d)时,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88.3%,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污泥中的细菌以形状不规则的短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14.
15.
以4格室单侧进水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为对照,研究了分区进水对ABR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HRT=4 h时,单侧进水ABR对溶解性COD去除率为30%,而分区进水ABR对COD的去除率平均为35%,最高可达45%,COD去除率平均提高5%以上.分区进水ABR各室内生物种群主要以兼性水解酸化菌为主,同时亦存在产甲烷菌.分区进水避免了反应器第1格室内有机负荷过高,挥发性脂肪酸(VFA)过度积累的弊端,改善了反应器后部格室有机基质不足的现象,增强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了对污染物去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UASB反应器快速启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律  张孟青 《环境科学》1996,17(2):54-56
在中温条件下投加颗粒活性炭可加快UASB反应器颗粒化进程。通过对比试验,表明投加和不投加活性炭的反应吕处理石化石废水污泥颗粒化时间分别为39d和62d。投加活性炭反应器的颗粒污泥粒径也较大。最大COD去除率在86%以上。并且投加活性炭反应器的有机负荷为不投加的2倍,运行效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UASB反应器中加入惰性载体促进颗粒污泥生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使用一个反应容积为2551的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生产废水,向接种絮状污泥中加入惰性载体,间歇进料7天内出现颗粒污泥、4周内形成稳定颗粒污泥床,COD去除率为90%。试验温度为16~33℃。对颗粒污泥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UASB处理柠檬酸废水,研究利用好氧脱水污泥接种启动高温UASB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55℃,HRT为6天的条件下,UASB反应器能降解的柠檬酸废水浓度为10000mg/L,容积负荷为1.67gCOD/(L.d),柠檬酸废水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许丹东  肖红 《环境科学》1995,16(1):39-41
UASB反应器启动初期,以发泡性藻朊酸钙胶体为形成生物粒子的核和促进造粒的辅助剂,进行加速UASB反应器启动试验的研究,并论述了藻朊酸钙胶体的制作过程,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污泥后立即培养,然后投入已制成的该胶体与菌种混合,经过20d的连续运转,甲烷含量达70%、TOC去除率为70%,颗粒内部作为核的藻朊酸钙胶体已被微生物所取代,生物粒子的沉速为300mm/min,粒子数为7000个/ml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