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酵母废水主要采用两阶段(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利用紫外扫描(UV)、渗透凝胶色谱(GPC)、气相色谱-质谱(GC-MS)等方法对一典型酵母企业生产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各阶段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吸收、分子量分布及化学组成等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酵母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能在厌、好氧两阶段被降解去除,有些厌氧阶段不能去除的有机物可以在好氧阶段去除,同时,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还产生了微生物代谢产物-新的化合物。生物系统中难以去除的有机物主要是酵母废水中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以及生物系统中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等。难以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有4类: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多环芳烃类、杂环类。微生物代谢产物或生物系统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有:卤代产物、杂环醇类、硅代产物等。  相似文献   

2.
酵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总结了酵母废水厌氧、厌氧-好氧、厌氧-好氧-兼氧反硝化等生物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介绍了酵母废水厌氧处理的菌种筛选、复合微生物技术等能改善其生物处理效果的研究,阐述了生物处理酵母废水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来源及成因。根据抗生素制药废水高浓度、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等特点,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中应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处理的试验情况及进展。其中物理处理技术有:混凝、沉淀、气浮、吸附和膜过滤等,化学处理技术有:氯氧化、高铁酸盐氧化、铁碳微电解、高级氧化工艺等,生物处理技术有好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等。指出需根据当前形势从技术经济角度选用合适的组合工艺处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制药废水,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己内酰胺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难以处理的特点,应用先进的厌氧菌/好氧菌(A/O)生物脱氮技术对己内酰胺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实际运行结果表明,A/O生物脱氮技术处理己内酰胺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各项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Ⅲ类水域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絮凝-厌氧-好氧处理抗菌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血清瓶毒性实验表明,抗菌素废水对厌氧消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废水经过絮凝处理,可以降低废水的毒性.筛选到一种混凝剂(试剂B),可以去除废水COD50%.预处理后的废水经过厌氧污泥床(UASB)的处理,可以去除60%的COD,处理系统内形成了颗粒污泥.厌氧处理后的出水,再通过两级好氧处理,出水COD可降至300mg/L以下,达到生物制药废水行业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采用"铁碳微电解+pH中和+固液分离+催化氧化+氨氮吹脱+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富马酸生产废水。总处理水量为100t/d;进水水质:COD:13600mg/L、氨氮:550mg/L、色度:100倍。经该工艺处理后,废水中的COD、氨氮等指标均能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6,自引:5,他引:81  
分析了各类抗生素工业废水的水质特征和主要污染因子,综述了目前应用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前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并对各工艺的作用和可能采用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指出应重点研究高效低耗氧合反应器,除硫脱氮工艺和厌氧毒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解酸化-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床)-接触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利福平废水进行了生化处理。结果表明:水解酸化可以有效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幅度提高后续的厌氧-好氧处理效果,工艺末端的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可以有效的去除好氧出水的COD和色度,使得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规定标准。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采用电解-厌氧-好氧-气浮组合工艺对难生化降解的分散染料废水进行高低浓度分治处理的工程实例。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实行高低浓度废水的分治处理能有效提高整体系统的处理效率;电解预处理工艺不但能去除高浓度母液废水中75%~90%的色度和25%~40%的COD,还可提高母液废水的可生化性;混合废水再通过厌氧-好氧-气浮处理后,各项水质指标均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废铁屑在染料生产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废铁屑和焦炭作为主要填料处理染料生产废水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不同状态下(好氧/厌氧)铁炭反应床催化内电解处理染料废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佳条件,考察了在两种不同状态下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厌氧和好氧两种状态下对染料废水的CODcr去除率均在60%以上,废水的可生化性有较大的提高,脱色效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好吃。因而吃的讲究极多。自古以来。有关吃的外观、内容乃至礼仪、细节都有说法。而烹调技术、口味之类的食谱、馔经,更是汗牛充栋。连孔圣人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甚至关心到作料,强调“不撤姜食”。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相似文献   

12.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将环保部门应以“有作为”赢得“有地位”为论题,提出了实现“有作为”的四个基本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百年前,当企业家初次遇到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他们只需简单地转移业务。例如,把钢铁厂从利物浦搬到匹兹堡,然后再移迁到中国,而现在没有新的厂址可供迁移了。当企业家无处可藏而不得不面临环境问题的时候,他们最初的反应是勉强接受这恼人的额外成本,并迅速指出没  相似文献   

16.
17.
黑面"李鬼"     
李奇今年二十八岁,至今还是个未婚青年.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傍晚去相亲,他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哼着小曲就开始忙着"梳妆打扮".车间里熟悉李奇的人都知道,小伙子聪明俊朗,脑袋瓜儿转得快,经常一身休闲西装的打扮,皮鞋也擦得油光锃亮.班上的同事都知道他爱"臭美",闲着的时候也常偷偷地抹他的鞋油,顺便沾沾他的光也臭美一下.  相似文献   

18.
“环境“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曙光在千年的祈盼中姗姗来临,人类翘首以待的21世纪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纪,这已成为近期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中,“信息革命时代“、“生物革命时代“、“公民权时代“、“过渡时代“、“反抗时代“、“别具特色时代“等名称已开始广泛或日趋广泛使用.这说明,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们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潜心的研究,试图对新世纪进行描述、分析、预测和诠释,通过分析现状,展望未来,理解我们业已走进的新时代,它将通往何处而寻找归宿.……  相似文献   

19.
20.
冬防"慢支"     
霍寿喜 《环境》2002,(1):31
临床实践表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发病最高时段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这三个月的发病率约占全年的50%。气象资料分析发现,“慢支”发病人数与月极端最低气温成反相关,即温度降低,发病人数越多;而与偏北风的频率成正相关,这是因为我国属季风气候,“偏北风”常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