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猿相揖别     
人猿相揖别。猿猴依然保持了它的质朴,只是人类已经进化得无与伦比,而且在这个偌大的星球上,独此一家。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一门新兴事业,它是人类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然产物。旅游不仅为国家賺得大笔资金,而且可以陶冶人们的心灵,增长知识,强健体魄,加深友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仲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据说渡渡鸟是地球上最早灭绝的鸟类。可能是在科学的水塘里泡得太久了,我总觉得这话不太可靠。如果说它是地球上人类有记载的最早灭绝的鸟类还差不多。  相似文献   

5.
2003年春夏之交的"非典"疫情的肆虐,使我第一次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灾难面前是何等得脆弱!人类不能超越自然,而要善待自然,进而萌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冲  相似文献   

6.
生态现象,从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时候起就已存在了。随着文明的演进与科学的发展,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生态学(EcoLogy)也在上一世纪产生。它虽然比人类所建立的其他学科来的晚,但却显得很有生气,发展得很迅速。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由于环境退化愈益严重,生态学中渗入了人类的自我忧患意识,于是,一个以人为核心内容,强调人的因素的生态学分支——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便应运而生了。人类生态  相似文献   

7.
哲夫 《环境教育》2012,(2):83-8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玫瑰者得香,种蒺藜者得刺。不妨以儿童的思维来深情地抚摸一下自己:为什么人类贫困时,自然却是繁荣的?而人类繁荣后,自然却贫穷了?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要发展农业,就得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从原始捕猎阶段,经过农牧业阶段发展到现代,人为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如果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最近读了赫胥黎[1 8 2 5-1 8 9 5]的著作《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科学出版社,1 9 7 1年版),对进一步认识人类起源、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1 8 6 3年出版,1 8 9 4年再版,它包括三篇论文和作者的序言。这本书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生物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确定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这个惊世  相似文献   

10.
新岁寄语     
历史就是把人类锤炼得如此; 曾几何时,人们执意相信人定胜天,而去肆虐自然;如今,人类终于明白了需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存环境。我们都不能否认,这两种行为的初衷都是一个——为了生活得美好。  相似文献   

11.
从古至今,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她的子孙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地球的守护神,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还是人类的资源宝库,而且还具有更重要的生态价值。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它的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元前7000年,地球上森林面积达76亿平方千米,约占陆地面积的2/3,直到100年以前  相似文献   

13.
绿色书架     
《绿叶》2006,(8)
《困豹》赵剑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22.00元这是一部复调作品,它既描写人生的苦难,又揭示人类与自然面临的窘迫与尴尬,充满传奇和浪漫色彩,混沌而透明,它是宗教的、哲学诗化的传说。改革开放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正是有这些复杂的因素,人类社会才能从身陷其中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读书生活中,我为能读到美国科学家蕾切尔·卡森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而感到幸运。这部1962年出版的划时代意义的作品,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它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指出人类用自己制造的毒药来提高农业产量,无异于饮鸩止渴。在这部惊世之作第一章“明天的寓言”中,蕾切尔·卡逊以她优美的文笔,描写了美国一个小镇在生态良好状态下的美丽和生气:“从前,在美国中部有一个城镇,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其周围环境生活得很和谐。这个城镇座落在像棋盘般排列整齐的繁荣的农场中…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和它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一种较为和谐而又相对稳定的关系。但是,到了今天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破坏力如同它的创造力一样,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由于人类活动“过分”干预环境的综合效应,以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构成对自身生存和继续发展的威胁。本世纪中期先后发生的震惊世  相似文献   

16.
蜜蜂、海燕、鱼、猫、狗、奶牛以及其它一些动物对某些污染物质有特殊的敏感性,人们正在系统地利用这些科学发现,以便在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时,能预先得到它们发出的警告信号。2000年是“世界生态年”,预示着新世纪的人类将更深广地重视生态与环境的质量。在生态环境中,许多动物为人类充当着珍贵的安全指示器,它能显示某种环境是否具备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如果我们能对这些动物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它们将对环保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益处。  相似文献   

17.
袁祖社 《环境教育》2002,1(3):19-22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问题,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从所谓自然万物都有其平等的存在权利的观点出发,认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应从过去的纯粹“经济的视角”转变为“伦理的视角”,尊重并承认自然界的多方面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并不等于否认自然具有价值。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价值的主体只能是人。价值是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价值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然基础,人类中心主义赋予自然的价值以新的涵义;自然不再是处在人类活动之外的物质运动形式,它还是人类生存于其中且永远不能离开的客观环境;自然物不再只是人类物质活动的材料对象,它还是人类周围有机环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15,(3):75
编者按近10年来,我国各地陆续创建了一批批环境教育基地。同时,随着国门的开放,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环境教育基地也通过不同渠道被介绍到中国来。这些国内外基地的共同作用就是利用自身特色,面向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开展各种各样形式的环境人文教育,以提高各国公民的环境人文素养,普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些基地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创造。形象地说,每一个环境教育基地都像一座桥梁,将人类的环保理想与环境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9.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如果不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将贻害子孙后代。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就得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就必须从小给青少年灌输环境知识。为此,我们学校从1986年就开始在高中开设环境保护选修课,最近国家教委决  相似文献   

20.
人狼不了情     
2011年10月下旬,李薇漪写的《我家有狼初长成》一书刚面市不久,便成了风靡各地的畅销读物。此书记载了这位成都女孩和一匹草原狼共同生活8个月的真实经历。有人说,它比《狼图腾》写得更为深情和精彩;有人说,它既像远方的童话,又似现世的挽歌。一匹嗜血的野狼,可以攻击高大威猛的藏獒,可以征服体积庞大的野耗牛,为何每当到了李薇漪身边,却温顺得像个懂事的孩子?它与美女画家之间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