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判断陡河水体的营养状态,为水体修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浮游生物定量方法对陡河水库水体中浮游植物群种类、数量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有7个门,45种以上,是绿藻+硅藻型的群落结构类型,并有比较稳定的隐藻、金藻和蓝藻种类,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在100万个/L以上。综合来看,陡河水库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
针对唐山南湖富营养化问题,对南湖补给水源及湖体水质进行监测与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春季南湖水体中TN、TP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的Ⅴ类水质标准;Chla(叶绿素a)浓度呈增长趋势;补给水源对南湖水体营养物质的贡献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南湖水体水质在春季期间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对唐山南湖外源和内源加以防控,避免藻华暴发。  相似文献   

3.
在2年内分季度调查滆湖浮游植物种群和水环境因子,分析藻密度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按时间序列的藻密度变化和浮游植物优势种群变化,分别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和"偏相关系数法"进行藻密度驱动因子识别。结果表明,滆湖藻密度空间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年际间季节差异极显著。浮游植物的演替规律为冬、春季节以绿藻和硅藻为主,夏、秋季节蓝藻占绝对优势。通过比较2种统计方法的计算结果,确定全湖及中、南部湖区藻密度的驱动因子是温度和高锰酸盐指数,北部湖区藻密度的驱动因子是温度和硝酸盐氮,所有驱动因子对滆湖藻密度的影响均为正效应。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滆湖,N,P营养盐已经不再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驱动因子,从统计方法的角度解释了部分环境因子没有入选为驱动因子的原因,并推断了其他可能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院最新开发的湖泊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湖滨陡坎沿岸带基底修复技术、植物浮岛生态技术、入湖河渠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滨沿岸带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技术在滇池草海东风坝及老干鱼塘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本项目在滇池草海约3.3km。水面实现了大型水生植物恢复面积约1.0km^2,在湖滨带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不同植被类型组成的生态结构,大型水生植物覆盖率达30%,恢复水生植物共计20余种,栖息的水禽及鸟类目前已达27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修复区良性水生植被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幅约为65%-70%,TN和TP去除率约为3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为滇池及超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5.
城区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生物修复技术在富营养化景观水体中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生物操纵控藻技术、植物控藻技术和微生物控藻技术的研究现状,讨论和展望了不同生物修复技术相互结合在水体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湖泊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湖泊众多,类型多样,分布不均衡;以浅水、小型、老年消亡期为主,富营养化特征系浮游植物响应型为主;水源污染主要是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污染治理对策应以生态系统修复为根本,控制陆源污染物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3):27-27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当过量营养进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以致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从贫营养湖→营养湖→沼泽→陆地的演变过程极为缓慢;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等水体后,将大大加速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水体富营养化后,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中则叫做赤潮。  相似文献   

8.
张智  杨骏骅 《四川环境》2005,24(6):83-86
城市水景水体的修复和保持是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重庆市双龙湖是典型的城市水景水体,治理前富营养化状况严重。双龙湖治理采取了综合整治的方案,包括污水截流工程、雨水截流及净化工程、湖水复氧循环工程、湖水的生态治理工程和污泥固化工程等。截断外源污染,抑制内源污染,有效的控制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经过治理,双龙湖水体水质明显提高,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水质恢复到Ⅳ类水质,满足景观水要求。双龙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为我国,特别是三峡库区众多的城市水体的修复和保持积累经验,为城市水景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提供技术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论微生物技术控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营养化水体会引起藻类增殖,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阐述了利用病毒、原生动物、细菌等微生物技术控制富营养化藻类的研究进展,并对病毒控藻技术应用时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利用微生物技术控藻需要对生态系统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2009,(2):87-87
富营养化指的是一种氮、磷等植物的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污染现象。当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变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不过这是一种极为缓陵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等水体后,  相似文献   

11.
曲晴 《环境教育》2009,(2):55-56
由于湖泊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污染治理设施滞后,氮,磷等污染负荷削减不力,致使我国众多湖泊水库长期接纳过量营养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较高,湖泊水库水体处于“水华”频发的高生态风险状态之下,我国大中型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不仅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多功能的退化,其引起的频率水华暴发现状已直接影响到湖泊水库周边及下游城镇,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浮游生物现状及其水质状况指示意义,并积累成都地区浮游生物基础资料。于2015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对兴隆湖浮游生物和水质进行了采样调查和分析。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43属53种,其中优势种以绿藻门、裸藻门和蓝藻门的藻类为主,共检出浮游动物23属33种,其中优势种以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为主。兴隆湖春季浮游生物现存量大于冬季,其中浮游植物平均现存量分别为1.99×10~6cells/L和6.15×10~5cells/L,浮游动物平均现存量分别为4 243ind./L和631ind./L。春季和冬季浮游生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1.83和1.61,丰富度指数(Dm)均值分别为2.60和1.88,均匀度指数(J)均值都为0.64,表明两个季节兴隆湖均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但春季略优于冬季;水体理化指标监测结果表明,兴隆湖水质属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氮和总磷,春季污染物浓度较冬季有所下降。比较各样点浮游生物与水体理化指标的水质评价结果可知,对于类似兴隆湖的范围较小的水体,各样点浮游生物指数评价结果与水质指标评价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浮游生物指数适宜进行整体的水质状况评价,水质指标则适用于评价湖泊各个点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西南地区高尔夫球场人工湖的营养状态,并探讨影响球场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2010年1月至12月,以成都麓山高尔夫球场为例,对球场的4个球道人工湖(12号球道、13号球道、14号球道和16号球道)水体的水体理化性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人工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呈季节性变化,其在试验期内综合营养状态已达到轻度富营养的状态。水体营养盐主要来自于球场草坪的施肥,氮、磷等营养物质随降水输入人工湖,从而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尤其体现在多雨的夏季。  相似文献   

14.
富营养化指的是一种氮、磷等植物的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污染现象。当过量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将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变化,以致影响到鱼类等的生存。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不过这是一种极为缓慢的过程。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将大量工业  相似文献   

15.
最新研究表明,洗涤剂中的磷对水体的富营养化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影响,更不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惟一凶手。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以太湖为例,就洗衣粉排磷对湖泊磷负荷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调查,经过两年的调查和试验,得出了太湖流域地区各种途径对太湖流域水体磷的贡献率依次为:人体(粪便)排磷43.57%、洗衣排磷16.1%、畜禽排磷12.51%、农业(化肥流失)排磷11.89%、工业(污染)排磷7.41%、水产养殖排磷5.3%、其他排磷2.8%。  相似文献   

16.
网络版摘要     
白洋淀夏季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白洋淀 草型湖泊 叶绿素a 环境因子 相关性 采用回归统计方法分析白洋淀水产养殖区水质监测数据,研究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夏季水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研究表明,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水体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DO、COD、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叶绿素a与NH4^+-N、NO3^-/-N呈负相关,与NO2/-N无明显相关,与TN无显著正相关;而叶绿素a与TP呈一定的正相关,白洋淀浅水草型湖泊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  相似文献   

17.
举世瞩目的青海湖,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微咸水高原湖泊。其水体总面积为4635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等,1979)。湖面海拔3194.02米,现有储水量约为778亿立方米。入湖河流主要有7条,以布哈河水流最大。包括湖面在内的总流域面积约为34590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等,1979)。其水体之大,面积之广,储水之多,对四周有山的环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图1)。千百年来,环湖地区的诸因素(包括有机的和无机的)与湖体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统一的生态平衡。如果在进化过程中,某一因素出现病态,就会影响到其它因素,甚至使整个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事实上,环湖地区的生态平衡早已遭到破坏。青海湖体自第三世纪末地质上新构造运动,青藏高原巨大隆升,形成断陷湖泊以来,由原来的最高水位,海拔3296米,最大水体  相似文献   

18.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大量藻类对水质和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威胁,利用生物法控制藻类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利用鱼类、大型水生植物、底栖生物以及微生物等的控藻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人工湖泊日益增多,但水质状况不容乐观。2017年5月和7月,分别对成都市城区的主要12个人工湖泊进行了水质调研。结果发现:(1) TN (劣V占52. 17%)和TP (V类21. 74%、劣V30. 43%)是人工湖泊超标的2个主要指标;(2)除麓湖以外,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中度及重度占30%,轻度占70%);(3)城市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在于缺少系统管控机制和有效工程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20.
瀛湖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对近五年(2016~2020年)瀛湖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采样SPSS软件对2020年瀛湖366组日均值水质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五年(2016~2020年)瀛湖均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在气温回升的3月份,瀛湖pH值和溶解氧出现全年最大值,在气温最高的8、9月份水温、浊度、总磷、叶绿素和藻密度浓度为全年最高,水体电导率、总氮浓度为全年最低;总氮和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总磷和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分析表明磷是瀛湖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瀛湖富营养化控制应以集中控磷为主。为瀛湖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