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介绍了目前我国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常用的评价方法,简述了内梅罗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方法,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归纳了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分析方法,得出源解析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多元统计分析、空间识别和化学形态分析,从而为准确合理评价蔬菜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与掌握崇州市典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与来源,通过土壤采样与数据统计分析评价了研究区重金属污染风险,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PCA/APCS)受体模型对污染源进行了解析,并采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土壤具有污染风险的Cd和As污染来源贡献量的空间分布,推测了污染源和量化了污染源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As、Cd部分点位超过风险筛选值,研究区土壤As、Cd、Cr、Cu、Hg、Ni、Pb、Zn均未超过风险管制值,说明研究区土壤As、Cd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或土壤生态环境存在风险;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数据之间相关性较强,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8种元素可归类2类,即Cd-Zn-Cu-Hg-Pb、Cr-Ni-As;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特征值分别为5.185和1.214的两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4.808%和15.178%,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9.986%;主成分1对Cd、Cr、Cu、Hg、Pb、Zn有较大载荷,主成分2对As、Cr、Cu、Ni、Pb有较大载荷;推测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主要有两个,源1为交通源,源1对研究区土壤As、Cd、Cr、Cu、Hg、Ni、Pb、Zn的贡献率分别为9.68%、109.85%、16.86%、42.77%、68.39%、20.59%、44.71%、69.17%,源2为农业源,源2贡献率分别为147.16%、10.61%、39.46%、55.55%、93.68%、57.83%、60.55%、35.70%;在空间上源1高值区主要位于杞泉镇和隆兴镇中心城区附近,源2高值区主要位于农田区域。研究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存在As、Cd污染风险,应加强风险管理,避免污染扩大,必要时开展详细调查与修复治理工作;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受车辆往来、尾气排放和大气沉降等交通活动,以及农药、施肥等农业活动综合影响,推测污染来源主要为交通源和农业源。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某地8类企业场地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单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重金属综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三种方法对其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污染因子具有差异性;无机盐制造企业与无机材料制造企业场地周边土壤分别存在Cd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8类企业周边土壤中几种...  相似文献   

4.
某钢铁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刘红瑛  曹阳 《四川环境》2010,29(2):52-54,60
通过对某钢铁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Cu、Pb、Cd、Ni、Hg、As)含量的调查与分析,采用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超标倍数、污染分担率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钢铁企业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含量在1.06~2.41 mg/kg之间,超标0.8~3.0倍。通过对除尘灰中相应重金属含量分析,弄清了土壤中重金属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详细查明江安县红桥镇极具代表性的煤矿周边农田土壤的环境现状,选择107份土壤监测样品以及10份背景样品来测试其重金属含量以及pH值。经过分析测定后,针对农田土壤以我国GB 15618-2018中规定的土壤筛选值为评价标准值,采用单因子以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其污染现状,同时也充分结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来全面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农田土壤中8种重金属平均值均高于土壤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现象且累积程度最为突出的元素为Cd、Hg;靠近煤矿这一侧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于另一侧;从污染评价结果来看,按照由高到低的次序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的排列顺序为Cd、Cu、Cr、Ni、Zn、As、Pb、Hg;清洁、尚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土壤占比分别为27.10%、11.22%、27.10%、14.02%、20.56%;从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来看,存在生态风险的元素为Cd,其他元素则主要体现为了低危害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荒漠绿洲交错带作为研究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降尘样品中的Zn、Pb、Cu、Cr、Mn、Ni、Cd、As重金属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季节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判断大气降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通过富集因子法探讨不同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Pb和Cd在采样期间均对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污染,Zn和Cu分别在秋季和冬季对土壤有较重污染。除了Cr、Mn、As和Ni来源于自然源,其他重金属均受到人为源的影响。分析表明,大气降尘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可以通过减少燃煤消耗量、调整工业生产等措施降低大气降尘对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园区周边12个采样点,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除Cu和Ni),Hg、Pb、Zn最多超出背景值4.040、3.005、3.900倍。部分点位Pb和Zn含量超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地累积指数法表明,园区Hg、Pb、Zn的多数点位介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水平之间,部分点位处于重度以上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多为中度及以下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单个金属生态风险程度为:HgCdPbAsZnNiCuCr。由于Hg和Cd元素的毒性系数较大,潜在的生态危害的可能也较大,其余6种重金属均处于轻微低风险级别。整体的潜在生态风险来看,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多数处于中等风险级别状态。可见,工业园区周边土壤整体状况较差,存在中等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贵港柑桔产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As、Hg、Cd、Cr、Cu、Sc、Pb、Zn 8种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特征,基于农用地土壤污染评价标准(GB15618-2018),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产区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Cr、Ni、Cu、Zn、As、Hg、Pb 7种元素含量均值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Cd元素含量均值(1. 22mg/kg)高于风险筛选值(0. 3mg/kg)。Pb、Zn元素与Hg、Ni元素各自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Cd元素含量有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趋势。Cd元素处于较强的风险水平,很强与极强级别样本所占比例分别为17. 5%和45%。Hg元素中度、强风险级别占比分别为39. 5%、29. 5%,说明该研究区土壤中Cd、Hg元素污染较严重。综合潜在风险指数RI均值为342. 4,属于强生态风险,主要受Cd、Hg元素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四川马边某磷矿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状况及特征,采集矿区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了重金属As、Cu、Zn、Cd、Pb、Cr的含量及其形态,并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中的Cd和Pb含量高于四川土壤背景值的10.00、7.14倍,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8.14、8.48倍,其余元素均略高于各背景值,经相关性分析,As、Zn、Cd 3种重金属具有同源性。形态分析显示,Cd的形态分布以可还原态为主,易迁移释放,其余元素均以残渣态为主,Pb除残渣态外,可还原态与可氧化态占一定比例,具有一定的潜在风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表明,重金属的单一潜在生态危害程度Er^i顺序为Cd>Pb>As>Cu>Cr>Zn,各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平均值为378.87,属于强生态危害,其中又以Cd贡献率最大,为78%。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垂向分布特征,选取南宁市那降水库和天雹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ICP-AES测定沉积物中Cr、Cu、Zn、As、Cd、Hg和Pb 7种重金属在垂向上的含量分布,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天雹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较那降水库严重,且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远远高于南宁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显示,重金属Cu和Pb平均含量呈波动增长趋势,Zn和Cd呈持续增长趋势,而Cr、As和Hg呈波动下降趋势。由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垂向变化来看,重金属Hg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不同深度处均大于0.45,离散程度较高。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HgCdZnCuPbCrAs,重金属Hg累积最严重,属于中度污染程度,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两个水库的相似点是重金属Hg和Cd也有明显累积,处于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分析了泸州市蔬菜地土壤中的p H值、有机质以及重金属(Cd、Hg、As、Pb、Cr、Cu)含量,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Cd、Hg、As、Pb、Cr、Cu的平均含量水平未超过四川土壤背景值土壤。利用农业行业标准(NY/T391-2000)中土壤污染元素的浓度限值进行评价,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重金属均未超标。地积累指数及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泸州市蔬菜种植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处于轻微污染或无污染以及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最高,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东道海子为对象,研究东道海子沿岸土壤中重金属(Hg、As、Pb、Cr、Cd、Cu和Zn)污染特征,并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东道海子沿岸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满足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除Hg(49%)和As(54%)外,其余几种重金属含量差异不大,变异系数均小于30%。10个采样点的7种单一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为轻微生态危害,10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也为轻微生态危害,表明东道海子沿岸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重庆玉滩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情况,监测了玉滩湖表层沉积物中Cr、Cd、Pb、Cu和Zn的相对含量,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滩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d、Pb、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41mg/kg、0.75mg/kg、46.04mg/kg、66.98mg/kg、131.55mg/kg,Pb和Cu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u(轻度)Pb(轻微)Cd(轻微)Zn(轻微)Cr(无污染);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Pb、Cd含量显著正相关,是玉滩湖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因子;玉滩湖总体的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Cd(中等)Cu(轻微)Pb(轻微)Zn(轻微)Cr(轻微),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土壤随机布点法,采集某钢铁工业区周边34个土壤样品,利用美国TCLP法对钢铁工业区周边土壤重金属(Cu、 Zn、 Pb、 Cd)有效态进行实验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Cu、 Zn、 Pb、 Cd有效态含量分别在0.87~57.7 mg/kg、5.20~1338 mg/kg、1.09~379 mg/kg、1.15×10-3~69.9×10-3 mg/kg之间,钢铁工业区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其中以Zn污染最为严重。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中,处于安全水平的点位仅占17.6%,受到污染的点位占55.9%。其中,轻污染占20.6%,中污染占2.9%,重污染占32.4%。  相似文献   

15.
杜波 《四川环境》2020,39(5):113-118
通过对钒钛磁铁矿尾矿库周边农用土壤的采样调查,测定了6种重金属(Cr、Ni、Pb、Cd、Hg、As)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探讨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GB15618-2018风险筛选值,但Cr、Ni、Cd、Hg等重金属平均值高于四川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评价显示土壤中各采样点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内梅罗污染指数均小于0.7,说明各监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处于清洁水平;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来看,尾矿库周边农用地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强弱顺序为Hg>Cd>As>Ni>Pb>Cr,研究区整体处于中等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6.
西南某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西南某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采集采矿区和尾矿区的土壤,对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r、Cu)的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和总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现状评价。研究得出该铅锌矿区土壤存在较为严重的重金属复合污染,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较强,对当地生态及地下水、地表水存在严重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地表水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地表水底泥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检测,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底泥受到重金属极强污染,各溪港污染程度为老霞湾港铜塘港>霞湾港,各元素污染程度为CAHgPbAs;霞湾港由于底泥量最大,其重金属含量最大,Cd、Hg、Pb、As分别占总量的69.45%、80.62%、66.46%和86.56%;霞湾港中污水厂~河口段重金属含量最大,CA、Hg、Pb、As分别占该港总量的98.50%、56.06%、18.14%和52.09%.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东林镇甲鱼养殖底泥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利用ICP、石墨炉和原子荧光法分别测定了Cu、Zn、Ni、Cr、Pb、Cd、As和Hg的含量,并根据地累积指数和Hakanson指数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甲鱼养殖底泥已受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且处于强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19.
对攀西地区米易县蔬菜基地的土壤进行采样,用原子吸收和石墨炉光谱法分析土壤中Cr、Cu、Ni、Zn、Pb、Cd、As和Hg8种元素的含量。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Cr 68.8mg/kg、Cu 22.3mg/kg、Ni27.6mg/kg、Zn 146.2mg/kg、Pb31.7mg/kg、Cd0.258mg/kg、As10.3mg/kg、Hg0.0618mg/kg。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分析表明调查区内少部分蔬菜基地土壤受到轻度重金属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d元素,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在安全警戒线内。  相似文献   

20.
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冶炼厂周边的土壤及稻谷进行重金属(Zn、D、Cu、Pb、Cd和As)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除重金属铅、铬和砷外,其他重金属都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六种重金属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达到2.89;对于稻谷样本中重金属含量,锌和铬含量满足评价标准要求,铜、铅、镉和砷含量超标,其超标倍数范围分别为4.68~6.35、5.45~36.75、0.05~1.5和1.59—5.67。说明冶炼厂周边土壤及稻谷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上的污染。而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冶炼厂周边的土壤中存在多种重金属不同程度、不同组合的复合污染类型,农田生态系统存在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