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的原理、特点及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并指出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现阶段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MBBR工艺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国内外对MBBR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针对MBBR工艺在实际工程中容易出现的局部填料堆积、悬浮填料流失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悬浮填料滤池固液分离新技术的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采用悬浮填料滤池对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的新技术。该技术所采用的悬浮填料滤池可直接设置在生化反应池末端,取消原工艺中的二沉池。中试试验对悬浮填料滤池的固液分离效果,滤池的运行周期及冲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悬浮填料滤池运行稳定,在进水表面负荷高达2.0~3.0 m3/m2.h的情况下出水SS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GB18918-2002),工作周期可达到5天以上。悬浮填料滤池可采用曝气方法进行冲洗,操作管理简单,冲洗效果良好,便于实现自动化运行。  相似文献   

4.
以处理120L/d城镇生活污水的生物接触氧化小试装置为研究平台,介绍了新型内置悬浮球形填料一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特点及运行状况。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型内置悬浮球形填料对反应器充氧效率、接种挂膜速率、污水处理效果对比均为纤维束状填料好于筒状填料;与连续曝气相比,采用间歇曝气的运行方式,在使出水NH3-N达标的基础上,提高了TN和TP的去除率,系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和反硝化除磷现象比较明显,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将高活性固定化菌藻填料与生态浮床结合,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挺水植物床、悬浮填料层、微孔曝气层、沉水植物层、固定化菌藻填料层,构建菌藻填料强化生态浮床,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的空间体系。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COD的去除率为82.4%,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5%,对总磷的去除率达到94.3%,水体水质优于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生化技术在采油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生化技术处理冀东油田的采油废水,在处理工艺流程中采用了悬浮、附着厌氧-好氧氧化池。与其他污水生化处理工艺相比,其不同之处是在池中同时存在悬浮污泥和固着生物膜,保持了很高的生物量,增强了设施耐冲击负荷的性能和处理能力。同时,池中还设置了可自由摆动的中密度弹性立体填料,池底设置了可变微孔曝气管。在曝气过程中,弹性立体填料对气泡有多层次的切割能力,可以提高充氧效率,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对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石油类去除率达到83%,COD去除率达到80%,出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和悬浮填料移动床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通过改变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投加的混凝剂种类和投加量、改变悬浮填料移动床工艺中水力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取得不同工况条件下各类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采用该组合工艺,当进水COD(89~319)mg/L,TP(1.24~4.26)mg/L,SS(44~240)mg/L,NH4 -N(14.7~36.3)mg/L时,出水可达到COD<50mg/L,TP<0.5mg/L,SS<20mg/L,NH4 -N<5mg/L。  相似文献   

8.
由浙江省杭州市环境保护公司和浙江大学开发、浙江省环保局推荐的小区生活污水WSHA厌氧处理技术适用于住宅小区、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工厂、商场、办公楼生活污水处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应用厌氧生物膜技术、水位落差和推流原理 ,采用内充空心球状填料的厌氧管道式或折流式反应器装置为唯一设备 ,利用附着在空心球填料内外表面或悬浮的专性厌氧或兼性厌氧物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病原菌和虫卵 ,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二、技术关键1 达到国家一、二级排放标准的工艺技术参数的确定 :如水力停留时间 ;挡板位置、数…  相似文献   

9.
倒置A2/O悬浮填料生物膜处理工艺,能有效解决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泥龄矛盾。其工艺简单、运行低耗、处理高效、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在宣汉采气作业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得以应用,适合油田作业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在来水波动较大时,出水也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生物铁法和生物铁填料法在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汉林 《环境技术》2004,22(3):30-31,33
综述了生物铁法及生物铁填料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指出生物铁法和生物铁填料法可以提高生化处理效果,生物铁法和生物铁填料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必要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及后续脱氮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殿海  吴军  周琪 《四川环境》2003,22(4):26-28
介绍了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及其出水的氨氮处理的中试研究。通过试验表明在较低的PAC投加量的情况下,化学生物强化一级处理仍然可以使COD和TP的去除率保持在60%左右。后续脱氮中试研究也表明,新型悬浮填料接触氧化工艺可以在较短停留时间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在环境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重力旋转填料床是一种突破性的过程强化新设备,在环保、化工、材料、能源等工业领域有广阔的商业化应用前景。笔者概要介绍了该项新技术的作用原理和基础理论研究及该技术在环境工业中废水废气治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陶粒、沸石、活性炭填料合理组合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对高校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了组合填料生物滤池生物膜的培养,不同水力负荷、容积负荷和气水比对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以及该生物滤池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组合填料生物滤池,接种挂膜培养周期为25d,在水力负荷为2.5m3/(m2·h),气水比3.5:1,组合填料生物滤池出水COD、BOD5、SS、NH3-N和色度平均值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效的反硝化菌可实现对水体NO3--N、NO2--N的有效去除,将其应用在深度脱氮中可达到快速脱氮的目的.通过将环境筛选得到的DM13菌株固定在巴比伦、火山石、沸石、生物球4种生物填料上,形成反硝化菌固定化生物填料,考察它们对模拟生活污水的深度脱氮能力.结果表明,填料填充量为10%的条件下,空白组、巴比伦组、火山石组、...  相似文献   

15.
3种人工湿地填料对磷的动态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沙、页岩、石灰石等3种重庆常见基质为人工湿地填料,探讨了磷负荷和有机负荷对基质动态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磷负荷和有机负荷情况下,3种填料的去除效果依次为石灰岩(河沙(页岩;有机负荷对各填料除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填料除磷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机负荷对石灰岩除磷的影响较大,对河沙除磷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硫化物脱臭技术的现状,论述了生物脱臭技术及活性炭吸附技术的研究和进展。针对炼厂恶臭污染日益突出的特点,应用泥炭生物填料塔及活性炭吸附技术,对50μL/L以下的H2S脱除工艺进行了研究。生物脱臭法采用经过驯化后的泥炭生物填料塔,H2S脱除率可接近100%,负荷达到85gH2S-S/(m3干填料·h)以上;活性炭吸附法采用日本的两种活性炭(IVP和Centaur),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70g/L和80g/L以上。上述工艺均可应用于炼厂中低浓度硫化物恶臭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从国内外人工湿地净化河水的技术应用出发,列举了人工湿地处理河水污染的效果和优势,并对湿地净化河水效率影响较大的湿地植物、填料、气候条件以及湿地构造4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最后对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生物过滤法脱除硫化氢臭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中仁  余琼  江霞 《四川环境》2007,26(4):83-87
本文综述了污水处理厂硫化氢(H2S)臭气的主要来源以及浓度范围,然后介绍了生物滤池和生物滴滤池的脱臭机理和工艺,并着重介绍了生物过滤反应器所使用的填料,分析了各类生物脱臭填料在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最近的研究动态。接着介绍了生物过滤系统的主要设计和操作参数,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生物过滤反应器处理H2S的效果,最后指出了生物过滤系统处理H2S臭气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发展方向,包括开发新型填料、改善床层酸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油田注水中悬浮颗粒粒径的常用检测方法——可见光显微镜法及计数器法。讨论了悬浮颗粒粒径指标的几种表示方法,即颗粒数百分数法、绝对粒子数量法及体积百分数法以及在制定注水中悬浮颗粒粒径指标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类似于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工艺(CFB-FGD)的气体悬浮吸收(GSA)干法脱硫的工艺过程、原理及工艺特点,并介绍了该工艺在国内外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