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面、准确地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意义重大。以秦皇岛新兴产业园规划环评为例,在分析项目概况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用地下水位的长期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运用识别后的模型预测了评价区不同时期的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范围,为评价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油气终端登陆管线发生泄漏的情况,开展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滨海地区海陆相交的环境特点,重点分析石油类在地下水中运移至海洋岸线的时间。通过分析工程概况确定管道相关参数,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在非正常状况情景下,登陆管线泄漏原油在地下水中不同时间运移预测结果。结果表明:第2944d地下水中石油类 污染物扩散至海岸线,出现检出浓度;第3291d海岸线污染物出现超标现象。为此类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防范重点提供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滨海地区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滨海地区特别是人工围填海地区新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保护目标、评价标准、影响预测及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等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天津市某滨海工业区新建油气处理厂终端项目进行案例分析,采用解析法估算了石油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范围,为类似地区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最大程度缓解工程实施对当地地下水环境的破坏,文章在综合分析普光气田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水质监测工作,选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区域地下水质量现状。结果表明: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工程对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地下水水质良好。在此基础上,探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火电厂项目的运营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项目本身的防渗措施,本文通过对新疆华电吐鲁番2×350MW冷热电多联供工程地下水环境预测,分析在水文地质条件不具备较好的天然防渗前提下,项目采取不同的防渗措施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最终确定经济可行的防渗措施,同时为同类条件项目的地下水预测及防渗措施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脆弱的地下水环境若遭到了矿山开采废石淋滤液污染,难以治理到恢复原状。以西南地区某铁矿废石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采用地下水MGWT软件(Matlab Groundwater Tools)模拟研究区地下水稳定流场及污染物(Fe、Pb、Cd)在地下水中的迁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废石场底部防渗层出现10%破损的工况条件下,污染物的运移方向与地下水流方向基本一致,Fe、Pb、Cd 3种污染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并在地下水下游方向形成污染晕;在废石场防渗层破损10年后,因地下水运动缓慢,Fe、Pb、Cd的污染晕依然存在,除Pb离子超标外,Fe、Cd离子浓度可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中Ⅲ类标准限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港油田某站场建设项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模型概化,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模型识别与验证,并选取石油类作为预测特征污染因子,应用数值法对石油类污染物在潜水层运移情况进行了预测和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在30d时间内,石油类没有发生明显运移,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后,模型显示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在第1 000d时,污染物浓度降低至0.04mg/L,几乎接近于零,污染物对周边地下水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理论的相关知识,根据地下岩溶水系统水化学动态特征和污染机理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自身特点建立了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验证此模型,对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的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好,局部地段较差,且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分布特征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水源地补给排泄关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此结论与运用加权均值型指数评价法得到的结论相同,这说明此模型的建立是合理的,评价结果是完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以某天然气净化厂为例,探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实例说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确定,项目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通过渗水试验和抽水试验,计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以了解场地包气带和含水层的防污性能。分析了地下水污染源项,通过计算确定事故工况下污染源源强,采用数值法预测模型,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分区,并对净化厂检修污水池、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曝气调节池和事故污水池的泄漏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净化厂各装置单元在预测时限内,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外,各污染因子浓度均可满足相应的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程度及评价结果,对厂址区、主体装置区、污水处理区等重点区域按GB/T 50934—2013《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有关要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入手,分析论述了阿拉尔盆地高压自流水赋存特征,并结合阿拉尔水源地开采现状和2004年水源地探采结合4眼供水井资料,以水源地规划的2.1×104m3/d生产规模为目标,选择水均衡法、断面法、开采试验法分别评价了全盆地地下水天然补给量、水源地地下断面补给量,水源地允许开采量,并分析预测了水源地随开采时间的延伸其水头的变化趋势,为今后类似地区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污染源及受污染地下水的调查首先从污染物的产生特性及嗅味入手,在对被污染地下水周边企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C/MS联用仪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分析,鉴定出污染物为四氢噻吩,利用气相色谱半定量分析出污染源及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最后确定出地下水受污染的原因以及其污染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石化企业不同装置、不同污染物的泄漏对地下水的污染趋势,选取某石化厂区为代表,建立地下水流场模型和污染物运移模型,对不同情形下发生泄漏时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物的产生、入渗途径、扩散方式以及污染趋势。正常工况无防渗情景:原油的渗漏,在厂区:渗漏发生5 a后,潜水含水层原油影响范围0.194 km~2,超标范围为0.080 km~2,最大运移距离为0.348 km;苯的渗漏,模拟结果显示:泄漏的苯在潜水含水层中13 a后扩散出厂区,厂区下游地下水苯均未超标;二甲苯的渗漏,模拟结果显示:泄漏的二甲苯在潜水含水层中18 a后扩散出厂区,但不超标。  相似文献   

13.
隧道建设相当于在地下增加一条新的地下水排泄通道。隧道排放的施工涌水如果不加控制,将会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使得影响半径范围内地下水露头减少,井泉、溪流水量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消失,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文章以五陂石隧道为例,根据隧址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其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隧址区涌水量计算,定量分析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得出,隧道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隧址区原有的地下水径流及排泄条件,涌出的地下水以地表径流形式流失和浪费,使地下水系统失去平衡。最后,提出保护地下水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某油田利用千化池蒸发处理联合站排放的含油污水,部分干化池存在轻微渗漏,下渗的污水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为掌握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建立含油废水的一维竖向迁移模型,并利用Hydrus-1D计算程序对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运移距离衰减的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对于控制干化池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天长市万寿简易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为例,通过查明垃圾填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法预测场区渗滤液泄露后,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迁移途径和迁移距离。通过预测分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高,但污染物运移距离较短,污染范围较小,在实施防治措施后,能够有效地防止地下水被污染或最大限度减小污染范围,防治措施可在源头及分区进行控制,同时加强污染点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井内气体吹脱技术(IWVS)修复目标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地下含水层。它通过向污染区地下水井中注入空气,把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气体吹脱出来至地表进行处理。文章主要介绍了真空气化井技术、密度对流井技术、套管循环井技术和臭氧氧化喷射循环井技术四种类型,并阐述了各技术的原理,指出修复井可以诱导地下水修复行为向三维循环方向发展是井内气体吹脱技术的关键,因此场地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其污染物特征将是该技术具体实施的主要考虑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楠 《四川环境》2022,(1):80-85
为摸清沈阳市某装备制造产业园地下水污染运移规律,科学指导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以该园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该区域地下水水流数值模型,并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软件)模拟预测了连续源强和瞬态源强污染物泄漏情景下1年、5年、10年及20年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情况.经计算得到结论如下:①连续源...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于同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关系极为密切的环境水文地质,还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所以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尚在发展中。我国现阶段,常常采用对比法来进行评价,即将所测得地下水中,具有污染能力物质的各项含量与相应的各种用水水质评价标准(简称“标准”)加以对比而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对地下水受到一种污染物质作用时是有效的,但这种情况是少见的。往  相似文献   

19.
新疆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退化加剧,开展再生水补给地下含水层,是缓解水资源紧缺和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的含水层枯竭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乌鲁木齐市某再生水厂为例,分析了再生水出水水质状况及其年内变化特征,对再生水作为地下含水层补给水源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再生水出水水质在冬季偏差、夏季略好;出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差异大,TP去除率较高,可达到80%以上,TN、NH3-N去除率仅60%左右,而对COD和BOD5去除率较差,多在50%以下。各污染物去除率各月变化总体上均不稳定;多项指标未达到再生水地下储存的技术要求,现阶段采用再生水补给地下含水层其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建议再生水厂提标改造以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提高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根据环境污染源变化,对现行的再生水利用及地下水回灌水质标准加以修正,以便为再生水安全利用、区域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壤中污染物迁移模型在油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石油的生产、运输、贮存以及炼制等过程中都存在泄油、漏油风险,各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油类、重金属等各种化学物质也会危害水土环境,进而危及当地地下水源。文章分析了油田企业污染物对土壤及地下水的主要污染途径,提出了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模型用于预测污染物浓度的方法。建立了污染物由土壤迁至室内空气、地下水、农作物及由地下水转移到地表水的迁移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运用于油田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