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凌岚  陆雍森 《四川环境》2009,28(6):118-122
本文从综合型工业园形成的政策背景、发展历程和动力机制入手,在形成机理、管理模式和产业特点等方面研究了综合型工业园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综合型工业园采取的政府和公司化交错和分工的管理模式;以多种产业并存或若干企业主导;而且大量小规模的传统企业与现代化规模化企业混杂,居住区与现代化工业并存,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态空间布局和功能组团布局,尚未形成物质减量化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综合型工业园生态化稚进的内涵、理念、组成和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静脉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静脉产业园区概念进行解析,梳理了我国静脉产业园的建设概况.从园区建设内容与流程、园区建设布局形式、园区投资建设主体、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等4大要素研究了静脉产业因区的发展模式.最后以苏州和呼和浩特两地的静脉产业园区建设为例,介绍了综合类静脉产业园区的发展典范.  相似文献   

3.
于宏源  毛舒悦 《绿叶》2013,(11):26-30
大气污染具有跨区域的特征.因而雾霾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突破地理空间、行政约束和法律法规的限制.从传统的命令性管理模式向“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模式转向,而其必然趋势则是建设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欧洲和亚洲环保产业发展的概况,以德国、瑞士、日本、韩国为例,从其对环保产业的界定、取得的成就、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探讨了国外环保产业的发展特点,从而为云南省环保产业的发展找寻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久良 《绿叶》2014,(6):19-26
目前所采取的垃圾管理模式属于末端管理模式,其实质上是一种被动应急反应,缺乏整体认识和全局视角,也缺乏制度规范和文化教化两个层面的互动。为此,需要从生产、消费和抛弃三者关系的角度认识垃圾形成,改变目前的垃圾运营模式,准许民间资本进入,调动公众参与,实现政府、商业资本、公众参与三方的共同行动,才有望变被动为主动,探索出垃圾管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6.
林伯强 《绿叶》2012,(12):12-15
光伏产业危机的根源于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捆绑了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未来的产业重组过程中,政府要尽量中立,让市场自发进行优胜劣汰的整合。目前政府必须坚决拯救光伏产业.但不是救企业。政府应把补贴投向产业链的终端,把技术研发和终端利用环节做好.而把设备终端制造留给市场。光伏产业的威胁在于其无序状态.包括政府缺乏前期规划、企业缺乏预期、国际市场上贸易摩擦迭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很少,制约了相关政策的出台。本文基于全国7省(市)123个村的调研数据,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管理现状和管理模式。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村领导管理模式、保洁公司管理模式、乡镇及以上政府管理模式和承包给个人管理模式4种,其中村领导管理模式是最主要的管理模式,但管理规范程度较低,而保洁公司管理模式和承包给个人管理模式的农村所占比例虽然较低,但管理的规范程度较高。总体来看,我国农村的生活固体垃圾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较低,政府部门在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上的参与程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8.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方式、驱动力和目标都出现新的变化,为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技术、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政策导向性等特点的低碳产业提供政策、市场、技术创新、企业活力释放等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经济出现新的特点,低碳产业发展模式也需要相应改变。新常态下低碳产业需要从政府主导模式向"政府—市场—企业—消费者"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转变,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共同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政府经济作用为基点,从环境保护产业的特征出发,对政府在发展环境保护产业中的责任和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对策的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宏观层次上,政府是环保产业的最初牵引力量和实施保证主体;从微观层次上,企业是环保产业最终策动力和执行主体;产品的消费者,即公众是环保产业最终影响力和舆论主体。只有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互动作用,才有可能有效地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