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定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海岸线漫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等基本国情的现实制约,中国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这决定了中国必须把适应气候变化尽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并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简称适应战略),通过国际合作与自身努力,尽量消减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海岸线漫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等基本国情的现实制约,中国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这决定了中国必须把适应气候变化尽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并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简称适应战略),通过国际合作与自身努力,尽量消减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为保证适应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把这一战略与现行的相关国家战略密切联系起来,相辅相承,共同促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苏伟 《世界环境》2013,(1):28-29
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现,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多发的发展中国家,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既是新时期我国大力  相似文献   

4.
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事关全人类福祉,事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国家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当前国际经验看,国际社会从一纸框架性公约到各国开展履约行动并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气候立法对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具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义务。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有利于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大国形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刻不容缓。然而,短期内无法有效减缓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领域制定相应的适应措施来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北京作为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及我国的缺水城市之一,气候变化无疑将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本文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及气候变化对北京市水资源领域已经形成的影响,从自然、工程、政策制度三个角度探讨了北京市水资源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可采取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及其不利影响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湿地等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的生态系统,更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同时,城市湿地还受到人类活动因素的更多干扰,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3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本报告综合了AR6三个工作组和三个特别报告的主要结论,总结了气候变化的现状、影响、风险以及气候减缓和适应的路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了全球每个地区,导致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对自然和人类产生了广泛的不利影响。尽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减缓和适应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这相比于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仍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居煇  许吟隆  熊伟 《环境保护》2007,(11):71-73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会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但基本上是以不利影响为主,并由于作物种类、区域、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会产生或利或弊的影响,但基本上是以不利影响为主,并由于作物种类、区域、环境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曾雪兰 《环境》2020,(7):30-33
正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开始大规模使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升高,引发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艳 《环境保护》2021,49(8):15-19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许多地区可能面临更加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冲击,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城镇化提升背景下,将对我国水资源、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城市和农村地区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系统性风险主要体现为小概率-高影响的"黑天鹅"风险、大概率-高影响的"灰犀牛"风险,我国未来应关注极端突发或长期累积产生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平等权利准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产生的温到气体所导致的温勺将造成全球气候变化。为减缓这一变化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球社会必须共同行动,但是在没有世界政府的环境下,各个国家只有认为在全球协议中得到了公平的对待才可能参与行动。本语文评述了当前学术及谈判上所提出的影响较大的公平原则及分配未来排放权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环境问题的焦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无论是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生物大批量的生病和死亡、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物种遗传多样性降低,还是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发生,都对世界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人类迫切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以拯救不堪负荷的世界渔业资源和应对不利的气候变化给海洋生物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四川省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和应对新增气候变化风险的挑战.文章在简要介绍气候变化对四川省的影响、系统梳理其在适应气候变化中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四川省省情和气候变化适应行动现状,提出了从健全法律法规到完善适应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从加强适应基础建设到强化适应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物候的变化可以指示多尺度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开花物候和展叶物候的研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重点概述了城市化进程对开花物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美、欧洲、中国等国家或地区各种生态系统中城市内春季开花植物往往比非城市区域生境的植物开花提前;此外在这些环境中,一年生植物和虫媒植物对气候变化往往比多年生植物和风媒植物更加敏感。许多研究认为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了植物开花提前,但城市化地区植物开花物候的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一系列重要的生态问题以及人类本身相关的问题,如花粉过敏季节提前和延长等,因此未来需要更多的实地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经过多年努力和协调,国际社会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为主的应对气候变化机制。在这个机制下,减缓气候变化、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金和技术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4个主要手段。如果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业比喻为一座大厦,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则是构造这个大厦的砖瓦。在这4个因素中,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07,(6A):20-26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为了充分考虑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对我国的重大不利影响、支撑我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事务、有效地履行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义务,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与持续农业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持续农业的内涵出发,讨论了气候变化与持续农业的关系。并从农作物生产力和产量、种植制度、区域农业生产及生产费用等几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持续农业的影响。指出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可能使我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自然资源短缺,农业成本增加,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应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19.
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所要直面的最大挑战之一,这不仅影响一国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转,同时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未来还会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中国必须要做出应对。而对于气候变化最有效的应对当属立法的规制。首先是立法模式的选择。一般就立法模式而言,有集权型模式和分权型模式;管制型模式和服务型模式;追赶型模式和回应型模式等。因研究的角度和选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和原因出发,进一步阐明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全面梳理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将其分为机制建立、谈判停滞、谈判回暖、谈判升温四个阶段,认为当前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存在气候变化问题复杂、减排责任分歧明显、减排能力不足、合作机制有限等挑战。面对气候变化问题,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通过专项性规划、低碳试点、市场化机制等手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对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