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德宏州所辖5县(市)的农业生产方式,畜禽养殖方式,农村生活垃圾粪便产生处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式,秸秆、人畜粪便等资源化,循环农业发展案例和模式等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德宏州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由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开发、辽宁省环保局推荐的禽畜粪便处理设备适用于禽畜养殖业。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利用定量输送混合器,把禽畜粪便和配料按规定的比例混合,再通过加压辊炼机的挤压摩擦,使机内的混合物温度升高,杀死或抑制低温菌,然后提供相适应的空气和水份,为高温发酵创造有利环境,在短期内产生有机肥。二、技术关键加压辊炼机的结构和材质;物料的配比;物料温度与水份的控制。典型规模年处理量6000吨。主要技术指标处理量2~25t/8h,温度30~60℃,水份30%~95%,采用好氧发酵,没有臭味。主要设备及运行管理一、主要设备搅拌…  相似文献   

3.
东辽县不仅是吉林省的农业大县,也是东辽河的源头。长期以来,部分养殖集中的村屯禽畜粪便随意堆放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东辽河水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近两年来,东辽县政府开展对东辽河两岸村  相似文献   

4.
1987年由农业部下达给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七·五”攻关课题,《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子题》——“以禽畜粪便为原料的沼气供气站成套装置的研究设计”,经过科研人员长期深入系统研究,已由成都生物所研制  相似文献   

5.
他年少时"捉粪",后来当过农技员,村支书,集团公司副总裁,可他退休后偏偏选择了与禽畜粪便打交道,解决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此,中共中央2012年一号文件起草组专程赴他的公司进行专题调研。是他,创造性地解决了鱼米之乡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他所创办的公司,在十年时间里,共处理100万余吨畜禽粪便等污物。是他,创造性地为农业提供了绿色、优质的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6.
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是推动有机食品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和改善农村与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的重要载体。为规范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的考核管理工作,特制定本规定。一、适用范围凡在我国境内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单位或组织均可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二、申报条件申报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1.基地应具备有机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在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秸秆综合利用率为100%;农膜回收率为10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为95%;作物病虫害生…  相似文献   

7.
畜粪污染处理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对于粪便固体物的处理主要采用焚烧法、干燥法和堆肥法等,在粪便污水处理方面主要采用厌氧消化法,它将治污、产气和综合利用相结合,使废物资源化,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原来用作燃料和肥料的农业废弃物的利用越来越少,因此农业废弃物越来越多。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综合利用农业植物纤维性废弃物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技术及有关研究进展情况,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畜禽粪便沼气发电模式刚刚起步。从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已有大型企业投资建立畜禽粪便沼气发电厂,与畜禽粪便肥料化、饲料化相比,这种方式有其独特的发展特点。以德青源公司蛋鸡粪沼气发电模式为例,对其经济效益和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该种畜禽粪便处理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总结和归纳,为发展该种模式提供战略与对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拉萨河流域拉萨市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拉萨河流域拉萨市段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研究指出,化肥、农膜、农药的广泛使用,禽畜粪便的随意排放等是造成拉萨河流域拉萨市段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流域人们环境意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同时配合经济手段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有效控制拉萨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为保护拉萨河流域水体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食用菌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能源生态循环利用模式在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应用,详细介绍了该食用菌基地的沼气工程的工艺流程、综合利用以及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青岛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总结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模式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及其综合利用课题研究,是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已由北京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同有关部门合作完成,最近在北京通过了部级鉴定。有关科研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取得了高温堆肥、垃圾填理和类便高温仄衷处理及综合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炭燃烧产生的粉煤灰年均产量高达6亿t,而其资源化利用率不足80%,将其堆弃填埋处理占用土地资源且极易引发生态隐患。在“无废城市”建设背景下,破解传统的粉煤灰综合利用困局,推进其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由传统的线性模式向绿色循环可持续性商业模式转型至关重要。基于文献分析、重点区域和行业调研,提出了产业链延伸模式、区域内产业共生模式、跨区域产业共生模式3种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商业模式。应用商业模式画布方法,从价值创造、价值主张、价值传递、价值获取4个维度,分析3种粉煤灰综合利用商业模式的特征、应用场景、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从促进技术创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改革铁路运输、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工程产生大量沼渣,其能否妥善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是提高厌氧项目利用效率的关键。通过文献调研和对比分析,总结了秸秆废弃物、禽畜粪便、市政污泥、以及餐厨垃圾厌氧沼渣特性,对比肥料标准,分析了各类沼渣肥料利用潜力及需重点关注参数,提出了沼渣堆肥的必要性,并建议添加秸秆10%~25%调节初始C/N比和含水率,通过间歇通风减小能耗,通过前期加热缩短堆肥周期,以期为我国厌氧沼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永胜 《绿叶》2015,(Z1):15-22
我国养殖业大力推广的西式工厂化、集约化养殖模式造成禽畜和水产动物疾病丛生、死亡率高,并造成动物性食品中兽药、重金属等残留严重。依靠完善法律、加强监管、制定标准等措施,只能缓解这种"造真型"食品安全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变集约化生产模式为注重动物福利的养殖模式,禁止使用各种有毒有害的兽药和添加剂,才是从根本上化解我国动物性食品问题的唯一途径。同时,生产模式的转变离不开消费者的积极选择:减少食用动物性食品,并尽可能选择有机养殖的食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政策分析法,对比中英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及实施手段,着重剖析英国政策工具及经验,为我国相关政策的硕层设计提出建议。分析指出:英国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属于固体废弃物管理的框架,优点为管理部门职责清晰、政策实施的动力明确。本文建议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顶层设计可以从五个方面借鉴英国模式。第一,我国有必要明确资源综合利用概念中“资源”的内涵;第二,引入抑制型、强制型政策工具,以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实施;第三,明确企业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可享受的具体优惠政策;第四,结合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现状,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让相关的政策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五,规范各行业的综合利用活动并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8.
粪便高温堆肥及其施用效果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温堆肥系统的堆肥条件、调控方法、堆肥腐熟度指标以及农田施用效果的研究进展。尽管畜禽粪便是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但是其携带的大量病原菌、寄生虫卵和有毒物质是影响畜禽粪便农田利用的主要原因。好氧堆肥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粪便中携带的有害病菌和寄生虫卵,将原料中的高分子经过微生物分解为稳定的物质。如何选择堆肥腐熟度指标和利用这些指标是判定堆肥稳定与否的重要条件。最终达到合理施用有机肥、提高作物品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对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研究指出,渭河流域陕西段水资源贫乏、水质污染严重,以农业面源污染最为严重,已成为当今渭河流域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造成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化肥、农膜、农药的广泛使用,禽畜粪便、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土流失等。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流域人们环境意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同时配合经济手段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有效控制渭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渭河水质,为保护渭河水体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王修川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25-1028
运用循环经济理论,针对畜禽排泄物治理和科学利用,提出了畜禽粪便减量化、资源化措施。畜禽粪便作为新的资源在降低自然资源消耗的同时,给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人、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之间互动影响已不再是破坏生态环境、限制经济发展的障碍,而是表现为一种社会、经济和环境"共赢"的有利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