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面临着大而多的风险,尤其是跨海湾特大桥的建设更为突出,因此特大桥梁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工程建设领域的关注。针对特大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各种风险的影响导致施工工序持续时间具有随机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采用逻辑关系确定、活动持续时间不确定的网络计划PERT法来进行施工进度风险评估。该方法主要是假定工序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具有β分布的特性,通过计算其数学期望值使之转化为确定网络计划来求得其工期风险,并考虑线路间的相互影响。本文以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工程中一特大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PERT法在特大桥梁工程施工进度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希望能对该工程以及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木工程在施工和运营中时常发生事故。传统的监测和预警方法反馈不及时不直接,往往错失事故防范的最佳时期。针对传统监测和预警方法的局限性,研究了风险可视化的监测预警方法。该方法通过传感器获取量测信息,通过微处理器对量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综合评判工程的风险等级,控制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不同颜色,实现及时预警以保证工程安全。介绍了土木工程风险可视化监测预警方法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土木工程各领域内的应用,同时开发了风险可视化监测预警系统原型,并进行了室内试验。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本文着重从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应急资源调配、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与优势。认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目的不是为了预测和估算,而应是当灾害发生时,对已造成的灾情局面做出快速的辅助决策支持。基于此,利用SuperMapObject5.0,Visual Basic6.0,SQL Server2000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以辅助决策、资源快速查询以及生命线管网易损处调查为目的,本文建立了一个局部地区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数据库建立更突出了为应急管理服务所需的基础信息、空间数据、应急预案和应急资源等信息划分方式;结合已有的震害预测理论和方法,开发了供水系统和交通系统的震害预测模块,事先为灾害应急决策提供可能的震害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进一步证明了GIS在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中有着直观显示、容易操作、辅助准确决策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随着近几十年GIS、空间数据库、三维可视化等技术的发展,3DGIS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公共安全以及城市工程等各个方面。同时,3DGIS为防灾减灾以及应急响应和管理,特别是城市区域内的应急处置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工具。通过3DGIS提供的实时环境和分析工具,可以实现灾害事件重现、推演和和灾害管理分析,为减灾和应急处置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主要分析了城市灾害应急系统的结构,研究了基于网络结构的城市逻辑结构及分析方法,以北京师范大学北太平庄校区为例,通过对城市内部复杂结构的抽象,提取城市应急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和信息,利用3DGIS技术建立城市三维环境和城市网络逻辑模型,模拟了城市应急处置过程。同时,通过对以社区为单元的城市应急系统的建设考察了该系统在整个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民防苑》2006,(2)
监理单位作为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是工程建设项目总目标全面实现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一些专业工程如:人防指挥所、港航等工程,监理的作用更为突出。在长期的监理工作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开展工程监理工作之不易,监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偏差,需要尽快得到纠正和改进。一、当前监理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一)监理服务工作阶段多局限于施工和保修阶段,监理控制的内容未涵盖整个建设期,不利于工程总目标的实现和监理行业的发展虽然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灾害信息共享的方法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韦方强  崔鹏  胡凯衡  陈杰 《灾害学》2002,17(3):60-64
对泥石流信息进行广泛收集,科学分类和编码,建设泥石流信息数据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接口与Internet连接,提供网络信息检索和查询服务是实现泥石流灾害信息共享的最佳方法。本文提出了实现泥石流灾害信息共享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美国地震风险评估中灾害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凡  汪明  刘宁 《灾害学》2012,(2):109-113
介绍了以美国地震灾害模型为例的地震风险评估在金融保险业和土木工程两大领域的应用,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的历史背景,其中,金融保险业的模型更测重于对历史理赔数据的分析,土木工程业的模型则注重于对工程结构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评估模型中地震灾害部分的建立,其中包括致灾因子模块及孕灾环境模块。针对建模中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等的关键要素,如地震源及震级、地震衰减方式、场地土壤土质条件、地震复发率等,作了分析及归纳总结,并系统地介绍了所涉及要素的数据信息获取过程及对应的建模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风险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滑坡灾害防治工作中,三峡库区已积累了大量的工程资料,但这些资料主要储存在单项工程报告中而没有被充分利用。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滑坡工程数据,提高资料的管理水平,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区域管理的滑坡灾害信息系统,该系统可对指定区域多个滑坡工程的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和处理,为工程建设决策、规划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并可利用拟评价工程场地附近的历史资料生成相应的信息,对待评价地区进行预测和预评估评价,这样既可优化评价手段又能节省评估费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工程风险识别的效率较低,也缺少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通过分析工程特性、风险特点和现有的风险识别方法,提出了在工程风险识别中大规模地引入故障树技术,以实现风险知识共享,提高风险识别和度量的效率。初步构建了以分部分项工程为识别单位,以故障树为主要分析模型,依托信息技术的工程风险识别和度量系统。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我国高层建筑数量剧增。其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十分困难,极易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1997~2011年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变化趋势,并对1992~2011年100例典型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严重性高于中西部地区;28层以内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相对较多;建设期违章电焊、运营期电气设备及线路故障、用火不慎,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的3大主因;冬春季、星期日和10∶00~18∶00是相对容易发生火灾的时间;中毒窒息则是火灾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国高层建筑数量剧增。其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十分困难,极易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扼要介绍了我国1997~2011年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变化趋势,并对1992~2011年100例典型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严重性高于中西部地区;28层以内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相对较多;建设期违章电焊、运营期电气设备及线路故障、用火不慎,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事故的3大主因;冬春季、星期日和10∶00~18∶00是相对容易发生火灾的时间;中毒窒息则是火灾造成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各级物资需求单位和物资供应部门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问题,建立了物资调配中心。物资调配中心的核心业务是实现物资统一计划、统一监控、统一调度、 统一应急的“四统一”管理职能,物资调配中心集成了ERP、 GPS、ECP、应急管理等多个系统。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先进的多媒体展现技术,物资调配中心通过对共享信息的汇总、集成与分析,实现了物资全程管控和物资全寿命周期管理,可为管理层提供实时数据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2016,(2)
随着移动互联业务的蓬勃发展,在灾害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社交媒体在一个个突发性灾害事件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以微博为代表的在线社交媒体因在信息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及传播效果等方面的优势,确立了其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特殊的传播价值。鉴于此,利用成熟的文本挖掘技术,面向中文新浪微博平台,开发了高效的灾害事件即时检测系统,从而能充分利用近于实时的灾害博文数据,使其更好地为灾害应急管理过程服务,有效提高灾害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桥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对于桥梁工程的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推荐采用基于事故严重程度等级(C)和事故可能性等级(P)的风险矩阵来估测风险等级,该方法计算简单、操作方便,但评估结果稳定性较差。基于C等级和P等级对风险等级的贡献量相同,以《指南》中的风险矩阵为基础,根据分形几何学的自相似原理,通过细化C等级和P等级,利用更高阶数的风险矩阵估测风险等级。通过线性插值实现严重程度等级和可能性等级的细化过程,将这两个等级由1标度细化到0.1标度。细化风险等级方法提高了公路桥梁施工专项风险等级估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正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渭河宝鸡市区段拦河闸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决策,都应用了风险分析与管理的方法,包括闸址及蓄水区地质条件的风险分析与管理、泄洪能力及运行风险分析与管理、工程施工过程风险分析与管理、拦河闸工程环境影响风险分析与管理以及拦河闸工程投资风险分析与管理。工程的按时完工、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工作的贯彻和实施。实践证明,在水利工程决策过程中引进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快速进行地震灾情评估对地震应急响应与救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GIS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数据利用程度低、难于管理与共享、可互操作性差的不足,利用WEBGIS的基本框架及主要技术优势,构建了基于WEBGIS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系统,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体系结构和功能结构。采用ArcGISServer作为系统的框架平台,结合ASP.NET技术,实现了信息查询、地震影响场、损失评估和应急准备的相应功能模块,极大提高了地震应急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往往也是众多灾害的温床。首先给出了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分类、成因及其防御技术。土木工程灾害本质上是由于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足导致的。不当的选址、不当的设防、不当的设计、不当的施工、不当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都会造成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不足。许多所谓的自然灾害,包括伴随着地震、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发生的灾害,本质上都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是众多灾害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灾害。强调指出了只有依靠土木工程方法,人类才能减轻和防御包括许多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土木工程灾害,并论述了研究与防御土木工程灾害的主要目标和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COMGIS在工程场地地震灾害风险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传统的GIS技术在震害预测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组件式GIS技术(COMGIS)的工程场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运用组件式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阐述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流程;提出了工程场地地质资料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地震影响场的生成、震害空间分析模型化等的实现思路与方法.研究表明:利用组件式GIS技术结合可视化编程语言所设计的工程场地地震灾害风险评估系统,能实现工程场地资料的有效利用,如地质剖面图的自动绘制、三维地质图的生成等;而且,能将震害分析模块化,集成到系统界面菜单上,实现震害分析的智能化,保证了系统开发的可持续性;同时,以场地液化、震陷、滑坡、场地类别作为场地地震灾害风险性预测的四大因子,在Mapx VB支持下进行叠合分析,编制出工程场地地震危险区综合预测图,可为场地规划和利用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对线路基础沉降要求极为严格,为确保高铁安全运营和结构安全,邻近高铁线桩基采用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方法以减小对既有线的扰动影响。以宁和城际一期工程的板桥河段桩基工程为背景,基于PLAXIS 3D对钢套管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邻近既有高铁线全套管灌注桩施工的微扰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体侧向变形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总体吻合,但存在局部差异,采用套管逐节旋压并利用抓斗将管内部分土体取出的施工方法,对高铁桥墩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影响较小;高铁桥墩处于钢套管施工影响范围内,其竖向和水平位移在钢套管施工期间存在一定变化,但均远小于预警值。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GIS的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洪江  唐川  韩用顺 《灾害学》2006,21(3):10-14
基于WEBGIS的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系统是实现泥石流非工程减灾的重要措施,依托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进行城市泥石流数字减灾WEBGIS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对城市泥石流的减灾与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系统包括城市环境信息、城市经济信息、泥石流基础信息、泥石流灾害评价、泥石流综合防灾规划、相关论文著作及软件与数据下载七个功能模块,实现了基础信息管理、灾害评价、防灾规划和信息服务等泥石流数字防灾减灾功能,系统依托ARCIMS、JAVA、ARCXML技术进行设计与开发,并在云南东川城区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实现了系统本阶段设计目标,表明WebGIS在城市泥石流防减灾方面广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