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型除藻剂对滇池含藻水体的除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前期研制的除藻材料的原材料中提炼出的除藻有效成分制备成新型除藻剂,并实验考察了新型除藻剂对滇池含藻水样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新型除藻剂后,实验处理的滇池含藻水样的各项水质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H值从8.78降为6.65,吸光度值由0.028降为0.004;对CODMn、TN、TP、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64%、90.57%、95.87%、88.30%。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除藻剂对水体无二次污染,是一种具有较好研发前景的湖泊水体除藻剂。  相似文献   

2.
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王爱爱  冯佳  谢树莲 《环境科学》2014,35(3):915-923
为了解汾河中下游的浮游藻类分布并评价其水质状况,选取1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采集、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中下浮游藻类植物共计有298种,隶属8门96属,种类较多的依次是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有27属127种,41属104种和20属45种,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共8属22种,各样点丰水期的种数均高于枯水期.优势种主要有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尖针杆藻、隐头舟形藻、谷皮菱形藻,绿藻门的小球藻,蓝藻门的弱细颤藻、两栖颤藻等,多数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细胞密度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②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的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介于1~3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介于0.5~2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3~0.8之间.③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优势类群在丰水期,大部分绿藻和裸藻与化学需氧量、电导率、氨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蓝藻受水温和Cr影响较大,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较复杂;在枯水期蓝藻与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绿藻和裸藻主要受溶氧和总磷的影响,硅藻主要与总磷、溶氧、pH和Cd等相关.综合分析,汾河中下游各样点水质分别为Ⅰ类~Ⅴ类不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总体呈富营养型,处于中污染至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3.
化学合成类制药项目废水产生环节多,特征污染物多,排放量较大,处理难度大。本文对化学合成类制药项目产生的高盐废水、含重金属一类污染物废水、高氨氮及总磷废水、含药物活性成分废水、含难以生化降解处理特征污染物废水等几种难处理废水提出针对性与处理措施,以保证降低污染物浓度,保证后续生化处理工序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4.
将从前期研制的除藻材料的原材料中提炼出的除藻有效成分制备成新型除藻剂,并实验考察了新型除藻剂对滇池含藻水样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新型除藻剂后,实验处理的滇池含藻水样的各项水质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H值从8.78降为6.65,吸光度值由0.028降为0.004;对CODMn、TN、TP、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1.64%、90.57%、95.87%、88.30%。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除藻剂对水体无二次污染,是一种具有较好研发前景的湖泊水体除藻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固定氮源、磷源和氮磷比,设置5组不同氮、磷浓度的水体,对地表水进行短期培养。主要观测不同营养浓度对藻密度、叶绿素a、藻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的影响,以及藻类生长对水体p H、溶解氧、浑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磷是该地表水藻类爆发的关键限制因子。总氮含量1.0 mg/L、总磷含量0.1 mg/L时可形成轻度硅藻水华,藻密度为6 130万/L。总氮含量为3.0 mg/L、总磷含量为0.3 mg/L时可形成重度绿藻水华,藻密度为1.08亿/L。低盐水体初中期优势种为针杆藻,后期藻种多样性最多但没有优势种,中盐水体优势种由针杆藻演替为水棉,高盐水体优势种由针杆藻演替为栅藻。叶绿素a和藻密度的变化趋势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实验初期水体营养浓度越高,藻密度和叶绿素a越小;中后期两者关系相反。  相似文献   

6.
龙津河处九龙江北溪上游,目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监测断面总磷超标。通过对龙津河总磷污染源的调查,得出其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和养猪废水,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苏南某乡镇河道(花家浜)是一条封闭、滞留水道,水质黑臭。2008年以来,通过综合利用曝气、投加复合菌剂、悬挂生物填料等微生物修复技术对该河道进行治理。5年监测结果(2008-2013)表明,水体透明度值和溶解氧得到有效提高;COD 2012年后显著下降,水质提升至Ⅲ~Ⅳ类;但是总磷和氨氮含量仍为劣Ⅴ类。2012-2013年的调查显示,花家浜工程区的浮游藻类生物量低于对照区域,夏秋季以蓝藻为主,冬春季优势类群为裸藻、隐藻和硅藻,但主要为多污带和α-中污带种类,且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8.
在对2005年7月至2006年5月二龙山水库相关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水库的总体水质,鉴定和检测了水库的藻类和藻毒素,探讨了水库水体变色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二龙山水库总体水质为V类和劣V类,为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已呈现富营养化状态,可能诱发水库水华的发生。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铜绿微囊藻等藻类的大量繁殖是水库水体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利用微生物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方法具有广阔前景。该研究以实验室分离出的一株溶藻菌Serratia sp.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加入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的蓝藻(水华束丝藻)和绿藻(四尾栅藻)藻液中,通过监测共培养体系中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p H、总氮、总磷的变化,探讨溶藻效果,并通过光谱技术分析溶藻产物。结果表明:溶藻菌Serratia sp.对两种藻都具有较好的溶藻效果,且溶藻菌Serratia sp.浓度越高,溶藻效果越好;添加原菌液的实验组蓝、绿藻的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64.3%和85.1%,藻细胞密度分别下降71.4%和83.9%;藻液中总氮分别下降17.84 mg/L和10.82 mg/L,而总磷分别下降7.75 mg/L和5.68 mg/L,总氮去除效果更佳;初步推断溶藻产物中含有N-H、O=N-O-(-NO2)、C-H、C-N、C-O、CH2等键,结合三维荧光的扫描结果,推断为类色氨酸物质和类腐殖酸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总磷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2年实测水质资料,对三峡库区总磷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三峡库区总磷浓度基本上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多数断面总磷浓度能满足Ⅱ类水质标准,嘉陵江、乌江总磷浓度普遍低于长江。并对总磷负荷来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一典型农家乐生活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以低成本废水生态处理技术为主体的组合处理工艺,研究了该工艺对农家乐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时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0%和50%以上,出水ρ(TP)一直保持在2.0 mg/L以下。该废水处理技术不仅简单易行、效果好,而且建造及运行成本低,在农村分散型废水治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治污工程对武汉东湖生态恢复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武汉东湖水域水质污染现状的调查 ,东湖已成为浮游植物响应型的城市富营养湖泊。对东湖入湖污水几乎全部截流 ,并通过长江补充新水 ,辅之换水 ,挖除部分底泥 ,污水处理 ,利用水浮莲的作用及生态调整等措施 ,湖水经大约 2 3~ 2 4a时间 ,随着东湖水质的改善 ,必将促进其水生生物的良性演替 ,使湖泊生态功能较迅速得以恢复 ,不断增进湖泊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武汉汤逊湖未来水环境演变趋势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流域为基本单元进行水质水量耦合,构建武汉汤逊湖水环境演变模型(TXHwater);借助Monte Carlo分析方法,对未来汤逊湖的水环境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来水不确定条件下,COD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NH3-N和TN的不确定性中等,TP的不确定性最小.来水不确定性对流域汇流、巡司河入流过程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汛期的5~9月份.如按现有规划,不考虑对污染物指标的削减,到2010年和2020年该湖未来水环境形势严峻,水质将演变为劣V类,主要控制指标为TN和TP,汛期6~8月浓度达到峰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大伙房水库水质进行了现状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库区各项指标的年均值均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总氮单独评价为劣V类,是目前水库库区的首要污染物。从污染物变化趋势来看,2008—2011年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2012年有所下降;总磷浓度除2010年受洪水的影响突然增高外,其他年份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5.
以CE-QUAL-W2为平台,对昭通市鱼洞水库的水质水动力进行了模拟,很好地再现了水库水质的变化趋势和幅度。根据环境标准的不同解译方式计算了鱼洞水库在三种情景下的水环境容量:情景1以鱼洞水库表层全年的逐日污染物浓度100%达标;情景2以鱼洞水库表层全年80%时间内污染物浓度达标;情景3以鱼洞水库表层全年50%时间内污染物浓度达标。情景1下,鱼洞水库TN、TP负荷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削减50%、45%,该方案风险较低,但面临短期内经济与技术上的不可行,可作为流域环境管理的长期目标;情景2下,鱼洞水库TN、TP负荷需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削减42%、15%;情景3下,洞水库TN负荷需在现有基础上削减20%,TP不需削减,该方案可作为流域环境管理的近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磷矿废石磷素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内所堆存的磷矿开采废石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去离子水和人工配制的酸雨(pH=4.5)作为淋溶液,采用动态柱淋溶的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磷矿废石在中性和酸性淋溶条件下的磷素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在中性淋溶条件下,磷矿废石淋出液将长期处于弱碱性状态(pH=7.0~9.0),而在酸性淋溶条件下,淋出液pH值将在液固比(L/S)达到0.5mL/g后由弱碱性(pH=8.0~9.0)转变为弱酸性(pH=6.0~7.0);磷矿废石淋出液中的总磷(TP)浓度主要受淋溶环境pH值的影响,呈现出随液相pH减小而增大的趋势,而淋溶时间的增加不会对淋出液中的TP浓度形成稀释效应;当淋溶环境的pH值相对稳定时,磷矿废石将以稳定的溶解速率向液相中释放磷素;而当淋溶环境的pH值由弱碱性向酸性转变时将形成磷素加速释放期;无论是在自然淋溶条件还是在酸性淋溶条件下,磷矿废石淋出液中的TP浓度均超出超过GB 8978-1996中所规定的III类水域TP的排放限值(0.5mg/L),应将其视为II类工业固体废弃物进行相应的处置,以降低其对香溪河库湾的磷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对宜昌市沮漳河流域当阳段的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和评价。通过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体功能区、水环境容量等分析以及多个断面数据的监测,表明沮漳河流域当阳段水环境质量不能满足Ⅲ类水体功能区要求,主要超标因子为高锰酸盐指数、NHrN、BOD5、TP、石油类,主要受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西充河为严重污染河流,选取溶解氧(DO)、氨氮(NH+4-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5项指标年平均值,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研究了西充河近10年水质状况随时间变化趋势及水污染特征。2003年至2010年水质级别为劣V类,2011年和2012年水质级别为Ⅳ类,水质标识指数Iwq从2003年的12.459逐渐降低到2012年的4.431。西充河近10年水质状况整体呈好转趋势,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级水质标准,水质标识指数Iwq结果表明该好转的速度较慢,西充河水质状况有较大的上升潜力和空间。总氮(TN)和氨氮(NH+4-N)为河流主要污染物,为了达到国家Ⅲ级水质标准,西充河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苏州河网区河道上覆水与底泥中氮素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荣菲  庄舜尧  戎静  杨浩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2):1433-1439
以苏州河网区河道为研究对象,分布式采集10个采样点,分析水质状况和底泥中氮素形态与含量及其剖面分布,以探讨上覆水和底泥中各形态氮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上覆水中ρ(总氮),ρ(总磷)及ρ(CODCr)均超标,水质呈弱碱性,ρ(硝态氮)(1.10~2.39 mg/L)均高于ρ(铵态氮)(0.30~1.70 mg/L),80%的采样点水质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严重,且以氮污染为主;底泥中w(总氮)为2.78~6.30 g/kg,其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河道污染负荷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底泥中w(铵态氮)为37.2~228.0 mg/kg,其随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铵态氮的沉积量在逐年减少;底泥中w(硝态氮)为13.1~69.4 mg/kg,其在各点的剖面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这可能与河道水体流动性较大有关. 相关性分析和空间关系分析显示,虽然上覆水中各形态氮含量和底泥表层中各形态氮含量点位对应的关系不显著,但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使得底泥到上覆水的氮含量高值区有从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流域容量总量的公平分配方法和排污交易潜力分析是目前流域管理研究的热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基尼系数交互反馈的方法研究了基于人口和经济公平的流域容量总量分配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考虑交易成本时的流域排污交易优化模型.将该模型用于分析邛海流域TP交易,得到污染控制总成本最小时的TP削减工程方案和排污交易方案.通过对比交易和未交易时的污染治理最小总成本发现,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时,排污交易有节约22.35%总成本的潜力.由于未考虑交易成本,这并不能说明邛海流域排污交易是可行的.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邛海流域排污交易可行的最大交易成本为1.56×109元·a-1.为了增大排污交易的可行性,应减少信息收集、谈判、管理、监测等方面的交易成本使其低于这一阈值.提出的排污交易优化模型能够提供交易信息,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