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讯快递     
<正>要闻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出席发布会,介绍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基本情况和普查成果,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普查标准时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07,(10B):66-66
10月15日,国务院公布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自当日起开始实施。据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介绍。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的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要求,普查的前期工作早在2007年内完成。为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周生贤局长指出,要加强对污染源普查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紧迫感,明确措施,举全局之力搞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政     
《环境》2017,(10)
<正>《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出台国务院办公厅9月10日印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部署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为加强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服务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提供依据。本次普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作通讯》2008,(2):I0028-I0030
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污染源普查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结合污染源普查档案工作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6.
《环境工作通讯》2008,(1):I0013-I00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保障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7.
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编写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为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了工业源产排污系数在污染源普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8号现公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七年十月九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保障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污染源普查的任务是,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了解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污染源,是指因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第四条污染源普查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第五条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污染源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控制支出。第六条全国污染源普查每10年进行1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第七条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及时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第二章污染源...  相似文献   

9.
要闻     
正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201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A《通知》指出,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于准确判断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环境短板具有重要意义。A目的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软件的应用过程,对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背景、流程、技术框架和主要建设内容等进行了介绍,并对软件的成功实施和关键技术的最佳实践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6,(11)
正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2017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通知》要求,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普查数据,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污染源普查,十年磨一剑。在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形势更趋严峻的背景下,其采点采样、构架宏观的  相似文献   

12.
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在即,本研究简要回顾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普查技术、数据管理应用等不足。指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与第一次普查相比有着迫切的管理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因此,建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以适应未来环境管理要求为目的,重点放在污染源活动水平调查上;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延伸普查数据生命力;三是突破传统数据库限制,采用大数据技术维护数据生命周期;四是借普查大数据创新环境管理方式,实现污染源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调查。在新的形势下对全国污染源进行普查,全面掌握各种污染源的情况,是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编制环保规划的重要基础,是优化产业经济结构、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环境监管、实施污染源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措施。迁安市于2007年4月被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列为全国14个普查试点之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如何将普查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价值和效应,成为下一步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深入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0月,《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下发后,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各级普查机构全力投入,扎实工作,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整体进展顺利,目前,我省基层普查数据直报和全省普查数据汇总初报工作均已按要求完成,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要求的各阶段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环境工作通讯》2008,(3):I0034-I0034
1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1月4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主持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权、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等发言。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08,(4):79-80
1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1月4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组长曾培炎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主持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权、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等发言。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8,(11)
正湛江市正有序推进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按时完成了前期准备、人员配备与培训、"两员"选聘与管理、入户清查、清查建库、普查小区划分、入户调查准备等各项工作。建立管理工作机制,理顺污普工作职责湛江市污普办制定并印发《湛江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规章制度》,及时转发生态环境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的《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办法》和国家污普办制定的《关于加强第  相似文献   

19.
《环境工作通讯》2008,(2):I0003-I0005
今天,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就污染源普查进行动员、部署。会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培炎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下面,我简要汇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准备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家环保总局周生贤局长就前一阶段污染源普查工作准备情况作了通报,有关部门和省、市做了发言,曾培炎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对全国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污染源普查的目的、意义、普查内容和总体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这次会议精神和培炎副总理的讲话要求,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制定的污染源普查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