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缓解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现象,结合安徽省区域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分析了安徽省输电线路的水土流失自身的特性,提出了安徽省输电线路防治分区水土保持切实可行的措施,强调了输电线路水土保持措施要严格执行“三同时”要求,施工进度安排坚持“保护优先,先挡后弃,及时跟进”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在规划、设计阶段明确输变电工程项目中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管理目标,通过分区防治管理以及合理规划防治布设等方式,能更大程度地减少输电线路水土流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对清河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确定了保护区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清河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确定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依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的预测模式,分析不同技术参数对输电线路周围环境工频电磁场强度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少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优化输电线路的架设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输电线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结合山西省区域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提出输电线路工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一些措施,为山西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辽宁省双台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调查,阐述了辽宁滨海公路建设的规划方案及其通过该保护区沿线的生态环境状况,结合该保护区的生态功能环境提出了滨海公路建设3种不同走向线路的建议方案,从生态环境影响、亲海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论述了每种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优选出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我国负荷中心与能源分布的不均衡问题,长距离、大容量输电线路建设倍增,如何减少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对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在山地地区的施工进行研究,提出如何在工程建设中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高压输电线路附近吊装作业触电事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鹤类为主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992年竣工的缓满公路(301国道)对保护区的生境、物种产生了一定的环境影响.本文充分分析了原有公路和扩建工程对保护区的影响;并且按照以新代老的原则,提出环境影响的生态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初探——厦门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环境管理的一种经济手段,它通过调节人类生产活动行为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本文以厦门市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建立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确定了汀溪水库引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计算出了汀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2004年—2006年的生态补偿量,并提出了符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的生态补偿方式,对构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220 kV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首先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提出的电磁影响预测模型进行参数率定、验证。运用验证后的预测模型,以220 kV东枣线为例,对其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距离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220 kV东枣线距离线路中心越远,其电磁环境影响越小;(2)220 kV输电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将边导线外6.5 m以内区域设置为电磁环境影响安全防护范围;在经过居民区时,将边导线外5 m以内区域设置为电磁环境影响安全防护距离。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减缓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领域在提高工效、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国内直流输电线路应用就是之一.本文回顾了直流输电线路这项技术发展史,分析了该项技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等方面的优缺点,以及直流输电线路对环境和人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际工程估算结果说明了直流输电线路的环境影响,为今后开展该项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220 kV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导线不同排列方式入手,分析不同导线排列方式下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通过对相同电压等级的同塔四回路输电线在导线水平排列和垂直排列两种方式下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的比较分析,探讨此两种导线排列方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同时,通过预测输电线路在导线相同排列方式下不同相序布置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今后的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方式从减小环境影响角度考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保护区多样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来解决保护区的困境:界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严格界定林地产权制度,构建高效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多渠道融资,项目形式补偿、积极争取国际资金支持,设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等。建议核算保护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确定生态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如实反映工程运行后的实际影响,而环境影响后评价目前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通过探讨分析输电线路工程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必要性、评价形式、开展范围和主要工作内容,为今后开展输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合调查分析沈阳市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根据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分析等手段进行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确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范围,同时对生态功能保护区进行一级分区和亚区分区及命名,并制定各类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措施,提出重点生态环境调控工程的规划建设,为合理保护自然资源、科学布局工农业与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开展小尺度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5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直流输电线路、换流站和接地极的环境影响与交流输电工程的明显不同,结合我国在该方面尚无环境评价标准及规范的现状,分析了运行期直流输电线路、换流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范围和标准,以及接地极的环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补给谁”和“补多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生态补偿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传统的通过计量保护区正外部性以确定生态补偿数量的方法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违背经济学原理,二是与管理体制不符且法理不足。据此,并考虑到中国相当数量的保护区“没有保护好”的主要因素是保护区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干扰,论文认为应通过控制保护区社区的负外部性来达成对保护区的生态补偿。通过生产函数理论分析,发现通常情况下保护区社区的经济产出与土地面积单调正相关,因此在没有生态补偿的情况下,保护区的划建会使周边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解决周边社区对保护区干扰的根本途径是利用生态补偿资金发展替代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产出。以此认识为基础,文章提出了“虚拟地”概念并发展了定量方法来确定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最低标准,采用武夷山保护区的数据进行了这一方法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8.
辽河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的建立是维持保护区生态、生活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针对辽河保护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结合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现状、特点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运用自然环境系统分析、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评价方法设计了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并分别以亮子河河口生态示范区、公河河口(三河下拉)生态示范区、铁岭市银州区生态示范区、巨流河生态示范区和马虎山生态示范区为典型案例,详细阐述了不同主体功能的生态示范区的设计方案,综合分析了生态示范区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合理划分生态功能保护区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布局等规划面临调整与优化,导致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原有的功能定位和保护对象发生改变。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对苏州市各县级市、区进行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调整分析,保护总面积由2953.05平方公里调整到3476.9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由64.70平方公里调整到53.2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4.79%增加至40.96%。分析了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意味着适应气候变化已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本研究基于对我国生态功能保护区适应气候变化上存在的资金支持、工程实施机制、产业机构等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分析,就生态功能保护区适应气候变化提出了建议:一是建立稳定的生态功能保护区适应气候变化资金渠道;二是提高适应与经济增长、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有利于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调整;三是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适应政策的主流化程度和针对性;四是提高生态功能保护区居民的自适应和主动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