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道溢油事故已成为内河道突发性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对社会、经济和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新建的水上项目必须通过溢油风险评价来分析项目建设投产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目前溢油风险评价尚无统一的方法,且风险分析不够深入。本文基于国内外经典的油膜动力学模型及统计学等理论,明确溢油事故环境风险评价中事故源强、事故概率、溢油油膜影响范围、风险应急时间以及水厂吸水口关闭时间等几个关键问题的分析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河道溢油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2.
海上溢油污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公约,将环境损害赔偿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许多国家研究者精心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本文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损害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溢油事故发生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溢油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的类型、数量及事故海域特征对环境的损害利用模型进行评估。另一个是利用指标生物或计算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来评估溢油的环境损害程度。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一些溢油评估模型和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溢油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了研究输油管道溢油监测技术。利用紫外反射原理,研发了基于LED紫外光源的溢油监测预警设备,并对光源、油品种类、油膜厚度、监测高度和水流速度等因素进行了测试,获取了基于LED紫外光源的溢油监测预警设备性能参数,为进一步开展现场示范应用、提高管道溢油风险预警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小引 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水中石油的生物降解问题的研究。因为发生大规模溢油事故后,回收水中石油十分困难,既使有良好的回收设备和训练有素的抗溢油应急体系,在实际抗溢油战斗中也很难做到百战百胜。如1989年3月24日,阿拉斯加的瓦尔迪兹港附近水域发生一起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溢油事故,至少溢出原油1100万加仑。经抗溢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环境巨灾危险源动态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总体框架和主要功能。环境巨灾危险源动态管理系统提供了中国石化现有的重油环境灾害危险源、危险源详细信息、空间的分布状况、危险源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时的危害程度和范围、溢油事故时的应急响应,为石化安全生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海洋溢油对浮游生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溢油风险的不断加大,对溢油产生的环境损害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由于溢油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多元影响,短期和长期影响的差异,使溢油环境损害赔偿变得非常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溢油对浮游生物种群的长期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对溢油对浮游生物影响现有的研究进行概括和综述。并以3.24事故为例对溢油对浮游生物的长期种群结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是否产生影响。分析1998年事故发生时及事故后历史数据以及近几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试图解决如下问题:浮游生物在生物量上是否有变化?产量是否变化?种群结构是否发生变化?种群的主导物种是否变化?最后对这些结论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石油资源的进口增长,海上运输业大力发展,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大,而溢油事故的发生必将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进行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可有效减少溢油发生概率和降低溢油危害。阐述了船舶溢油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并在相关资料的研究基础上,总结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完善船舶溢油环境风险工作。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2010年发生在墨西哥湾的溢油事故进行了动态监测,并结合洋流等信息对溢油漂移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至2010年5月1日溢油面积已达到4月25日的4倍,并且溢油漂移趋势受到洋流的作用,漂移方向与洋流方向一致。研究表明,至5月1日对溢油处理与漏油处封堵的努力效果甚微,油污面积有继续扩大趋势,油污漂移方向与洋流具有较强相关性。该研究验证了光学遥感图像可以很好地对溢油事故造成的溢油范围进行监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洋流等信息可对溢油面积和溢油漂移趋势进行监测与分析,从而为溢油控制与清理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连新港油罐区重大溢油事故的发生,港口溢油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海洋灾害对港口环境及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有目共睹,计算溢油风险概率是溢油事故风险评价和确定溢油事故等级的前提。本文介绍了直接计算法和故障树分析法两种溢油风险概率计算方法,通过对油罐区溢油事故资料的分析,建立事故诱因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故障树理论,建立故障树模型。以大连新港为例,根据底事件发生概率计算出顶事件的概率,通过分析计算油罐区每年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概率为0.044,大约23a发生一次。  相似文献   

10.
现行油指纹鉴别技术主要以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依据进行溢油种类和油源鉴别。本文对于采集的来自不同油品及不同风化程度、沾污不同环境介质的样品,进行总组分的碳稳定性同位素比值(δ13C)测定,有针对性地分析具有时空关联性的样品测定结果的差异性,为溢油鉴别提供一种新的溯源技术方法,为海事主管机关开展海上船舶溢油污染事故调査处理提供多元化的证据支持。针对4种溢油风化实验样品、来自东海“桑吉”轮溢油事故、福建福清江阴港“正力洛杉矶”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福建平潭看澳锚地“鑫海盛168”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的源项样品和现场污染样品,进行了总组分δ13C测定及其基于差异性分析的溯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品的溢油风化样品δ13C随风化时间的增加而具有类似趋势的差异性变化,可用于说明相应油种的同源相关性;利用溢油事故船载货油和燃料油的δ13C差异性,能够鉴别事故海域采集溢油样品的种类;溢油事故船舶燃油舱油样和清污现场采集的溢油样品可用于与受污染环境介质采集油样的δ13C差异性溯源比对;通常环境条件下,同源相似度较高的差异性限值为两倍平行样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11.
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经济的现场溢油检测技术及时对事故作出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海洋环境中溢油样品浓度和油源都未知的情况,对于溢油可疑样本,获取其浓度参量同步荧光光谱(concentration-synchronous-matrix fluorescence,CSMF),通过在浓度维度上进行插值处理获取的样品的CSMF浓度层析荧光光谱.而对于肇事溢油样品,无需进行脱水浓缩等预处理,只需取现场样本逐级稀释获取小浓度范围内的CSMF局部谱图,并将之与可疑油样大浓度范围内的CSMF浓度层析荧光光谱进行曲面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最佳匹配光谱,最佳匹配的可疑油样即满足最近油种符合度,而对应的浓度即为待测样本的初始浓度值.对原油样品集交叉检验的结果,样品的识别准确度为92%.该油种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并可以同时实现油种鉴别和单位体积内溢油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12.
张静  吴晓东 《环境科技》2006,19(Z2):86-88
溢油事故日益频繁,对溢油的监测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溢油事故监测中遥感技术的运用进展,包括了航空遥感、卫星遥感以及两者在溢油事故中的联合运用。  相似文献   

13.
频繁发生的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损害巨大,当溢油事故发生时,决策者往往同时面临多种不同的处置方案,此时,如何从这些备选方案中快速选择出相对最合理的处置方案对减小损失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联合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模糊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法(FTOPSIS),提出溢油应急处置方案综合评判筛选模型(FAHP-FTOSIS)。该方法首先从经济、技术、环境、溢油状况、作业环境和溢油位置这六个主要方面构建船舶溢油应急处置方案评判指标体系,通过F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运用FTOPSIS对备选的应急方案进行排序,最终基于模型的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佳的处置方案。最后,本文将该方法进行了案例应用展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海上溢油事故风险评价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海上溢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突发性的溢油事件具有性质复杂、发生突然、危害严重、处理处置困难等特性,不但给当地渔业、水产养殖业、旅游业等造成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海洋以及海岸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对此国内外对海上突发性溢油事故的风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海上溢油事故风险评价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5.
李彤  李适宇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6):1424-1435
基于拉格朗日油粒子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三维水动力、泥沙和吸附质模型构建了溢油双层数学模型.模型不仅能够模拟油膜的运动轨迹、岸边吸附与冲刷、油品性质变化过程,而且通过耦合泥沙吸附及沉积动力学过程,能够更加客观地模拟溢油从水体向底泥环境的迁移过程,更全面地反映溢油在环境中的归宿.此外,本文以假设溢油事故为背景,模拟和分析了洪、枯季节条件下珠江广州段溢油事故对河网陆地边界、河网水质及底泥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埕岛油田事故性溢油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上石油生产过程中,事故性溢油属一种潜在的偶然事件。海上一旦发生事故性溢油,必然对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埕岛油田而言,致海上事故性溢油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因素、未知地层情况突变及人员的误操作。1海上油田事故性溢油的风险分析海上油田溢油事故主要为井喷、输油管线破裂、油轮破裂及碰撞搁浅或沉没、海上流程失控、爆炸等。一旦发生溢油,大量的原油会漂浮在海面上,对海洋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1.1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埕岛海区属风暴潮的多发区,造成风暴潮灾害主要原因是风暴潮增水。海冰也严重地影响该区。渤海每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实例探讨了溢油事故处置中进行环境监测支持的要点,重点介绍溢油污染事故监测的采样布点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应急监测队伍和监测能力的建设来提高处理此类事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在溢油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管理措施,降低事故危害,利用IWIND-LR模型对我国西部某河流进行了突发性溢油事故模拟,通过设定不同的流量情景,对比分析了各种条件下的油膜迁移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泄漏油品在河流中的迁移路径进行快速的模拟和预测;在分析油膜到达各拦截点所用时间的基础上,明确了各拦截点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并提出应急处理处置中围油栏布设与溢油回收技术。该研究可为河段突发管线溢油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以苏州某化工企业为例,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要求,进行了甲苯泄露的环境风险识别和预测,得出了发生泄漏情况下的风险影响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来保障一旦发生甲苯泄露事故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0.
国家重大溢油事故的应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ens.  DS 乐伟 《交通环保》1995,16(1):36-40
国家重大溢油事故(SONS)的应急系统需要一个扩大的机构以支持地方应急机构。为应付这种罕见的灾难性溢油事故,美国海岸警德队制定了国家重大溢油事故应急议定书。由海岸警备队的一位将官承担国家意外事故指挥官(NIC)和联邦现场协调员(OSC)并由国宝事故特遣部队(NITF)给予支持。国家事故特遣部队(NITF)的主要任务是制定一个国家应急战略、获取应急物资并有效地进行部署和参与与许多周边国家的合作。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