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协调性,将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打通了陆地和海洋,开启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时代。本文在客观分析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从法律与标准管理、经济与生态管控、陆地与海洋防治、督查与调度督导、科研监测支撑、企业与公众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角度,提出加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进行系统部署,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目标和要求。固体废物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美丽中国画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新时代十年以来我国固体废物治理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及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研究提出了新征程上提升固体废物治理总体能力和整体水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其演进脉络、阶段性变化特征和取得的成效,对于制定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②建立环境保护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1972-1991年);③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2000年);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创建的环境友好型战略(2001-2012年);⑤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2013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制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向、改革目标,指出了管理体制、生态法治、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等六大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4.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是新《环保法》的深入落实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两会"的热点问题,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建设生态文明和加强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并用一系列有力的数字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为2015年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3,(23):1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新目标,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民关注、全民期盼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巴南区过去5~10年间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回顾和当前形势及重点挑战的辨析,结合国家及市级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体系,从生态空间管控、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治理等六个方面为该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面对公众关心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化,创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分重要而紧迫,但又不能急于求成。本文从分析生态文明制度特征及其建设障碍入手,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建设方向及优先领域。  相似文献   

8.
生态治理现代化是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特征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就是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的过程。本文在分析生态文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对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框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生态环境保护良好,但生态环境总体状态比较脆弱。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当好排头兵,就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建设。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是环境保护工作三大重点领域之一,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是建设美丽中国、构筑"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必须创新思路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挑战,以碳达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抓手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以新思路、新办法打好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持久战的下一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关键阶段,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做好的环境治理工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同时还依赖于科学可靠的数据收集与处理。而大数据在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环境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大数据的特征以及处理方式入手,阐述了大数据在环境质量预警、立体化生态治理以及公众生态环境意识提升方面的作用,旨在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两会"期间,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再度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就治理污染和打造美丽中国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围绕灰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问题,本刊记者对部分大人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专访。张全:加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灰霾今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灰霾天气,引起公众和媒体热议,也对政府的大气污染防治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3.
沈阳市“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思路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环境保护科学》2015,(5):54-59
"十三五"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也将是经济发展、国际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常态的同时,环境保护将面临诸多挑战和重大机遇。文章梳理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并分析了沈阳市的环境保护形势,提出了沈阳市"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构想。"十三五"期间,沈阳市环境保护应以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和提供民生环境福祉为核心目标,重点围绕大气、水、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设计战略任务,并建立夯实法律基础、强化行政管控、突出经济引导相融合的环境管理新模式,切实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寻求共识,开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2018年5月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与最高准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举措。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密集落地,我国生态补偿制度框架日渐清晰和明朗,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现象。本文力图厘清我国生态补偿的框架体系,分析我国生态补偿的现实基础,提出新时代生态补偿改革与创新的"多元化""系统化""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四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生态文明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在梳理生态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创新出发,提出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并从培育多元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创新生态文明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相关部门及地方深化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浙江省近几年积极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从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到提出建设生态省,省委书记赵洪祝更是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新要求.您是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近几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又如何?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个非常关键的目标窗口期,"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也将同时启动编制,亟须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使命与定位给出全局性、战略性、科学性的审视、研判和决策。本文立足"价值—制度—行动"框架,展开对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使命与定位的具体分析,首先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具有文明伦理价值、国家战略价值、发展质量价值、财富均衡价值、整体治理价值五重属性,进而从国家规划体系构建的制度层面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稳健与积极两种情景下的定位选择,最后从行动层面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体系与实施路径的构建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8.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行为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开始和发展 环境的公共性、环境问题的公害性和环境保护公益性决定了环境保护一开始就需要公众的参与,而且环境保护正是在公众的推动下发展与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公众参与发展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环境NGO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组织形式,探讨环境NGO与公众的关系,对于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合力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元共治视角下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湾区城市建设面临着多种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治理机制、环境利益保障等既有问题也为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可以结合《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求,从多元共治的角度寻求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