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分解法是一种简便、高效的水质总氮测试方法,将该方法与传统的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比对研究,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期为今后快速、准确测定水中总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水中总磷、总氮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部分改进,采用联合消解-混合标液法同时测定水中总磷、总氮,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的各个步骤进行了精心试验,找出了其中影响总氮测结果的一些因素,提高了水中总氮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扈庆  李显芳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3):146-147,166
使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GB 11894—1989)测定水中的总氮时,在严格按该方法分析步骤操作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空白值偏高、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本文对水中总氮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对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进行了探讨,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土壤渗滤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总氮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去除的。但是由于反应条件的限制,该系统出水中总氮的浓度总是不能使人满意。分析目前常用的三种提高总氮去除效率的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得出:间歇进水,并且在一定土壤层深度为微生物的活动提供有机物可以显著降低出水中总氮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中试利用空气产生臭氧,在氧化塔中处理造纸废水生化出水,改变臭氧投加量和接触时间,测试出水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的变化,分析废水中总氮和硝酸盐氮含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结果表明:氧化后,臭氧化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溶入使废水中的氮含量增加,出水总氮含量为进水的1.01~1.38倍,溶解转移导致的总氮增量不大,仅占出水总氮的6.54%~27.53%。与27.53%的总氮增加率对比,硝酸盐氮的增加量均较大,增加率达到了约78%,氧化转化导致的氮素浓度增加大于溶解转移导致的氮素浓度增加。当接触时间为0.62~2.40 h,出水的总氮为进水的1.07~1.38倍,随着接触时间的增加,出水总氮和硝酸盐氮的增加量升高,出水中溶解累积的氮氧化物的量增加。  相似文献   

7.
测定水中总氮时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测定水中总氮时所遇到的几个问题及一些改进措施,从而可将空白值控制在较为理想的范围内,达到了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水体中总磷、总氮的增多,会造成藻类的滋生,使水环境质量降低。因此,对总磷、总氮的监测十分必要。国标方法测定水中总磷总氮,都要用手提式蒸汽消毒器进行消解,且消解温度和时间相同。为建立一种快速的测定方法,将总磷、总氮同时放入蒸汽消毒器中进行消解,将此方法与标准消解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时消解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工作曲线等均符合总磷总氮的测定要求,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和相对误差均在规范范围内,说明此方法可靠。在总磷、总氮都需检测时,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减少了蒸汽消毒器的使用频率,是一种快速、简便测定水中总磷总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上覆水与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这两种赋存介质中各形态氮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总氮、有机氮与氨氮远高于上覆水,而硝态氮则相反。上覆水总氮的平均含量为13.62 mg/L,前航道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西航道,从西航道到前航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以有机氮为主要形态,两者呈现显著正相关;间隙水总氮的平均含量为51.31 mg/L,从西航道到前航道略有升高的趋势,但变化不如上覆水明显,以氨氮为主要形态,总氮与氨氮、有机氮三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还表明,各形态氮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均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的氮含量不是其上覆水中含量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古夫河干流17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含量进行调查,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上覆水和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古夫河上覆水中总氮含量年均值总体上从GF01~GF12样点递减,在GF13~GF18样点增加,部分样点略有波动;上覆水中总磷含量在GF01~GF09样点变化不显著,在GF10~GF18样点分布差异较大;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从GF01~GF05样点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下游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古夫河上游古夫—神农架河段上覆水中总氮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无相关性,而在下游古夫—库湾河段(GF14~GF18),上覆水中总氮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古夫河上覆水中总磷含量与表层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总氮是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等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称,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测定水中的总氮时,经常出现空白值偏高的现象。本文从实验用水、试剂的选择、消解时间等多方面对总氮测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1):32-40
为提高稻田退水中溶解氧含量,并拦截稻田退水中土壤颗粒,文章设计研发了集扰流增氧与土壤颗粒拦截于一体的稻田排水口复氧集土池装置。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筛选出溶解氧增加效率、浊度降低效率最优的复氧集土池形式和尺寸;通过田间试验测试复氧集土池装置对稻田退水中溶解氧增加、浊度降低及氮磷污染物拦截的效果。室内模拟溶解氧增加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溶解氧增加效率均高于平板形式复氧集土池(p0.05),且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溶解氧增加效率最高,为13.79%。室内模拟浊度降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浊度降低效率最高,为71.4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30 m高度三角堰形式复氧集土池在田间试验中溶解氧平均增加效率为7.45%,浊度平均降低效率为56.64%,总氮、总磷降低效率分别为31.02%、74.05%。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确定复氧集土池的最佳尺寸(长×宽×高)为0.30 m×0.20 m×0.30 m;在田间试验中其复氧效果可以增加7.45%,浊度降低56.64%,单位体积退水中总氮、总磷负荷削减量为261.09、160.77 mg/m~3,单位体积退水中总氮和总磷污染物拦截率为31.02%和74.05%。复氧集土池可促进稻田退水的水质净化,简单易行,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水中总氮空白值为研究对象,不同厂家的过硫酸钾和不同试验用水条件下的总氮空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氨水和二次水蒸出来的总氮空白明显低于一次水蒸出来的总氮空白;这跟蒸馏水纯度有关系,一次水含有氨,所以消解时蒸馏水中的氨会被氧化,从而导致空白值偏高。同样有的厂家的过硫酸钾纯度不高,所以导致空白值高。  相似文献   

14.
在线消解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总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传统分析法消解条件苛刻,工作效率低的缺点,采用微波在线消解水样,并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与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测定水中总氮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试剂浓度等实验条件,总氮的检出限为0.03mg/L,线性范围为0.03~3.5mg/L。对TN-203214的标准样品进行测定的结果与推荐值基本一致。应用于废水样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8%~97.3%。  相似文献   

15.
浮萍去除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氮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筛选得到的本地优化浮萍晶种——少根紫萍和稀脉浮萍为供试材料,以扬州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供试水,考察了夏季气象条件下两种浮萍对水中氮、磷的去除及其自身积累氮、磷的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比较.结果表明:放养稀脉浮萍的水中总氮、总磷的去除量分别是放养少根紫萍的水中总氮、总磷去除量的1.6倍和2.2倍;稀脉浮萍体内积累的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总氮及其形态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分析和比较了长江中下游 3个浅水湖泊———太湖、巢湖和龙感湖夏、秋和冬季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及其氮形态 ,描述了氮及其各形态在 3个湖泊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空间上 ,无论是在表层沉积物还是在上覆水中 ,太湖中总氮的含量均高于其他 2个湖泊 ,且在太湖和巢湖都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 .氨氮在沉积物和上覆水及溶解态硝态氮在上覆水中的分布与总氮分布趋势基本相同 .巢湖沉积物中氨氮浓度所占的比例稍高于太湖和龙感湖 .在不同季节 ,表层沉积物和上覆水中的总氮含量冬季高于秋季和夏季 ,表层沉积物中氨氮浓度在秋季最高 .巢湖和龙感湖上覆水中的溶解态硝态氮在冬季浓度较高 ,而在太湖西北部这种季节差异几乎没有 ,氨氮的浓度季节性差异也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矿井水中微量油测试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矿井水中的油由于含量较低且水质特殊,一般较难测准。本文提出了在测试矿井水中微量油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分析方法的选择、标准油、空白水样及水中悬浮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等,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导言近来,封闭水域的富营养化和水污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是摘清污染问题的重要指标。最为理想的是总有机碳和总氮能快速同时测定。Miyagi等人采用气体分析法同时测定了总有机碳和总氮,水中的总有机碳和总氮在900℃分别被分解为CO_2和氮气,这些气体则由热导性检测器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时常出现空白值偏高、样品平行性较差、实验准确度不高等现象.为此,从总氮的测定过程出发,探讨了影响总氮测定的主要因素,有利于提高水质总氮测定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分析试剂纯度、实验用水水质、器皿的清洗程度等对总氮的测定均有一定影响,适当延长消解时间与提高消解温度也有利于降低总氮的空白值.因此可通过优化各实验条件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保证实验室的设备仪器、检测人员和环境等条件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0.
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凯氏总氮法广泛用于水中总氮的测定,该法不仅操作烦琐、冗长费时,而且耗电多、试剂用量大。Koroleff提出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总氮。其原理是:水样中的无机和有机氮化合物,在高温加压下经碱性过硫酸钾氧化后,均被转化成硝酸盐,然后用镉还原法将其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行测定。由于此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等优点,因而引起许多人的重视。在前人的工作中,对用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成的硝酸盐通常采用镉还原法或硝酸根电极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其中镉还原法操作比较复杂,硝酸根电极法的灵敏度较低。紫外分光光度法虽兼有简便、灵敏度较高等优点,但氧化后的水样需过滤后方能测定,并需用校正法消除Cr的干扰。其手续仍较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