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10月5日,欧盟及其七个成员国正式向联合国递交了《巴黎气候协定》批准书。至此,《巴黎气候协定》缔约方数量达到74个,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比重达到58.82%,满足了《巴黎气候协定》的生效条件。作为《巴黎气候协定》的保存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中国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批准、生效的整个过程中,做出了关键性的重要贡献,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巴黎气候协定》从通过到生效历时不足一年,成为史上批约生效最快的国际条约之一。《巴黎气候协定》所获支持之多、生效速度之快,大大超出预期。从谈判、通过到生效的过程,既凝聚了各国携手推动低碳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意志,也为其他领域全球治理提供了借鉴,注入了信心。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指明了全球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长期行动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底刚闭幕的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度框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又一新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一、《巴黎协定》确立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机制《巴黎协定》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根据公约的目标,并遵循其原则,由《公约》缔约方大会一致通过的适用于所有国家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做出了  相似文献   

3.
<正>ENN新闻精粹2017年4月13日4月13日,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的科学家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研究称,除了不可预见或具有变革性的技术进步,人为排放需要在未来10年达到峰值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如果负排放科技在全球范围内仍受到技术或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2月12日,195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代表相聚法国巴黎,达成了历史性协议:《巴黎协定》,确定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的目标,并提出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巴黎协定》确立了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制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签署了《巴黎协定》,正式对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制度性安排,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9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呼吁各国尽快批准和执行《巴黎协定》,以应对全球持续高温天气、温室气体浓度迅速上升、北极海冰长期性融化等紧迫的气候问题.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表的声明,美国和欧盟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8两月全球平均气温连创新高,鉴于1~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今年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热年.而除创纪录的高温外,二氧化碳排放水  相似文献   

7.
2020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签署5周年之际,联合国、英国和法国联合主办了一场线上气候首脑峰会,全球有70多个国家领导人参加.本次峰会重在行动导向,促使各国更新其气候承诺.  相似文献   

8.
正新华社拉巴特11月4日电(记者卢苏燕)联合国气候大会组委会4日在摩洛哥城市马拉喀什发布新闻公报,庆祝《巴黎协定》生效,强调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也是一个正视现实和面向未来的时刻,需要全世界坚定信念,完成使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11月7日至18日将在马拉喀什举行,同时还将举行《京都  相似文献   

9.
气候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巴黎协定》下的国际合作机制在旧有的机制上既有继承又有发挥,新的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非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涉及国际可转让的成果、可持续的减排机制。非市场机制包括适应机制、资金机制以及技术援助机制。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应该在新的国际合作机制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尘埃落定,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巴黎协定》给出了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安排。作为历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减排协定,《巴黎协定》首次确立了包括全球温升、适应和资金在内的三项长期目标,其中全球温升控制目标设定为2℃,并努力限制在1.5℃内。《巴黎协定》框架下的国家自主贡献是一项涵盖了减排、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内容的综合行动计划,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巴黎协  相似文献   

11.
<正>G20杭州峰会期间,9月3日,中美两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了各自参加《巴黎协定》的法律文书,并发表有关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成果的联合声明。两国元首呼吁其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尽早加入《巴黎协定》,以期协定于今年生效。  相似文献   

12.
陈夏娟 《环境保护》2020,(Z1):85-89
为顺利推进《巴黎协定》的实施,世界各国进行了各项相关谈判,并于2018年12月在波兰召开的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上形成了正式的工作方案。本文回顾了2016—2018年各方为落实《巴黎协定》做出的努力,总结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各项内容的法制化程度,并提出未来实施过程中我国在平衡减缓和适应、参与国际气候变化立法以及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2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主持签署仪式,宣布《巴黎协定》自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4月21日开放供签署。当天,175个国家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协定,创下一天之内签署国际协定国家数量最多的纪录。根据规定,《巴黎协定》将在至少55个缔约方(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至少约55%)核准后第30天起生效。  相似文献   

14.
陈夏娟 《环境保护》2020,48(1):85-89
为顺利推进《巴黎协定》的实施,世界各国进行了各项相关谈判,并于2018年12月在波兰召开的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上形成了正式的工作方案。本文回顾了2016-2018年各方为落实《巴黎协定》做出的努力,总结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各项内容的法制化程度,并提出未来实施过程中我国在平衡减缓和适应、参与国际气候变化立法以及完善全球气候治理机制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这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判进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中国需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巴黎协定》下中国气候治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巴黎协定》签署的历史背景进行了回顾,对《巴黎协定》中的温度控制目标与执行机制、透明度框架、减缓与适应、损失和损害几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识别了《巴黎协定》下中国气候治理面临的潜在挑战,如履约活动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气候变化影响相关的损失和损害及其责任等,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一是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团结立场相近的国家;二是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可比性来应对透明度框架的要求;三是加强短期适应性投入来应对国际减排长期性带来的风险;四是在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应对气候损失和损害。  相似文献   

17.
吴静  朱潜挺 《环境保护》2020,48(5):12-17
后《巴黎协定》时期,在多层治理理论框架下,城市参与气候治理已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之一。城市由于人口、经济的高度集中,以及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直接性,具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天然驱动力和执行力。本文回顾了国际上城市参与气候治理的两种模式,即基于城市政策法规的气候治理和基于跨国城市气候网络的气候治理,为我国城市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经验借鉴。基于此,结合目前我国城市气候治理行动,从城市节能减排和气候适应两方面,梳理了我国相关试点工作,最终提出了我国城市参与国家气候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重返《巴黎协定》的决定有何考量?美国总统拜登作出这一决定的基础是什么?美国重返谈判桌将给中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怎样的机遇?本文就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分析。考量2021年1月20日,拜登一到任就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一个月后的2月19日,美国正式重返《巴黎协定》。拜登作出这一决定,有政治、经济、科学三方面的考量。  相似文献   

19.
<正>Enn环境新闻网新闻2019年4月23日一项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和《地球未来》上的研究强调,在没有采取强烈行动的情况下,达成巴黎协定中的难以置信的挑战将是非常困难的。研究还预估了如果各国未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地球的极端温度将受到影响的细节。2015年12月,世界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20.
正9月3日在京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巴黎协定》的决定.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届缔约方会议通过了《巴黎协定》,旨在控制主要由碳排放而导致的气温升高.《巴黎协定》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成为近年来气候变化多边进程的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