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石家庄市水资源匮乏.地下水水质较好,超采严重,地表水污染严重.石家庄市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合格率为90.8%,自来水和污水处理成本不断增加导致水价持续上涨.石家庄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严重短缺、市民节水意识较淡薄、污水处理能力较低、中水回用率低等.针对存在问题需要采取加强水源管理、加大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力度、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防止水源地污染、开发新水源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汽车生产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自来水消耗与废水排放,因此,汽车工业具有较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国内某汽车厂采用膜过滤技术对达标排放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中水水质达到冷却水回用标准,作为补充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通过对中水水质的监控和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控制,保证中水回用实施效果.结果表明:中水回用后,循环冷却水满足系统运行条件,既节约了自来水的消耗又达到了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在汽车工业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水在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水回用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其成功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城市中水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系统,不仅可以解决电厂用水紧缺的状况,而且可减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文章阐述了城市中水回用的发展现状,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对补水的水质要求出发,结合电厂循环冷却水以及城市中水的水质特点,选择相应的中水处理工艺方案。此外就中水回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中水回用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电子、汽车制造、啤酒等几个典型行业中水回用技术,并对回用水质的评价标准如何制定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中水回用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文章介绍了电子、汽车制造、啤酒等几个典型行业中水回用技术,并对回用水质的评价标准如何制定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净化后污水回用是减轻供水紧张、治理环境、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改造后的污水处理装置外排水质已优于地方排放标准,并能满足一次用水水质要求,若再经深度处理即可达到循环水补充水的指标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利旧的原则,对净化后污水回用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熊文辉  张生卫 《环境》2000,(12):32-32
1、引言广州某肉联厂是广州三大定点屠宰厂之一,日平均生产废水1100吨,其污水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效果可基本达到《广州市污水排放标准》新扩改一级标准,但水质有较大波动。为进一步稳定提高水质,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我们采用氧化塘进行水体自净。具体作法是:将SBR池曝气时间从8小时/次缩短为5小时/次。SBR池出水经氧化塘后流经砂滤池,再经消毒后回用或排放。其工艺流程见图。  相似文献   

8.
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展分散式中水可行性研究,需要考虑中水原水与回用需求的数量、空间分布及平衡关系。论文以南京市住宅区为例,探索了基于IKONOS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估算中水回用空间分布的方法。通过引入单位面积用水定额,将遥感和GIS 分析得到的用地信息与中水原水产量和回用需求关联起来,计算了研究区域中27 个地块的中水原水产量和回用需求量,并分析了两者在空间上的水量平衡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存在较大的中水原水供给潜力3.52 L/(m2·d)和较大的利用需求5.37 L/(m2·d)。住宅小区的单位面积原水产量与其建筑容积率成正比;以中高层住宅区为主的地区,中水原水产量能够基本满足本地区的中水回用需求。因此,在这些地区建立分散式污水处理系统,可减少废污水排放,节约自来水取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小康居住区的水环境与水质净化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小康居住区水环境的含义,组成,并对居住区水质净化工程中3个热点问题(优质饮水,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等)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建议小康居住区优质饮水供应以小区纯水站净化,管理输送至用户方式为主;不居住区的污水处理应分3种情况区别对待,在居住区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理回用,是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潘井福  刘建平  张明 《环境工程》2012,30(4):28-30,62
从污水处理工艺、处理方式、水量平衡和自动控制方面论述了医疗废物处置厂污水处理系统,并申请了发明专利。根据医疗废物处置厂水质复杂、水量小、需中水回用等特点,采用物化、生化和微滤膜处理工艺,达到中水回用标准。消毒废水单独处理,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用水存在很多新的问题。跟随发展的脚步,许多工业企业适时扩张,工业用水量也随之大量增加,但与此同时,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却提高的不够快,人们对非传统水资源的概念还不够清楚,导致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低。这就自然而然的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因此,水资源再利用就在水资源短缺的今天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污水回用会增加补充水的储蓄资源,这在降雨有限的地区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储水手段。本文主要阐述了汽车制造企业中水回用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其他企业中水回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给水与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规划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水污染控制规划只考虑污水处理以及经济效益这些不足,将区域给水、污水处理及中水系统作为统一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以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各子系统供需水量及水质要求为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并应用到具体实际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区域给水与污水处理及回用系统规划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柬埔寨某烟草生产企业的废水处理为背景,总结采用混凝沉淀+AO+BAF工艺使生产废水经处理后达到中水回用的应用案例。工程自2013年9月投入使用至今,系统的出水均能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中较严值。  相似文献   

14.
王丹丹  罗清威 《环境工程》2015,33(12):19-23
以开发可实现餐饮废水的中水回用新技术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餐饮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验证了移动床-微滤膜生物处理工艺(MBBR-MBR)实现餐饮废水中水回用的可行性,探讨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温度等影响要素对餐饮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该工艺的处理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床生物处理系统中微滤膜的植入,不但可有效地改善系统的耐负荷冲击性能,还可以提高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深度,改善出水水质;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曝气量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去除COD、氨氮、总磷等的影响最大。MBBR-MBR的最佳曝气量、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分别为0.4 m~3/h、12 h、30℃。在此条件下,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94%、94%。经MBBR-MBR处理后的各主要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城市生活污水的一级排放标准,可满足餐饮废水中水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矿区生活污水水质特点和山东省环保局对南四湖水质保护的要求,并结合当前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实践,矿区生活污水处理采用生化法即厌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与物化法(混凝沉淀)相结合;处理后水质达到中水水质要求,可作为生产用水回用,实现废水综合利用和零排放。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污水处理厂的特点和区域的规划资料,本研究利用经验系数法、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方程和二维扩散方程解析解近似方程等方法,分析了平潭金井湾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环境可行性。中水水量和水质可满足湖泊景观用水、冲厕用水、绿化用水、道路洒水等用途; 中水排入湖泊后可以满足相邻海域的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在事故性排放情况下,湖泊出海口处的有小面积水域的水质超过了海域功能区的水质要求,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防范事故性排放;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工业的发展,中水用途将更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全市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缓解污水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沈阳市在今后5~10a内将建成中水回用系统,使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50%.结合沈阳市中水回用现状,分析了目前全市中水供应能力及市场需求,进行了2010年相应指标的预测,同时探讨了沈阳市中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印染废水,造成的水资源损失现象极其严重。本文通过用超声波-活性炭联合法对已生化处理过的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进一步的降解,达到中水回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中水回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近年来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在景观水处理中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对污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回用,可以完美地将“中水处理”和“水景绿化”结合在一起。本文即是以上水湾东湖山领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为例,对人工湿地处理景观水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对人工湿地在处理景观水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污水经处理后,排放和回用时常规指标通常都能达到设计标准,但出水水质并未达到无害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为保障生态环境及人群的安全,需要将污水的综合毒性纳入排放标准.为此,在工艺的选择及优化时应将毒性削减效果纳入其中,提高污水处理工艺的生态安全性.本文着重综述了污水处理工艺现状,对于以污水回用为目的处理工艺,对各种工艺进行集成可实现常规污染物去除和毒性削减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