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及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可为寻找及优化水土保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提出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以期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与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土乃万物之源,生态之本。要想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就必须从水土保持工作做起,以有效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促进经济的长效可持续发展,认真执行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使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相互关系,明确了水保工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旨在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监测是我国水土保持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于一定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摸清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强度及影响,从而给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科学的方法,提升我国水土治理能力,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含义,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植被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总结了今后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其中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侵害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新时代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及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治理的对策和方案,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响较大.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样方调查可以对这两种影响的程度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分析.生态环境样方调查主要是测算生态系统参数,掌握生态特征;水土保持样方调查主要是确定土壤侵蚀强度,预测水土流失.以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为例,具体说明两种调查方法的应用,总结讨论两种调查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开发建设项目中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最近这些年,重庆市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水土保持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的水土保持还是存在些许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从而能够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主要就是避免水土流失,对山丘、风沙等地区的水土资源进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使得土地生产能力得到提升,顺利实现水土资源的效益,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建设在给人们群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环境和水土问题遭到破坏。怎样有效的加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提出有效的策略,进一步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的水土问题历来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之前,西部地区就已经存在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问题,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势必会带来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因此如何做好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西部地区的水土保持得好,才能迎来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环境保护对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提出了水土保持的主要方法及有效措施:构建城市生态环保体系,提高综合治理水平,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新技术支撑,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时,采用水土保持可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相当重视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丞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对水土保持的相关策略和措施进行研究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质量都有直接影响,由于高速公路在建设中需要大规模的施工,很容易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产生水土流失等问题。所以,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以及生态恢复策略是高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下面从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原因出发,探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脆弱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现状,分析了水土流失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水平低,群众生活贫困的根源,论述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实施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群众脱贫致富,振兴本区经济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疆天山林区社会性盗伐林木事件时有发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们都知道,林业对于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乱砍滥伐,植被过少,必然会造成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不利于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并获得其综合质量的指标,不仅有利于对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也能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服务。DPSIR概念框架的应用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区域水土保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笔者将在介绍DPSIR概念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构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体系的原则,提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上游广大山丘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土资源,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从1989年开展实施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6年来以其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说明:水土保持不仅控制土壤侵蚀,改善生态环境,而且维护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成为支持长江上游山丘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以滇中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滇中经济区目前的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矿业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环境现状,并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从水土保持、石漠化的治理和开发、科技推广力度、生态环境建设的执法力度以及环保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滇中经济区生态环境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体系以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计算确定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调水保土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甘肃省各水土保持措施累计调水400.58亿m~3,其中坡面措施减水386.16亿m~3,占总调水量的96.40%,研究区各项措施累计保土37.88亿t,其中坡面措施减蚀30.99亿t,占总保土效益的81.81%;截止到2011年,甘肃省各项水保措施累计经济效益为1 385.08亿元,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1年累计节约土地404.60万hm~2,节约劳工26 677万工日,通过大量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整了产业结构,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大气污染,增加了植被覆盖度;通过对甘肃省三大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得出甘肃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次之。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了根据辽东山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以市场规律为指导,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将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与资源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流域生态经济同步发展的经验,进而探讨了小流域治理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