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业观察     
<正>节能环保科技成京津冀技术交易主力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创新正持续发力,能源环保、城市发展等区域发展重点领域受到关注。上半年,北京流向津冀节能环保科技相关领域技术合同56.9亿元,同比增长达149.8%。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推进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共建创新要素与资源平台,助推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创新发展。2014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纵深推进,北京输出到津冀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2,(17):51
9月1—2日,主题为"碳市场与低碳发展"的第三届地坛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和北京市副市长洪峰等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讲话。本届地坛论坛是由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3.
构建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国内外既有的主要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列举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关键点,结合京津冀地区特点提出了建设区域性碳交易市场的三点参考建议:在法律层面,成立京津冀碳交易市场专职部门,开展区域性的制度法规建设;在技术层面,连接北京、天津现有平台,建立京津冀区域性碳交易平台;在ETS设计层面,高度关注并合理测算贸易转移中的隐含碳。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近日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相似文献   

5.
量化分析建设用地扩张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探索模拟建设用地扩张的优化方案以提高未来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土地利用和地理空间数据,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InVEST)模型和基于栅格的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以2 km网格为基本单元,核算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2000~202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和格局演变,拟合回归了建设用地变化和碳储量变化两者关系,设置不同城市扩张发展情景对京津冀城市群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不同发展情景下2020~2030年建设用地扩张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城市群2000、2010和202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以C计)分别为2 088.02、2 106.78和2 121.25 Tg,其中林地碳库占比最大.研究期间碳储量减少的网格单元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唐山等大城市周边,建设用地扩张的区域是碳储量变化最为剧烈的区域.②在建设用地占比10%以上的各等级网格单元区域,建设用地扩张和碳储量变化回归拟合关系良好,两者回归系数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③在自然发展、建设用地扩张增速减少15%和建设用地扩张增速减少30%这3种发展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以C计)分别为2 129.12、2 133.55和2 139.10 Tg.2020~2030年建设用地扩张和碳储量变化两者回归拟合效果均明显优于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回归系数随着建设用地占比等级的增加均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在各建设用地占比等级区域,回归系数值均呈现:自然发展情景<建设用地扩张增速减少15%发展情景<建设用地扩张增速减少30%发展情景.在“双碳”目标下,京津冀城市群应优先选择建设用地扩张增速降低发展情景,对建设用地的扩张应优先控制在建设用地占比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行业观察     
<正>2018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由中国节能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20日在北京召开。论坛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应对气候战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热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解读了绿色发展政策,分析了当前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提出了节能降碳新思路,为企业、政府搭建了交流平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主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  相似文献   

7.
全国碳市场目前采用行业基准法进行碳配额分配,没有充分考虑其内部巨大的地区差异性,同时促进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方面发展的灵活性也不足。笔者对碳交易的起源、发展和全国碳市场中区域平衡与灵活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碳交易、区域协同、生态补偿等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提出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交易灵活机制,即:在现有的行业基准法进行配额分配的基础上,根据生产者(地)与消费者(地)责任共担的原则,适当考虑地区差异等因素进行再分配;对于交易主体跨区域投资碳减排和碳抵消项目所产生的减排量,允许被用于抵充其碳排放配额的清缴。通过分析,指出该机制能够帮助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达到共赢的目的。笔者还提出了构建基于项目的跨区域合作碳交易机制所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建议,包括机制构建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机制的设计、以及试点先行方案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8.
郑宏媚  沈方  许光耀  关欣 《环境科学》2024,45(2):732-74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降碳减污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究碳交易背景下华北地区试点区域及非试点区域碳代谢过程,以城市碳代谢理论为依据,采取投入产出分析和生态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作为早期交易试点区域,区域从2012年后呈现直接碳排放量稳步下降、隐含碳排放量缓慢增加趋势.试点产业部门直接排放量与隐含排放量变化趋势一致,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减排效应明显,而排放量较高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表现为增加趋势.部门隐含碳排放强度与隐含碳排放量变化趋势相似证实部门隐含增加值在交易过程中并未增加.高碳排放部门的隐含碳排放量主要由长度小于6的代谢路径所贡献,因此应重点关注部门间较短路径传递的商品或服务的“清洁化”.在交易政策实施以前,区域产业部门间跨区域贸易较少,表现为低碳排放产品交换;2012年以后,随着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以及华北地区不断构筑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促使区域间跨区域和跨部门贸易增加.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背景,构建识别系统内关键参与者及关键路径的方法体系,可为区域性政策实施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津企广角     
<正>京津冀"十三五"新能源创新论坛举行为顺应国务院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的战略部署,日前,京津冀三地政府、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相关人士等在海河教育园召开京津冀"十三五"新能源创新论坛暨新能源项目发布会。论坛以创新为主题,交流了"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新能源领域一系列问题,明确了三地在新能源发展方面的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京津冀区域PM_(2.5)中碳组分污染特征,于2015年7月和10月及2016年1月和4月在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沧州5个城市同步采集PM_(2.5)样品,采用热/光分析法分析样品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使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OC、EC和SOC的年均浓度分别为12.9~28.5、4.1~7.9和3.3~10.4μg·m~(-3),OC/EC和SOC/OC的比值分别为2.4~3.0和0.26~0.32.OC和EC的浓度呈现保定石家庄沧州天津北京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特点.OC/EC的比值及OC和EC的相关性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这可能与京津冀区域冬季采暖燃煤有关,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加剧了碳质气溶胶污染.冬季较高的SOC浓度主要与低温、气态前体物的增加以及频繁出现的逆温、小风和混合层高度降低等不利气象条件有关.京津冀区域碳质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具有空间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相对于行政手段具有全社会减排成本较低、能够为企业减排提供灵活选择等优势。2011年以来,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7个地方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2017年年底,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的全国碳市场启动。2018年4月,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转隶至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从推动碳交易立法、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本文梳理了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全国碳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专家动态     
<正>孟伟与韩国国立环境科学研究院代理院长在北京签署中韩大气联合研究工作组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共同为中韩大气联合研究工作组揭牌郝吉明当选为北京灰霾防治合作交流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马中参加生态金融系列讲座,就"十三五"期间中国绿色金融的有效需求发表讲话王金南参与以"绿色交通"节能环保为主题的交通大讲堂,作题为《中国环境挑战与生态文明战略》的报告王毅出席"第六届地坛论坛"并作题为《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碳市场的良性发展》的演讲  相似文献   

13.
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基于CAMx空气质量模型的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PSAT)定量模拟了全国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跨区域输送规律,建立了全国31个省市(源)向333个地级城市(受体)的PM2.5及其化学组分传输矩阵.基于此传输矩阵,从区域、省、城市3个空间尺度解析了PM2.5及其主要组分,包括一次PM2.5、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空间来源.结果表明,跨区域传输对重点区域、省及京津冀典型城市的PM2.5污染均有显著贡献,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成渝城市群PM2.5年均浓度受区域外省市的贡献分别达到22%、37%、28%、14%;海南、上海、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等省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贡献超过45%;北京、天津、石家庄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影响分别达到37%、42%、33%.  相似文献   

14.
张晓彬  于渤 《环境保护》2020,48(14):60-66
本文主要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北京PM_(2.5)的影响因素,即从工业化因素、城市化因素、跨区域因素三个方面研究北京市PM_(2.5)成因与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关联理论,测量了北京PM_(2.5)污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灰色关联度,并筛选出影响北京PM_(2.5)污染较为显著的因素。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北京PM_(2.5)问题影响因素指标可分为本地能源结构、本地源影响、区域传输影响、本地城市化进程影响四个传导因素,其中区域传输的影响最大。进而提出要坚持在整个京津冀地区进行雾霾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实行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江西永新县以"生态立县、绿色富民"作为科学探索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总思路,先后荣获了"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等6项国家级绿色生态金字牌,拥有雾秀牌茶叶、元森葡萄等11项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农产品。目前,该县绿色生态型经济占GDP七成以上。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绿色发展"论坛暨"中国绿色名县(镇)"推介成果发布会上,永新县喜捧"中国绿色名县"这块绿色生态综合性"国字号"金牌,成功地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行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新一轮发展嬗变。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在部分区域和小流域探索水环境协同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水污染治理仍处于"各管一段"的碎片化状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建议加快推动建立京津冀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高层权威的领导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京津冀及海河流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建立全域统一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立区域流域整体性精细化协同管理机制,完善区域流域生态补偿和市场交易机制,健全水污染联防联治责任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地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问题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青 《环境保护》2016,(16):43-45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京津冀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京津冀也是全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水量不足导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环境管理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京津冀地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状况、水质、环境管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京津冀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策略,如开展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提高水源风险防控和应急能力、建立并完善京津冀地区水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等,以期为京津冀地区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作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京津冀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的知识图谱。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地缘相接,地域一体,面临的自然问题及社会问题具有同一性。其研究历程与地理区位、国家战略关系密切,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区域。这一地区的研究热点由单一的雾霾问题转变为环境治理、城市群落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等更为全面的区域发展研究。京津冀科学持续协同发展尚需跨学科、跨区域(含国别)的相互协作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工作职能转隶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进展,分析提出全国碳市场建设中面临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以此为导向,就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提出建议。建议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和责任落实;强化数据质量管理,夯实碳排放数据基础;尽快出台配额分配指南,加快支撑系统及能力建设;深化试点碳市场建设,实现向全国碳市场的平稳过渡。建议发电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包括积极构建管理组织体系、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积极强化碳排放监测、积极开展履约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和参与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韩楠  罗新宇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5):1277-1288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重点区域,其碳排放早日达峰对实现国家达峰目标尤为关键。通过分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的关系,构建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置六种情景方案,模拟预测其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碳达峰时间、峰值及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准情景下,北京已经实现碳达峰,天津预计2023年碳达峰,而河北则难在2035年前达峰。(2)协调发展情景即综合调控政策,较单一措施情景,各地区碳减排效果最优;其中,北京2020—2030年碳排放较基准情景下降13.52%,天津碳达峰可提前至2021年,河北则可在2030年达到峰值。(3)单一措施情景下,环保情景对北京碳减排作用最显著,而节能减排情景则是实现天津与河北碳达峰的最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