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的规划目标促使绿色建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也将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2014年3月中旬,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其中提到城镇绿色新增建筑比  相似文献   

2.
<正>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实施《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工业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充分发挥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的规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企业能效提升和绿色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16号)精神,制定《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  相似文献   

3.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I0004-I0004
2014年9月23日~26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天津)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产品展览会在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根据《绿色建筑行动方案》通知,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建筑节能.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成为我国建筑节能领域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日前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的监督保障作用,持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计划。一、围绕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专项节能监察依据强制性节能标准,推动重点行业、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环境工作通讯》2011,(9):70-70
《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编制已于日前启动,明年初将向全市强制推广。届时,北京新建、改扩建的建筑都将按绿色建筑标准为依据。目前我国已出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并审批通过《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为因地制宜地配合国标,需要推进《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同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为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近日,天津市出台了《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要求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2万平方米及以上大型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及以上新建居住小区、新建城镇等民用建筑应当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6,(8)
正根据《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标准为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2015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加快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步伐,将东部地区原计划2020年前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废止地方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502-2008)。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排放控制执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14)。2014年7月1日至本公告发布前已经环评审批的项目,排放标准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14)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从严执行。  相似文献   

1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I0008-I0008
<正>本刊讯:2014年10月22日-24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汇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中外企业以及20000余名专业观众,是中国最大的建筑节能展。现在,建筑节能作为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围绕我国节能减排整体战略部署,推进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将达10亿平方米,"十二五"末期,20%的城镇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将达到1.5万亿元,市场空间巨大。该展会已成为迄今  相似文献   

11.
<正>为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区域绿色建筑发展,《西宁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奖励办法》将于4月6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至2024年4月6日。据了解,该《办法》适用于全市重点区域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即:满足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要求,申报评选纳入全市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并由绿色建筑第三方评估,取得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的居住二星级及以上、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申报奖励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应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与产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落实《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推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制订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于2017年6月23日召开了《绿色数据中心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启动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标准主编单位,以及百度、华为、清华大学等参编单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标准主编单位介绍了《绿色数据中心评价规范》团体标准的草案内容和编制过程。与会专家就标准  相似文献   

13.
<正>——天津——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14年开始,凡天津市新建示范小城镇、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执行天津市绿色建筑标准,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新梅江居住区、于家堡低碳城区为示范区,重点推动本市区域性绿色建筑发展。——河北——2014年起,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机关  相似文献   

14.
绿色建筑,这个人人耳熟能详的词汇包含着诸多内容。2005年10月,建设部公布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导则和标准所称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精神实质是节能省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使我自然的想起了最近因节省用地等多项创新而获“2005中国艺术地产最佳创新名盘”和“广东十大和谐发展示范楼盘”的锦绣香江山水华府。该楼盘在节省用地和营造和谐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5年1月1日起,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主任宋凌对新标准将在何种程度上促进新能源发展予以解读。宋凌介绍,截至2015年1月,我国已经评出了2500多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总面积达到2.9亿平方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建筑运行1年后仍然能够达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2020-2021年,对欧洲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疫情下的《欧洲绿色协议》2019年12月11日,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上任伊始,便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意想不到的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并迅速传遍欧洲。面对这一危机,欧洲各国政府的注意力立刻转向眼前需要处理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6):71-71
中国计划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30%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并计划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超过30%。财政部联合住建部在近日公布的一份文件中称,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3):I0014-I0014
<正>天津:新建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2014年天津市将全面落实绿色建筑行动计划,进一步做好建筑节能,推进太阳能、浅层地势、污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进供热节能减排。全年将新建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特别是今年市政府确定的70项市重点项目都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组织建设。此外还将建设20处可再生能源综合能源站,推进绿色农房建设,推广光伏发电、空气源热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环境标志建筑、建材标准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中国环境标志的定义及其标准遵循的原则,介绍了环境保护部发布的环境标志标准HJ/T351-2007《生态住宅(住区)》、HJ/T296-2006《卫生陶瓷》、HJ/T297-2006《陶瓷砖》和HJ/T412-2007《预拌混凝土》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实施上述标准对建筑、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2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详细内容及第一期实施情况。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入园难"问题。为了支持各地实施好三年行动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