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0,439(5)
<正>重庆市以贯彻落实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了由市环境监测中心和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组成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在监测工作量大面广、各区县监测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形成了全市监测工作"一盘棋"、监测质量"一条线"的管理模式,提升了环境监测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贯穿于环境管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的“生命线”,贯穿于环境监测全过程。基层环境监测站应着眼于实际工作特点,重点做好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加强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力度,重视仪器设备管理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精细化实施质量控制计划,切实提高环境监测质量水平,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陈炳基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152-153,172
现阶段中国正处于突发环境事件高发期,环境应急监测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由于全国各地的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发展时间不长,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归纳了地级市环境监测站在建设应急监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为相关管理部门建设环境应急监测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提升黎平县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本文从现状出发,指出黎平县环境监测站存在的不足,具体包含监测人员缺乏综合素养、环境监测缺乏试验场所、监测站信息建设效果差、相关工作缺乏经验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黎平县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方向,旨在全面提升黎平县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同时将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优化举措等向外扩散,进一步带动贵州省县级环境监测站能力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加强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考虑到目前基层环境监测站在工作管理过程中,质量上存在问题,因而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中。笔者以基层环境监测站为例研究对象,分析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之后探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基于控制单元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已在国家、地方环保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深入剖析了环境网格化管理的重要作用,探索性提出了适应新形势下环境管理需求的网格划分技术体系,以及基于控制单元的网格化管理体系,为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及提升我国环境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能源管理在理念和方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管理的结构性转变也趋于合理。为了进一步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大对能源管理细节和精度地管控。海上油气田的节能减排工作,将精细化管理与质量、效益控制相结合,发现并提炼精细化管理精髓,通过不断创新、改进和发展,有效提升了能源管理质量。本文从积极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入手,并结合区域滚动开发、能源综合利用、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工作实践,对节能减排中的精细化管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根据环境监测站以往的业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引入了基于监测站特色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笔者重点介绍了西安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和系统组块,反映出系统灵活、严谨的运行特点,以及全面的系统应用功能。此外,描述了本站LIMS快速、高效的运行状况、常见弊端和LIMS实施的局限性。为今后同行业监测站LIMS的建设、实施和应用提供范本和应用经验和建议,促进了环境监测行业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信息化是环境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信息化能力建设是基层环境监测站的一项重要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站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基于当前基层环境监测站信息化能力状况,分析了当前制约基层站信息化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破解这些制约因素的应对策略。如果解决好这些问题,基层环境监测站就可以不断提升信息化能力,拓展新的信息化应用领域,使信息化能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晓  胡秋红  杨芳 《环境保护》2020,48(21):14-19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落实环境空间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双重需要,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计划经济时代、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几个时期的生态环境分区制度为对象,从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事权划分、考核评估、信息平台、配套政策工具六个维度分析生态环境分区制度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机制,重点分析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取得的优势基础及不足,进一步分析我国生态环境分区制度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及薄弱环节,并为完善我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建设,提出分区试点开展"三线一单"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制度完善应重点针对分级事权和约束传导进行探索、提升"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监管能力建设、保持制度建设的耐心和初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县级环境监测站是我国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县级环境监测站的现状中存在着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如监测人员、实验设备、监测用房、工作制度等方面。县级环境监测站必须从自身的转型发展出发,提高监测人员素质,建立标准化实验用房,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使监测站的监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从环境监测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对环境监测的要求和建议等出发.对三级环境监测站如何建立适应污染减排的"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宝坤 《陕西环境》1996,3(3):11-12
企业环境监测站是企业特别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大中型企业做好环境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十多年来,我们在从事环保工作的实践中,发现企业环境监测站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认真加以解决。1、关于企业环境监测站建立的必要性问题关于企业环境监测站要不要建立的问题,当前在许多企业里甚至在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大中型企业里,认识尚不明确。它们之中,有的认为环境监测站可有可无,有的则干脆认为没必要。致使这些企业的环境管理成为空中楼阁,有名无实。我们认为,企业特别是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建设一个适用于本企业特点的环境监测站…  相似文献   

14.
昆山市环境监测站自成立以来,在各个方面都不断发展壮大,为昆山市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缺少发展规划以及受发展环境制约等客观因素,在服务昆山经济发展和环境监管要求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对监测人员和内部机构设置、监测用房及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测设备与装备和监测业务能力等内容的分析,并对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要求,指出了昆山市环境监测站目前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对"十二五"环境监测发展提出了初步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15.
分析县级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县级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以期通过强化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体系,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简讯     
“云南省第五次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于1990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芒市召开,各地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的领导及有关单位的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云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李广润同志作了“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努力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水平”的报告、“1990年环境保护工作总结及1991年工作要点”的报告。许开明同志传达了全国第四次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精神。会上,各地州市交流了监测工作经验。省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发了荣获云南省环境监测系统首届“优质实验室”奖状,获奖单位是:昆明市环境监测站水室、文山州环境监测站、大理州环境监测站化学室、玉溪地区环境监测站水室、个旧市环境监测站、红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环境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实践出发,总结了实施《评审准则。的过程,即首先对环境监测站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对比,建立符合评审准则的质量体系;再通过体系内部质量审核和评审,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人少事杂、人员素质偏低、人员流动性大、实验室用房环境不达标、设施及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落后、全程质量监督不到位、质量体系文件的宣贯与运行不彻底、监测分析方法未及时更新等问题,以砚山县环境监测站为例,提出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持证上岗考核,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加大能力验证、比对,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持续改进,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贯穿于监测工作全过程,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作为环境监测的基层组织,县区级环境监测工作也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投入经费、监测设备、监测体系以及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以至于在环境保护方面,许多县区级环境监测管理难以满足其需要。那么,应该如何加强县区级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本文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环境监测数据是国家和地区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编制规划的重要基础内容,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站的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个环境监测站开展日常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要求。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环境监测工作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