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邓博  洪焰  胡俊 《环境保护》2015,(1):79-81
本文以武汉市老工业基地搬迁企业腾退遗留场地开发再利用为切入点,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棕地开发再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制定了棕地再利用环境管理体系的一般程序,包括如何设置场地环境调查与修复单位准入标准、如何开展场地环境调查与修复中的监管工作、如何规范棕地开发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为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基础依据,为其他地区、城市老工业基地转型中的棕地开发再利用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5,43(3)
本文以武汉市老工业基地搬迁企业腾退遗留场地开发再利用为切入点,结合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棕地开发再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并制定了棕地再利用环境管理体系的一般程序,包括如何设置场地环境调查与修复单位准入标准、如何开展场地环境调查与修复中的监管工作、如何规范棕地开发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为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基础依据,为其他地区、城市老工业基地转型中的棕地开发再利用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中外棕地治理与再开发政策、法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棕地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由于政策、法规对棕地治理与再开发可起到很好的引导、规范和激励等作用,它们已成为棕地问题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对美洲和欧洲的几个国家在棕地治理和再开发方面的现行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法律体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与我国棕地治理与再开发政策、法规进行了比较。同时,对我国棕地治理与再开发的政策和法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改造的速度也在加快,但是由于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城市改造往往表现为盲目的重建。天津市在城市的改造中,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城市改造,注重城市景观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成功地对部分城区进行了改造。对城市改造应遵循的生态学理念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生态学原理的运用是解决目前中国城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结合天津市“五大道”和海河改造的实例说明生态学原理在城市改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棕(褐)地数量不断增加,棕(褐)地的存在给周边的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危害;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对于棕(褐)地区域需要进行再开发利用,而棕(褐)地区域在修复治理前后的污染程度需要进行评价研究,为棕(褐)地区域治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文章主要对研究区的棕(褐)地周边的特征污染物即重金属Cu和Cd带来的污染进行评价,对传统的内梅罗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应用到棕(褐)地周边重金属污染评价实例研究中,并利用GI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表示,并分析污染程度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6.
林琪 《环境》2014,(10)
正国际环境科学界将"棕地"作为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而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棕地"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改造方式。"棕地"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Brown Field,也译作"棕色地块",是指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及设施,这些地区的扩展或再开发会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因此变得复杂。如今,国际环境科学界将它作为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而在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棕地"也有着不同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7.
美国棕地治理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棕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阐述棕地涵义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美国关于棕地的法律体系和治理流程,深刻剖析了美国棕地治理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政策,结合我国棕地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关于棕地治理与再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棕地再开发项目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棕地再开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和分类,对主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在项目中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形成一个基于利益相关者合作模式的棕地再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它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理念为指导,有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者协调发展的系统框架和发展体系,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最佳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城市线型建设项目的开发,为避免线型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需利用景观生态学理念全面加强对周边沿线的生态稳定性保护,减少线型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借助景观生态学能够有效地强化线型建设项目的功能性,增强项目的整体美观度,保证建设项目的运营生态性。本文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作用及应用特性,重点探究其在线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区域循环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以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原料、废弃物的互相交换建立生态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有一项基础研究工作,即用环境生态学观点评价城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的一切生活、经济及政治等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而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城市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准确地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能确切地反映出城市生态结构的特征。从而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为合理地设计城市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3):5-12,16
加快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已成为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的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态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具有与生物高度相似的成长性、竞争性、环境适应性、周期性等特征。循环经济作为近些年兴起的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进行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生态学原理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方法对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与空气污染关系进行分析,存在分析准确利率低,效果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灰度关联分析方法。对绿色发展理念下的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与空气污染关系进行分析。首先确定分析数列,包括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其次选用标准化来对两个数列中的因子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计算第三产业发展与空气污染的灰色关联系数,最后再根据灰色关联系数计算二者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与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方法相比,利用灰度关联分析方法对10座城市的第三产业发展与空气污染关系进行分析,平均准确率提高16.3%。  相似文献   

17.
工业废弃地(棕地)可能受原生产活动遗留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棕地再开发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污染调查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价,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土壤修复。用理化分析对首钢搬迁场址进行了土壤污染调查,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风险,分析了污染来源,并提出采用基于环境风险的土壤污染治理模式及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盐城市湿地园林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园林是以湿地为对象的园林形式,为现代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现.在此,以湿地园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外湿地园林的发展概况,论述盐城市湿地园林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学和现代园林建设理论对盐城市湿地园林的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较为详细的阐述其发展的规划目标以及建设的思路与对策,进一步强调湿地园林在建设城市大园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并对湿地园林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环境工程》2022,(4):331-332
<正>儿童期是人一生发展周期中很重要的基础时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很多父母尤为重视儿童期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父母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未雨绸缪,早早地为孩子选好各种课外补习班,如幼儿编程、幼儿英语等,这些补习班从开发智力再到教授技能,将本该轻松愉快的学前教育逐渐催化成小学甚至初高中阶段的教育,这种充满竞争性与功利性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生态学教育理念应运而生。现阶段,学期教育阶段的过早成熟化、竞争性与功利性使幼儿教育不得不做出改变,将生态学教育理念引入学期教育阶段,可以建设和谐健康、开放包容的学前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由薛烨、朱家雄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8月出版的《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一书,为学前教育的生态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研究应用了生态学的原理和生态农业、生物技术及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地对生态工程进行科学地设计和合理的组装,使其成为实用性强、三个效益明显、容易推广的综合生产技术体系。开发出了有机废弃物再利用的多项技术,建立了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