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发光技术在评估废水综合急性毒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生物发生技术应用于冶金类行业废水的综合急性毒性测试中,以发光细菌法替代原有的理化测试方法,废水毒性强弱评估其安全排放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以沈阳冶炼厂为代表的冶金类行业废水毒性呈剧毒水平,其处理后废水在符合废水排放标准的情况下,仍表现为低毒水平。这一问题就引起有关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运用发光细菌法对26个污染源废水样的毒性进行了测定。并以毒性较稳定的HgCl2作参比毒物,使此法所测得的毒性进行定量化,根据水质毒性分级标准,对水样毒性的测定结果进行了评价,属I级低毒的11个,Ⅱ级中毒4个,Ⅲ级重毒1个,Ⅳ级高毒3个,V级剧毒7个。另从辽阳化纤厂五个废水样可以看出距离污染源越近毒性越强,如辽化R320Ec50值5.77%〉辽化水厂Ec50值10.36〉辽化长排泵站Ec50值16.  相似文献   

3.
某公司的电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较高而现有的处理系统对COD的处理效果较差,利用开发的新型MBR工艺对经化学和物化法预处理后的电镀废水进行现场中试。其进水CODcr范围为600-2000mg/L,经过本工艺处理后出水CODcr的平均值降低到67mg/L,平均去除率达到了89.2%。处理后的各水质指标远低于排放标准,可为废水的回用处理创造有利条件且本工艺的运行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很好,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电镀废水的来源、水质状况以及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电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的机理和工艺流程,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该法处理电镀废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陆维国 《环保科技》2005,11(2):32-35
对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废水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得出可用常温下生成铁氧体的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实现电镀废水达标排放和消除二次污染的结论。该应用研究对其他重金属废水的治理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压脉冲电凝技术利用电化学原理,借助外加高电压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对废水中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进行氧化及还原反应,进而凝聚、气浮去除污染物,可以有效地去除电镀综合废水中各种有害污染物。1电凝机电解单元发生的主要反应除COD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价铁离子、氧分子及其其他铁属离子。反应式如下:Fe→Fe2++2e,4OHˉ→2H2O+2O+4e→O2。此种新生态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水中有机或无机化合物,降低水的COD。除CN-阳极上由于放出初生态氧作为氧化剂,氧化CNˉ,将氰根破除…  相似文献   

7.
黄俊丰 《环境》2005,(Z1):18
电镀行业这当今全球三大污染行业之一,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倍受关注.膜处理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近三十年来的国内外实践中不断完善,积累经验,在众多处理工艺中脱颖而出,以其产水回用生产,浓水回收金属的优点,正渐渐取代其他传统的"达标排放"工艺,为节约能源,降低生产能耗及环境保护起到划时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废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废水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得出可用常温下生成铁氧体的方法处理电镀废水,实现电镀废水达标排放和消除二次污染的结论。该应用研究对其他重金属废水的治理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巍 《环境科技》2001,14(3):18-19
1 前 言在电镀生产中 ,尤其是在镀铬及各种铬酸钝化处理时 ,产生大量的含铬废水。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只能是转移金属存在的位置或转变其物理和化学形态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当含铬废水pH值控制在 3~ 4 .5之间时 ,利用活性炭具有的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化学还原等特性 ,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六价铬 ,使含铬电镀废水得到净化。2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活性炭预处理 (对新炭 ) ,废水过滤Cr6+ 被吸附净化 ,以及活性炭再生处理等三个部分。2 .1 活性炭及废水预处理预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和废水两个因素 ,其目的是提…  相似文献   

10.
羊角月牙藻在制药废水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羊角月牙藻(FACHB-271 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作为测试生物,分别采用EC50(半数抑制浓度)、TUa(急性毒性单位)和LID(最低无效应稀释度)指标对某制药厂污水处理站4个工艺节点和总出水排放口的水样进行急性毒性效应评价. 结果表明:地下调节池(工艺节点①)水样EC50为15.12%±3.82%,TUa为6.6,LID为16,为极毒/中毒废水;地上调节池(工艺节点②)水样EC50为15.81%±1.04%,TUa为6.3,LID为16,为极毒/中毒废水;中间沉淀池(工艺节点③)水样EC50为62.12%±3.83%,TUa为1.6,LID为8,为中毒/低毒废水;二级沉淀池(工艺节点④)水样EC50为89.10%±1.43%,TUa为1.1,LID为4,为低毒废水;总出水排放口水样EC50>100%,TUa<1,LID为1,为无毒或微毒废水. 经过各污水处理工艺节点后,制药废水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逐级减弱,并且毒性指标与ρ(CODCr)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研究还发现,采用毒性指标LID表征该制药废水的生物毒性,对废水样品的毒性分辨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1.
电镀废水的资源化技术包括传统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技术等,其中膜分离技术处理具有资源化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管理自动化程度高、无二次污染、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环保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电镀废水危害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问题仍然是困扰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阻力,如何更好的处理好电镀废水的问题,减少其对环境对人的危害,是我们一直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本文旨在找出电镀废水的危害以及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前言电镀废水中的铬主要来自电镀车间的镀槽及钝化槽的洗涤废水。废水的含铬量变化很大,以铬酸根CrO42-和重铬酸根Cr2O72-两种形式存在。饮用含Cr6+产的水可引起人体内部组织的损坏,C产毒性比Cr3+高100倍,长期经消化道摄人的铬盐,可致癌。铬盐还能抑制水体的自净作用;用含铬的水灌溉农作物,铬可富集于果实中,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电镀废水必须经过治理后排放或循环使用,避免对人类及生存环境造成危害。针对电镀废水间歇排放,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沈阳七二四厂对铁法矿务局供电部公司电镀厂电镀废水采用l;bS0a-viauH法处…  相似文献   

14.
八种鱼对某电镀废水急性毒性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八种(12个编号)鱼类做为受试鱼对某电镀废水进行急性毒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鱼类对同一种毒物的急性毒性反应具有差异性,8种试验鱼类表现出4个敏感层次,最敏感类型有四种(红鼻剪刀鱼、马头鳅、虎皮鱼、红绿灯鱼),次敏感型一种(斑马鱼),中敏感型一种(红剑尾鱼),钝敏感型二种(孔雀鱼、青鳉鱼)。同时还看出:三种不同来源的同种鱼对同一毒物的急性毒性敏感度没有很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高压脉冲电凝技术利用电化学原理,借助外加高电压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对废水中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进行氧化及还原反应,进而凝聚、气浮去除污染物,可以有效地去除电镀综合废水中各种有害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明亮发光杆菌毒性试验在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为保障救灾部队及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成都军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成都军区联勤部设在北川的供水站进行了水质监测,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毒性试验测定饮用水的急性综合毒性。结果表明,该供水站出水对生物体的急性综合毒性为低毒。测定结果与pH、氰化物、挥发酚、六价铬、砷、汞、硝酸盐氮等理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有可比性,建议将两类监测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7.
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为保障救灾部队及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成都军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成都军区联勤部设在北川的供水站进行了水质监测,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毒性试验测定饮用水的急性综合毒性。结果表明,该供水站出水对生物体的急性综合毒性为低毒。测定结果与pH、氰化物、挥发酚、六价铬、砷、汞、硝酸盐氮等理化指标的监测结果有可比性,建议将两类监测方法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离子交换法在电镀水中六价铬的回收方面的作用非常的显著,因此,在资源回收方面此方法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回收电镀废水中的六价铬的离子交换法的实验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探讨实验中的一系列的问题,以提高实验应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含氰电镀废水的氯碱法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滕华妹  刘键 《环境科技》2001,14(3):14-15
论述了氯碱法处理含氰电镀废水的基本原理、工作条件的选择和调控。并以实例表明该法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