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V/草酸铁/H2O2法降解苯系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UV/草酸铁/H2O2法、UV/H2O2法和UV/H2O2/Fe2+法的单位电能消耗量(EE/O值)对比了三种方法降解苯系物的能量利用效率,得出UV/草酸铁/H2O2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降解苯系物,而且同其两种方法相比它对电能的利用效率最高;并分析了UV/草酸铁/H2O2法降解苯系物的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2.
上海某化工厂以独居石为原料,生产各种稀土元素和硝酸钍产品,每天排出一千多吨废水,经过处理,放入长江口。废水中含有放射性元素铀、钍、镭,为此,建立一个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及时对排放废水进行有效的监测。本方法利用铀试剂Ⅲ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性能,对废水不作浓集分离,直接在8NHCl(草酸饱和)中,对铀、钍进行比色测定。锆的干扰用草酸掩蔽,稀土和其它杂质离子的干扰用加六偏磷酸钠溶液校核的方法来消  相似文献   

3.
稀土萃取分离废液中的盐酸和草酸,难以用传统的酸碱滴定法分别测定。这对废液的监测及回收利用带来很大困难,线性滴定法,是解决混合酸同时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目前,一般用于一元酸(或各级离解常数差异较大的多元酸)混合体系的测定,其数学处理及程序设计都较复杂,实际样品的分析也较少见。基于电荷平衡理论,笔者导出了同时测定一元强酸和二元酸的线性滴定公式。公式简单、编程方便,且机上运算快。能很好地用于稀土萃取分离液中盐酸和草酸的同时测定。线性滴定公式的推导设HCl和H_2C_2O_4的摩尔浓度分别为C_1和C_2(mol/l); NaOH的浓度为C_B(mol/l); 试液体积为V_O(ml); 逐次加入NaOH的总体积为V(ml)。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了草酸浸出赤泥中铁和铝的过程,探究了草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对铁和铝浸出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实验优化浸出过程,同时采用太阳光照射草酸浸出液,将草酸铁还原成草酸亚铁沉淀,实现浸出液的回收再利用。结果表明:回归方程模型显著,草酸浸出赤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草酸浓度为0.30 g/mL,液固比为14∶1,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50 min。在此条件下,铁和铝的浸出率分别为87.76%和74.60%。太阳光照射催化浸出液420 min内,总铁含量从1.152 g/L下降至0.173 g/L,85%以上的草酸铁以草酸亚铁沉淀形式得以回收。再通过调节pH,过滤及蒸发结晶后可回收滤液中的铝和草酸。这为赤泥中铁和铝的回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选择。  相似文献   

5.
应用国标纳氏比色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氨氮,文献报道水样中锰离子会产生较大干扰,但对此干扰的化学消除方法尚未见报道。该文就不同水质含锰对氨氮测定的影响做实验探讨,提出采用草酸-硫酸锌-氢氧化钠混合共沉淀法预处理含锰水样,进而消除了氨氮测定时锰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张静  杨忆新  马军  汤黎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6):1457-1462
采用溶胶凝胶的方法制备CoOx-TiO2催化剂,对臭氧流量、催化剂投量、反应温度、草酸初始浓度、pH值等影响草酸去除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值对草酸的去除率有显著的影响,溶液初始pH值为3时,草酸具有去95.7%的最高去除率.催化氧化过程中草酸被彻底矿化为CO2和H2O.通过叔丁醇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SR)证明,在催化过程中有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但羟基自由基并不是主要的氧化剂.草酸可能首先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或者络合,然后被羟基自由基或者臭氧分子直接氧化.  相似文献   

7.
Palin滴定法测定二氧化氯水溶液中的氯,其结果偏低,推算的氯含量偏高且不稳定。这是由于除氯而使用的氨基乙酸与二氧化氯反应引起的。用草酸代替氨基乙酸,结果准确而且重现性好。二氧化氯含量为3.5—15毫克,氯0.1—0.3毫克的溶液,测定标准误差为0.01毫克。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乙醛酸对铬胁迫下李氏禾幼苗生理生化、草酸分泌及铬吸收量的影响,并考察了乙醛酸对李氏禾体内草酸合成的调控,进而促进李氏禾的铬耐受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铬胁迫下,经0.1mmol/L乙醛酸处理,李氏禾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相比对照组有所降低,李氏禾叶部总草酸含量为对照组的151%~328%,并且在铬浓度为0.2~0.8mmol/L时,增加的草酸以不溶性草酸为主,其含量为对照组的166%~193%;在一定Cr3+浓度胁迫下,添加乙醛酸能促进李氏禾体内草酸的合成,使得铬更易于与草酸结合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铬络合物,进而提高植物对铬的耐受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湖南、广西某As和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草酸和EDTA为淋洗剂,研究其在污染土壤样品中的淋洗情况,探讨淋洗剂浓度、淋洗温度对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洗剂为0. 3 mol/L的草酸对As淋洗率最好,洗脱率达到90%; 0. 02 mol/L EDTA对Cd淋洗率最好,洗脱率达到70%;采用正交实验探讨了草酸和EDTA联合对土壤样品淋洗效果的影响,草酸和EDTA组合淋洗As和Cd的洗脱率分别为80%和50%。草酸和EDTA单一淋洗效果优于组合淋洗,草酸和EDTA在土壤重金属淋洗过程中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AFS—23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饮用水中的铅;[方法]在酸姓介质中,以铁氰化钾为氧化剂,草酸为掩蔽剂,盐酸溶液(0.24moL/L)为载流,先将样品中pb2+转化为pb4+,pb4+与硼氢化钾反应生成挥发性铅的氢化物pbH4;以氩气为载气将氢化物导91.3%~102.0%;[结论]用本法测定饮用水中铅,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线性关系好、检出限低、重复性好、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1.
以8 W黑光灯为光源,γ-FeOOH为催化剂,加入草酸构成光化学Fenton体系,研究了这一体系中橙黄Ⅰ的光化学脱色动力学;考察了橙黄Ⅰ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草酸初始浓度对橙黄Ⅰ光化学脱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能显著促进橙黄Ⅰ的脱色与降解,橙黄Ⅰ光化学脱色一级动力学常数随草酸浓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佳草酸初始浓度为1.8 mmol·L-1;溶液pH值的变化也显著影响橙黄Ⅰ的脱色.光化学反应过程中Fe2+和总Fe的浓度也随草酸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8W黑光灯为光源,γ-FeOOH为催化剂,加入草酸构成光化学Fenton体系,研究了这一体系中橙黄I的光化学脱色动力学;考察了橙黄I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草酸初始浓度对橙黄I光化学脱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能显著促进橙黄I的脱色与降解,橙黄I光化学脱色一级动力学常数随草酸浓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佳草酸初始浓度为1·8mmol·L-1;溶液pH值的变化也显著影响橙黄I的脱色.光化学反应过程中Fe2+和总Fe的浓度也随草酸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地下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金属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可以共同还原降解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Cr(Ⅵ)。通过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体系组分、初始pH值、有机酸浓度、金属离子浓度)下,Cr(Ⅵ)的还原转化效果及其规律,确定了最佳反应组合,并探讨了Mn~(2+)对草酸还原Cr(Ⅵ)的强化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通过对比5种常见的小分子有机酸和5种常见的金属阳离子,确定了Mn~(2+)/草酸对Cr(Ⅵ)的还原效果最为显著;Mn~(2+)和草酸同时存在的反应体系中,Cr(Ⅵ)的还原反应分为缓慢诱导期和自动加速期,两个阶段均符合拟一级动力学;随着反应体系初始pH值的增大,Cr(Ⅵ)的还原反应速率逐渐减小;草酸和Mn~(2+)浓度分别上升时,明显加速了Cr(Ⅵ)的还原;在Mn~(2+)/草酸反应体系中引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Mn~(2+)强化草酸还原Cr(Ⅵ)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3次Cr(Ⅵ)循环还原试验,证实了Cr(Ⅵ)还原过程中Mn~(2+)/草酸/Cr(Ⅵ)和Mn~(3+)/草酸/Cr(Ⅵ)两种中间体络合物的重要作用,并且测定了Cr(Ⅵ)还原的最终产物为Cr(Ⅲ)。该研究结果对揭示地下环境中铬的形态变化及其迁移转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用生产草酸产生的废草酸泥渣,通过采用以加热转化,硝酸溶解提取,重铬酸钠合成为主要步骤的制备新工艺,用草酸泥渣制得了铬酸铅.对用草酸泥渣制备铬酸铅的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本文着重研究了原料粒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硝酸用量等因素对产品产量和铬酸铅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剩余污泥脱水性能,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草酸、壳聚糖和CaO各因素的影响水平范围,基于响应曲面优化法建立了污泥滤饼含水率预测模型,通过粒子群算法计算污泥滤饼含水率预测模型,优化草酸、壳聚糖与CaO联合调理污泥脱水的最佳配比,并分析了污泥调理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变化特性,深入解析了污泥脱水的关键机制.结果表明,草酸、壳聚糖与CaO联合调理污泥能明显提高污泥脱水性能,调理后的污泥滤饼含水率为64.017%,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377,0.029,0.040g/g;模型拟合度良好(R2=0.9651),方差分析表明草酸对于污泥滤饼含水率的影响为主要因素;草酸投加量与溶解型EPS(SL-EP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紧密型EPS(TB-EPS)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该研究成果可为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提高提供技术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γ-FeOOH-草酸系统中橙黄I的光化学脱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8 W黑光灯为光源,γ-FeOOH为催化剂,加入草酸构成光化学Fenton体系,研究了这一体系中橙黄Ⅰ的光化学脱色动力学;考察了橙黄Ⅰ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和草酸初始浓度对橙黄Ⅰ光化学脱色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酸能显著促进橙黄Ⅰ的脱色与降解,橙黄Ⅰ光化学脱色一级动力学常数随草酸浓度的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佳草酸初始浓度为1.8 mmol·L-1;溶液pH值的变化也显著影响橙黄Ⅰ的脱色.光化学反应过程中Fe2+和总Fe的浓度也随草酸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比较研究了几种草酸铁络合物体系对两种酞酸酯DBP和DEHP的光催化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草酸铁络合物和草酸铁络合物/H2O2体系在遮光条件下对DBP和DEHP没有降解作用.在中性pH值条件下,DBP和DEHP在几种反应体系中的降解速率依次为:UV/草酸铁络合物/H2O2>UV/H2O2>UV/草酸铁络合物>UV>太阳光/草酸铁络合物.UV与草酸铁络合物对DBP和DEHP光降解的协同作用不强,增强因子f分别为1.20和1.07.UV、草酸铁络合物与H2O2的对DBP光降解协同作用也不明显,增强因子f=1.18. UV与H2O2对DBP光降解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增强因子f=8.78.  相似文献   

18.
秦玉楠 《环境保护》1991,(11):21-22,26
前言目前,工业上生产草酸的途径有二:一是以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先制成甲酸钠,再经脱氢、酸化,尔后制成草酸;二是以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二糖或单糖)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先制成草酸钠、草酸钙,尔后再制成草酸。这两条途径相比,后者具有原料易得、工艺条件不苛刻、设备简单、投资少的优点,但存在草酸收率低、耗碱量大、生产成本较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草酸是大气环境中重要的二羧酸,可以与多种非吸湿性的多价金属形成草酸-金属络合物,并对生物健康和大气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众所周知,光化学反应可以促进草酸的形成. 然而,考虑到草酸与重金属(Heavy Metals, HMs)潜在的络合反应,草酸与HMs颗粒的混合态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本研究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对南京市大气中含有草酸的HMs (Fe、Cu、Pb、Zn) 的粒径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与采样期间获得的整体颗粒相比(17.16%),HMs中草酸的数分数(Number fractions, Nfs)更高(29.88%). 草酸在各类HMs中的Nfs值分别为20.84% (Fe)、45.59% (Cu)、37.16% (Pb)、36.51% (Zn). 此外,草酸与Cu ( r = 0.53 )、Pb ( r = 0.55 )和Zn ( r = 0.79 )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这可能归因于它们在环境中可以形成草酸-重金属配合物. 值得注意的是,Fe与草酸在白天(r = 0.29)和夜间(r = 0.71)的相关性差异明显,这可能是因为Fe-草酸配合物在白天发生光解和Fe驱动的Fenton反应有关. 此外,气溶胶酸度(Relative acidity, Ra)和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对形成草酸-重金属配合物也有影响. Ra的增强可能抑制草酸-重金属配合物的形成. 当RH > 70%时,RH增大可能促进草酸-重金属配合物的形成. 本研究为评估草酸在HMs中的增强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同时提高了我们对大气环境中存在的草酸汇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低纬度地区山地冰川有机酸记录的研究是目前国际冰芯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之一。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为一中纬度山地冰川。对其冰芯的草酸根含量的分析显示,其冰芯所记录的过去43 年草酸根变化的总体特征是在一个背景值基础上存在着含量的突变峰值。草酸根的背景值含量在1 ng/g左右,在部分冰芯段,其含量甚至低于测试分析的检测限;而大多数草酸根峰值的含量都达到或超过了10 ng/g。草酸根的平均含量为3.6 ±9.2 ng/g ( x±1σ, N=534),其中70%以上由峰值构成。50年代后期是草酸根的一个低值期,平均含量略高于本底值;至60-70年代达到最高值,平均含量为5.0ng/g;80年代草酸根平均含量又下降到接近50 年代后期的水平;至90年代回落到本底值附近。草酸根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活动对大气所造成的污染。其过去43 年平均含量的变化大致与中国西部工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历程相一致,是西部区域大气污染变化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