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水社会循环中的水质安全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水循环及水质保障是水的社会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关键要素之一.城市水社会循环涉及到水的开发、传输、处理、使用、资源化、排放等多个过程,涉及非均相环境体系中的多种微界面效应.本文针对城市水社会循环中水质安全保障问题,分析和探讨了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再生水风险控制和城市水体水质修复等科学和技术进展,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能够对本期的环境微界面专题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障城市二次供水的水质安全,本文在对我国城市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建立了城市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件的事故树,通过对该事故树进行分析,找出了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和运营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障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水源地作为城市饮用水的源头,是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基础。水源地安全保障包括基于水源地安全状况的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评价方法、基于水源地污染源削减和水质保护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护区划分方法、基于饮用水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处理的污染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本文以秦皇岛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为例,初步构建了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可为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水库的供水功能日渐重要,水库水质安全已经成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库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保障水库水质安全日趋紧迫。水库水质安全保障需从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水库生态系统恢复和突发事故应急等多方面着手。本文结合长潭水库情况,全面分析水库水质安全的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保护城市水源地,保障水质安全,按照市政府要求,结合商洛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今年以来就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了调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了思路和对策,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供水是城市资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在供水保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形成了"两江并举、三足鼎立"的供水格局,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在水量、水质、水系沟通方面尚存不足。文章通过分析上海水资源量、供水现状及主要问题,借鉴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供水安全战略,对上海城市供水安全提出了战略建议,以增强上海城市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支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是就地可取、稳定可靠的城市第二水源.再生水饮用回用(补充水源)技术经济性可行,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构建可持续水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复杂系统特征的非传统供水工程,再生水饮用回用的关键是保障水质安全稳定和系统可靠高效运行,因此需要构建包括水质安全管理、健康风险评价和多重屏障工程措施在内的安全保障体系.水质安全管理方面需建设包括制订科学的饮用回用水质标准和再生水处理工艺要求,建立针对再生水处理工艺和饮用回用全系统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管理(HACCP)体系,并加强水质安全监管和认证.健康风险评价方面需开展全方位、统筹性和持续性的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风险评价方法.工程措施方面需建设包括源头控制、再生水厂净化、环境缓冲和饮用水厂净化在内的多重屏障系统,以确保水质安全.在多重屏障系统中,再生水厂是保障饮用回用水质安全的核心环节,“反渗透-高级氧化”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是再生水处理的可行工艺.今后需深入、持续开展新兴高风险污染物控制技术、再生水环境储存和饮用回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美国2006~2011年水环境保护战略规划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美国EPA向国会提交了《2006~2011年环境保护战略规划》。其战略目标之二为"清洁安全的水",主要涉及了保障用水安全、保护水质、加强科学研究三大目标。其中,保障用水安全包括了饮用水安全、鱼类和贝类食用安全、游泳安全三个子目标;保护水质领域包括了改善流域水质和改善沿海、海洋水质两个子目标。围绕这些目标提出了具体战略指标和相应的实施措施,为实现"清洁安全的水"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其规划编制思路和规划重点任务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污水厂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时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宁波市某污水厂再生水回用于河道的生态修复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集成技术对再生水进行净化及自然修复,研究其对再生水常规水质指标、水体综合生物毒性及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河道生态修复措施对稳定再生水水质的效果明显,主要水质指标保持稳定并达到功能区水质要求,再生水水质毒性降低,河道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及生物密度也均明显增加,有效降低了再生水补水时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对保障城市内河活水流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的微污染治理与城市供水水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亮 《环境保护》1997,(1):15-16
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下降使城市饮用水供水安全受到威胁。本文针对我国城市供水水源微污染现状,介绍了常用的微污染的治理方法。并对水源保护、饮用水处理技术、饮用水水质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保证城市供水安全的措施,对城市安全供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生活饮用水质安全的角度评价了鞍山市供水水质的安全现状,分析了鞍山市供水水质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探讨了影响水质安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鞍山市水质安全的保障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国内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水质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必须随之提高,加大对水质分析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成本投入,从而引进更为先进的水质分析仪器设备,以此来提高水质分析工作的质量,同时还需要深入分析会对水质分析质量造成影响的各类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而更好地保障水质分析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安全预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安全预警技术框架,确立了水库水质安全警度和参数及指标。为水库水质安全和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贾宁  董欣  宁雄  刘毅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6):1905-1912
快速的城镇化使城市间距不断减小,上下游城市间水质的相互影响愈发显著.本研究提出基于水质的城市安全距离概念,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水质模型的城市安全距离量化方法,并选择长江沿岸相邻的芜湖、马鞍山两市为案例,评估未来两市建成区扩张后城市间距的安全性,计算两市建成区的最小安全距离.结果显示,2020年芜湖与马鞍山4.6km的间距属于安全距离,能够保证下游城市马鞍山上游控制断面地表II类的水功能要求.但与2010年相比,控制断面水质变差,COD与氨氮浓度分别提高了29.2%与23.2%.为了保证控制断面的水功能要求,芜湖与马鞍山两市的最小安全距离为3.2km.  相似文献   

15.
水源地污染治理是保障城市饮水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调查分析崂山区饮用水源地环境现状,采用水质评价和富营养化评价对崂山区饮用水源地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并对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治理提出了建议对策。本研究可为类似地区水源地污染物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纵观天下     
<正>生态环境部发布3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重庆市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数据显示,2018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总体水质为优,15个监测断面水质均为Ⅱ类;长江支流总体水质良好,114条河流196个监测断面中,Ⅰ类-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1.1%、12.7%、3.1%和3.1%;水质满足水域功能的断面占86.7%。6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有效保障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7.
水是万物生长之源,经济在发展,生活水平在提高,饮用水的水质指标也在更新,人们对于水源地的关注程度显著上升,为了更好的保障人们生活饮用水水质的安全,需要对水源水质有一定的了解,并加强对于水质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多种作用,如保持水土、涵养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现如今,我国部分城市水体出现黑臭现象,水环境严重恶化。基于此,本文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同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治理方法与策略,以此改善城市水质,进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其评价--以湖北省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资源安全作为资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在于保障水量的稳定供给、水质的有效保护和水灾害威胁的化解.水资源安全评价可以从水量安全评价、水质安全评价和水灾害防治安全评价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3年-2008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对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及趋势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较好,水质逐年改善,冬半年水质优于夏半年,湖库型水源地未出现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不同水体类型水源地中,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最好,河流型水源地次之,湖库型水源地水质较差。本文针对福建省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及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为领导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