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GIS的太湖水质及营养状态分区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家环保部太湖流域环境监测网中心站1994-2000年的水质监测的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别对太湖进行了单因素水质评价分区和多因素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与分区,结果显示太湖水质基本在Ⅳ类以上,污染较严重,太湖已全面进入富营养化状态,重富营养化区位于太湖北部,面积为5.9%,主要分布在五里湖、梅梁湾,竺山湖;中度富营养化区在西部岸边带和中北部岸边带地区,面积为33.2%;轻度富营养化区从太湖湖心向东到东太湖,面积最大,占6 O.9%.整体上呈现自北而南、自西向东从重度富营养程度向轻度富营养程度扩散的趋势.研究结果为太湖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确定太湖的重点治理湖区应是太湖北部的五里湖、梅梁湾、竺山湖和贡湖湾的西北部,同时太湖富营养化治理应注重控源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试论太湖富营养化的发展、现状及治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述了太湖富营养化的原因、发展与现状,并从多方面提出治理对策。首先要多角度控制污染源.其次要尝试蓝藻打捞、底泥疏浚、生物调控综合治理,最后要治理与管理相结合,改革太湖流域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为太湖富营养化的治理提供多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及区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区域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东部平原地区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重点湖泊富营养化的演变过程(列举东湖、淀山湖、巢湖和太湖),阐述东部平原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态及区域特征,并对富营养化区域政策及产业作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区域对策和建议,为寻求生物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演变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结合多年来对太湖的实地调查研究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综述太湖近几十年水体体富营养化演变趋势,其主要表现为N,P营养盐的增加,水华的频繁显发,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等,并就近期开展的太湖营养化及其防治的研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原因与管理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泊泄洪能力与供水能力。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与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管理所造成的。洪涝问题则是由于流域下垫面的急剧变化导致洪峰提前和洪峰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6.
阚灵佳  万红友  武燕杰 《环境科技》2007,20(Z2):136-139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太湖流域的GDP总值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众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已导致太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特别是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情况日趋严重,分别从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2个方面分析了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并针对这2个方面从外源控制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及治理的办法,阐述了控制及治理等方面现有的不足,并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富营养化问题正在污染地球上宝贵的饮用水资源。因此,防治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是全球的一项紧急任务。早在上个世纪,很多欧洲国家在富营养化的控制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尤其是对欧盟的立法与国家政策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综合政策。中国太湖也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文章选取荷兰和英国作为案例分析,通过与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的对比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对太湖水域的该问题的缓解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地面高光谱遥感评价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分别于2004-06和2004-08在太湖的21个固定监测站点进行原位水质取样分析和波谱实测,进而利用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评价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状态.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为营养状态指数(TSI).首先,根据太湖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用分析模型的方法建立水体反射率模拟模型,进而用求解优化函数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反演叶绿素a浓度;其次,利用反演的叶绿素a浓度,计算采样点位的营养状态指数,并利用ArcView软件进行插值,制作太湖富营养状态评价图.结果表明,2004-06和2004-08太湖富营养化程度差  相似文献   

9.
太湖底泥的空间分布和富营养化特征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太湖是一个大型的浅水湖泊,周围有数十条入湖河流,陆地风化物质被携带入湖即形成了底泥,由于湖底地形的差异。底泥在湖中的分布并不均匀,根据浅地层剖面仪的测量,在湖的西部存在一条南北向分布,宽度不等的古河道,底泥主要分布于古河道,在湖的沿岸和东太湖也有分布,根据估算,太湖底泥的蓄积量约为13.5亿m^3。太湖周围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二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湖泊的富营养化,太湖底泥中的营养元素不断增高,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水体释放,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引起连续多年春夏季节的蓝藻爆发,经过政府的源头控制和治理。目前富营养化状况初步得到遏止,并有改善的迹象。但底泥中的营养元素可以在很长时间内释放,因此富营养化的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农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中排放的氮、磷对太湖富营养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太湖周围农村面源污染源头氮、磷控制是控制其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本文分析了目前太湖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列其融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不同面源污染处理工程应采取的融资模式,列于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富营养化问题正在污染地球上宝贵的饮用水资源.因此,防治和解决富营养化问题是全球的一项紧急任务.早在上个世纪,很多欧洲国家在富营养化的控制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尤其是对欧盟的立法与国家政策方面的研究.目前,很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综合政策.中国太湖也面临着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文章选取荷兰和英国作为案例分析,通过与太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的对比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对太湖水域的该问题的缓解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太湖水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近几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太湖大部分水域水质已不能符合地面水Ⅲ类标准,以中-富营养和富营养型水体为主,近几年来富营养化程度在加剧,范围仍在扩大。通过对太湖富营养化原因以及水质污染成因分析,提出了太湖水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8年-2003年每月对太湖9个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地改善了TP、TN、CODMn等主要污染指标,但,IP还是超过地面水环境3类标准,TN、CODMn单项指标指示水体为中一富营养化状态。引江济太对太湖局部水域(主要是贡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质由4类水体上升至3类水体,并对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同时引入清水,流域水生态系统才能最终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4.
太湖之水何时清──太湖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区域性控制对策陈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一、引言:太湖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太湖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较好,农业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人口和城镇密集的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太湖是流域内的...  相似文献   

15.
太湖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详细阐述和分析了太湖水质状况、太湖富营养化的污染成因,提出了太湖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环太湖不同性质河流水体磷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解不同性质河流对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于2009年2月(枯水期)、2009年5月(平水期)、2009年8月(丰水期)对环太湖三类9条河流中不同形态磷的沿程和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磷(TP)、溶解性总磷(DTP)和溶解性反应磷(SRP)质量浓度随枯、平、丰水期而呈降低趋势,可酶解磷(EHP)质量浓度随着枯、平、丰水期藻类生物量的升高而升高.受生活污水影响的河流水体中各形态磷的质量浓度都是最高的,但由于此类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水体自净能力很好,其对太湖富营养化的影响最小.受工业废水影响河流在与太湖交界处各形态磷的质量浓度最大,对太湖富营养化的影响也最大.入湖河流的EHP质量浓度多数情况下远远高于SRP质量浓度,EHP对太湖蓝藻的暴发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太湖重点污染控制区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3  
太湖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如何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当地政府和科技人员的紧迫任务。笔者通过对太湖近15 a来水质发展趋势及污染物来源的分析,提出了太湖污染治理的重点污染控制区及相应的治理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8.
风浪扰动下的太湖悬浮物实验与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逄勇  庄巍  韩涛  李一平  翟金波 《环境科学》2008,29(10):2743-2748
采用太湖湖区底泥,根据波浪水槽实验总结了各种扰动强度下太湖底泥的起动切应力.波浪水槽可以系统地模拟太湖常见的波浪强度.通过实验确定了太湖底泥的临界切应力为0.050 Pa,采用国外先进的FVCOM模型计算模拟了太湖流场和悬浮物分布并和太湖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较为合理,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由于目前太湖的野外监测资料存在较明显的时空不一致性.模型参数率定的精度受到了较大影响,太湖悬浮物与太湖底泥的内源释放以及水体的透明度有较大关系,因此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太湖的悬浮物规律对太湖的富营养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从汤溇西侧离岸约2 km的太湖中取水,作为新建40万m3/d水厂水源的背景下。课题组从取水口附近太湖水质现状监测、富营养化水平分析及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等方面入手,为项目水资源论证提供水质可行性依据:水质安全可控、变化趋势稳定。  相似文献   

20.
以浮游植物评价太湖春季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琪 《环境导报》2000,(2):32-35
通过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学的研究 ,对太湖春季水质污染及富营养化进行总评及分区评价。就太湖总体而论 ,藻量均值达 2 88× 1 0 6个细胞 /L ,硅藻指数 1 1 0 ,污染指示种占 58 8% ,各样点多以蓝藻 (微囊藻为主 )占优势 ,其分布频度达 1 0 0 % ,多度达 6 5 5% ,表明太湖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与过去同期太湖浮游植物的调查资料对比表明人为富营养化进程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