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问:门窗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对采暖能耗有多大影响?答:在采暖住宅建筑中,通过门窗的传热热损失与空气渗透热损失相加,约占全部损失的50%左右,其中传热和空气渗透约各占一半。因此,门窗的保温性的气密性对采暖能耗有重大影响。应该指出,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原来广泛采用的单层和双层钢窗保温性和气密性都较差而引起的。这种门窗已不能适应舒适和节能的要求,必须尽快以功能、质量、保温性和气  相似文献   

2.
<正>问:节能建筑对于房屋住户有哪些好处?答:(二)住节能房维持费用低首先,节能房由于保温隔热好,不但冬暖夏凉,更由于热量不易散失,"冷气"易于保持,供热和制冷的能量可以大大降低,相对于不节能的建筑,采暖和降温费用可以相应减少。现在北京市已有相当一部分住户购买新房后,自己将阳台栏板加强保温,并将门窗玻璃改成中空玻璃,可见住户的建筑节能意识在逐步增强。其次,新建的集中供暖节能建筑都按可分室调节温度进行设计,住户可以根据不同房间不同时间的使用情况,对室温进行调节,达到既保证舒适度,又避免了浪费,住户的主动性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3.
<正>问:建筑节能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好处?答:(一)有利于节能建筑技术与产品发展1.在建筑物和管道、风道上应用的各种保温、隔热材料;2.外墙保温、隔热复合技术及产品;3.屋顶保温、隔热技术及相关材料、制品;4.各种不同材质门窗的保温、隔热技术及产品;多层玻璃中空玻璃、充气镀膜玻璃;密封技术与遮阳与换气技术和设备;5.节能建筑的优化设计以及节能设备的优选与集成。(二)有利于采暖、降温技术与产品发展1.适应各种不同能源的供热、制冷技术与设备;  相似文献   

4.
<正>气密、水密、隔音、保温、隔热推广和应用建筑节能门窗,要选择符合所在地区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及其实施细则的节能型门窗。节能门窗重点开发和推广下列技术: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全周边高性能密封技术。降低空气渗透热损失,提高气密、水密、隔音、保温、隔热等主要物理性能。在密封材料和密封结构及室内换气构造上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正>(五)问:节能建筑对于房屋住户有哪些好处?答:(一)节能房舒适健康。首先由于加强了外墙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改进了门窗的热式性能和密闭性,使得冬季供给室内的热量不容易散失,夏天室外的热能不容易侵入,绝大部分时间可以不开空调室温就得以保证,舒适度大大提高。其次,由于外墙和门窗的结合更加严密,门窗设置了双层、三层玻璃,使隔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I0007-I0007
<正>本刊讯:目前,我国多地区雾霾已成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的健康生活因此受到影响。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消除产生雾霾的根源,节能需求迫在眉睫。在建筑节能领域,建造"冬免供暖,夏免空调"的超低能耗节能建筑——被动式房屋,为减少雾霾寻求新的突破口。现在,我国已经自主研发成功并获得德国专利的太阳能地暖地板一体化技术、航材三玻高保温节能窗技术以及被动式节能建筑模块房的一系列节能技术,已应用于被动式生态建造上,使长期零能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自建的居民住宅多采用砖混结构,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节能处理,墙体及屋顶保温隔热性能差,门窗气密性不佳,因而由采暖或制冷过程造成的能耗浪费严重。文中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成因分析,并对建筑围护结构中能耗损失比例较大的外墙、外门窗、屋顶和楼梯间隔墙等建筑构件,结合建筑本身实际状况,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出了节能改造的具体方案。通过调查对比发现,改造后的建筑在节能效率方面比改造前有了显著的提升,改造技术可操作性强,性价比高,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绿色节能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铁路企业沿线多为小型房屋建筑,目前用燃煤方式供暖,热效率低,运行环境差,严重污染环境并且需要人工操作.采用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光电供热技术,代替原有的燃煤炉或小型燃煤无压热水锅炉,能满足供热要求.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供热可以完全放弃原有的燃煤供热方式,是目前解决小型建筑采暖问题重要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市住宅供暖发展速度较快任务艰巨,但采暖收费率低一直是困扰供热企业的一大难题,此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受多年计划经济下福利供热带来的影响,二是与目前按住房面积采暖收费有一定关系。按住房面积收费,容易出现当室内供热温度很高时,用户宁可开窗户也不进行温度调整(因为是包干式收费)的现象,很容易造成能源浪费。为此,国家建设部提出逐步实现按热量收费。这将对室内采暖系统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此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问:建筑保温和隔热有何区别?答:建筑保温通常是指围护结构(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在冬季阻止由室内向室外传热,从而使室内保持适当温度的能力。隔热通常是指围护结构在夏季隔离太阳辐射和室外高温的影响,从而使其表面保持适当温度的能力。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传热过程不同。保温是指冬季的传热过程,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副市长陈质枫在“全国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天津分会场的讲话中对建筑节能提出三点要求: 1 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紧迫感,加强墙改和建筑节能工作指导从我市的具体情况看,实心粘土砖的年产量仍有24亿块,每年毁田2 6237km2,耗煤31万t。虽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地处欧洲大陆内部,纬度较高,冬天非常寒冷,德国人有着自己的一套取暖方式。德国的房屋热损耗数据中,屋面损失25%的热量,墙体损失35%的热量,大门损失10%的热量,基础损失15%的热量,窗户损失10%的热量。而在我国,门窗的热损失占50%以上,尤其为了美观,窗户越变越大,浪费的能源也就越多。  相似文献   

13.
<正>室外遮阳:在建筑物外墙、幕墙、屋顶或外门窗部位,通过应用各种不同的遮阳材料以及遮阳方式,来满足建筑的保温、隔热、隔音降噪、光线智能化控制等一系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2015年9月20日,为推动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创新工作,由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创新联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共同主办的"2015国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高峰论坛"将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河北省的中国门窗城举办。占地2600亩的中国国际门窗城,是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与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能源消耗“双控”与燃煤替代供热清洁化、集中化成为必然趋势。清洁供暖效益评价研究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性问题,涉及技术、财务、经济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目前,有关供热模式评价一般集中在经济和技术视角,难以系统反映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等深层次问题。以空气源热泵、燃气锅炉和浅层地热能为主多能互补的供暖方案为评价对象,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基于DPSIR模型构建清洁能源供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POS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评价西安市商业建筑清洁能源供暖方案综合效益和D-P-S-I-R子系统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经济、技术和投资环境等条件允许情况下,应优先实施以浅层地热能为主的多能互补供暖方案,依次实施煤改电和煤改气方案。进而提出关中地区清洁能源供暖监管体系对策建议,以供决策者和投资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凭借其供给量丰富和清洁度高的优点,在我国建筑空调和供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提出一种将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风冷热泵、氨吸收式热泵、和板式换热器组合供热的新型系统。针对天津地区某教学楼建筑,对原有供热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增加了板式换热器和电动三通电磁阀,提出了不同工况下的运行策略。通过实测运行数据,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对比优化前后的系统耗电量,优化后系统更加节能;同时进一步定量分析了优化后系统与常规能源系统相比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7.
针对建筑门窗环境噪声的隔音问题,根据声波在门窗材料中的传播机理,利用传递矩阵法和边界条件建立了声波在层状材料的声透射系数数学模型,研究了环境噪声垂直入射在层状门窗材料中的声传播特性。以单层门窗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到当单层门窗厚度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此时环境噪声门窗隔声效果最差;当声波频厚积为门窗材料声速与厚度乘积一半的整数倍时,此时环境噪声门窗隔声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正>问:节能建筑有哪些主要优点?答: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冬暖夏凉有利于身体健康;2、可以减少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运行费用;3、节约国家能源消耗,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4、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问:节能建筑一般能节约多少采暖供热费用?答:(一)满足如下条件"节能建筑"的初步测算结果。1.房屋南北朝向无遮挡;2.建筑物体型系  相似文献   

19.
铝塑共挤门窗是将铝衬与塑料结合的复合材料新型门窗,两种不同材料的复合使得新型门窗兼容了金属门窗的高强度和塑料门窗的保温性优点。铝塑共挤门窗具备保温性好、强度高、节约材料和制造能耗低的优点。因此铝塑共挤型材窗逐步替代断桥铝型材窗和全面替代传统的塑料窗、塑钢窗是市场的必然走势。  相似文献   

20.
<正>(二)问:节能建筑有哪些主要优点?答:1.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冬暖夏凉有利于身体健康;2.可以减少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运行费用;3.节约国家能源消耗,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4.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问:节能建筑一般能节约采暖供热费用多少?答:(一)"条件"满足如下条件原"节能建筑"的初步测算结果。1.房屋南北朝向无遮挡;2.建筑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