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通河年总流量约25.5亿立方米,而青海、甘肃两省都企图将大通河有限的水利资源引至非大通河流域.甘肃省已建和拟建的“引大”工程有引大入秦工程、引大济西工程、引大济黑工程;青海省拟建的“引大”工程有引大济湖工程、引大济湟工程.上述“引大”工程拟从大通河调往其他流域的水量达24.96—28.31亿立方米.由此产生如下忧虑:生态环境恶化、河谷工农牧业水源枯竭,河谷内外民族关系恶化.为避免产生大通河谷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证了在石头峡水库和黑泉水库联合作用及调度的情况下,根据石头峡水库规划设计方案中的有关参数,提出优选结果.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更好地发挥“引大济湟”调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及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1997年以来,华北北部地区持续六年严重干旱,天津市的主要水源地潘家口水库2000年上半年,来水总量仅为1.82亿立方米,相当于历史最枯年份1981年同期来水量的43%。为此,2002年11月国务院决定再次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虽然天津市历史上曾有过5次引黄济津调水工程,但对学生来说,却极少经历。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绿色沙龙”成员学校的学生,成立了“引黄济津科学考察队”,对引黄济津沿线水质进行实地考察。实施过程“引黄济津水质考察”活动,从2002年6月开始,至2003年2月结束,历时9个月,分4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全面推行环境保护新五项制度之一——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一九九二年三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青海省环境保护局举办了第一期《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技术培训班。天津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韩修娥、工程师朱一石同志应邀前来授课。来自沿湟流域八县一市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占污染负荷百分之六十五的四十九个企事业单位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共计七十一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全面推行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青海省湟水流域首批十二家企业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于1992年8月4日通过审查。由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及企业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审查会在认真听取了省环保局污染管理处关于湟水流域开展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十二家企业申报登记情况的介绍后,对十二家企业申报登记表进行了认真审查和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首批十二家企业排放水污染物申报登记表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填报要求,同意通过审查。同时要求排污单位应通过申报登记工作,加快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引水至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青海省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将产生良好影响。(1)黄河青海段的水资源可增加43.3%—84.4%;(2)改善水环境,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得到控制;(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7.
为动员全社会力量认真贯彻执行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最近,青海省环委会在西宁召开由全体委员和湟水流域内市、地、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宣传贯彻《条例》座谈会”。中共青海省委书记尹克升、省委秘书长姚湘成、省顾委主任马万里、省顾委秘书长乔迁、省人大副主任卢声道、省政府副省长喇秉礼、省政协副主席汪福祥等领导同志应邀到会。省政府秘书长、省环委会副主任刘光和同志主持座谈会并首先发表讲话。他说:“湟水流域是我省工农业生产最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同时又是水资源最紧缺、水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每天有近30万吨未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有“江河源头”之称。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流域的气候。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流域面积的18.7%,出省多年平均径流量占流域总径流量的25%。青海是黄河流域9省区唯—一个产流多于用水的...  相似文献   

9.
引大济湟工程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引大济湟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该工程是振兴青海经济的翻身工程,是青海人民的生命线,是青海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金钥匙,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长丰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军全省十强县,实施百十工程,实现三大跨越。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00亿元,财政收入超10亿元,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贫困县向十强县的跨越。”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环境保护是硬要求,如何把握“硬道理”与“硬要求”的关系问题呢?那就是找准环境监管融入县域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要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精神实质,按照县委县政府“抓环境引投资,以投资促发展的工作重点,紧扣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总体要求,树立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92年2月28日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1998年5月29日青海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修改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湟水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根...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彦 《青海环境》2009,19(3):120-122
青海湖流域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在全省经济社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文章在阐述青海湖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流域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InitialGroupofKeyProjectsofChinaCrossCenturyGreenEngineering一、我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中的首期两项重要工程是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和酸雨控制1.淮河流域污染居全国各大流域之首。淮河流域水污染已成为一个公害,由水污染引起的饮水告急、人畜中毒、危害健康、死鱼死鸭、作物枯死、工厂停工等事件逐年增多,沿淮河1.5亿人口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脆弱,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和很大的社会不安定,并制约着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全流域自1978年至1992年发生较大的水污染事故有160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以上,间接损失难以估…  相似文献   

14.
1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青海省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与西藏同称“地球第三极”。长江、黄河、澜沧江都发源于此,故又称“江河源头”、“中华水塔”。这里平均海拔3000m以上,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冰川、雪山、戈壁、沙漠、风蚀残丘...  相似文献   

15.
将以成都市天府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为例,研究基于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目标、确保水质达标情况下的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成都市天府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是维持河流稀释净化能力需水,经预测,近期2020年为14.61亿m3/年、远期2030年为18.58亿m3/年。要保障如此大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必须采取控制发展规模、提高用水效率、节水降耗,加快污水设施建设、提高排水标准,加快再生水和雨水综合利用,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实施"引青济岷"跨流域调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1月省监测站完成《1996年度全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传输上报工作》。3月省监测站完成《1996年度青海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工作。由省环科所主持的“青海省硅铁企业粉尘治理与硅微粉回收技术试验研究及示范工程”通过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该成果被评定为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由省环科所参加的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青海湖地区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研究”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4月7~11日省辐射环境管理站对省区调综合地质大队发现置于省地质八队院内的放射性源库被盗事故参与了调查,经对追回的6枝镭标准源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审查合格,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以国环有食科宇[1997]第4号文“关于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青海省分中心的批复”同意在青海省环境保护监测站设立青海省分中心。同时要求青海省环境保护监测站根据国家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污染物输入响应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国家环保局下达青海省“湟水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成果,对目前提出的污染物输入响应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做了较详细的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物输入响应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污染源排放污染物数量引起的河流水质指标增加或减少,起到了定量描述污染源与环境目标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1997年度环境统计公报现将青海省1997年度环境统计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三废”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一)汇总企业工业总产值(按不变价计)74.9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74.7%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38t(二)废水1.工业废水排放量47...  相似文献   

20.
张敏 《青海环境》2002,12(4):156-157,168
1988年第3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国家环保总局确立了对主要工业污染和排放实行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工业污染控制对策,即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本文在分析了青海省“九五”期间实施此项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为青海省在“十五”期间更好地完成总量控制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