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丛澜 《福建环境》2003,20(3):10-15
该文阐述妇女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把妇女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尺度。分析了妇女在福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的“半边天”作用及其潜力。强调妇女参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性,并针对鞋厂女工环境权益保障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环境问题是中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深入探讨其成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中国农村环境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根本是城乡居民经济水平差距的日趋扩大使农村发展重经济轻环境、城乡环境权益的不平等使农村承担城市转嫁污染而得不到补偿,以及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未真正将农村与城市平等对待的偏差.  相似文献   

3.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人类干预较少的生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复杂的自然条件构成厂多样化的湿地类型,使之成为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湿地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湿地破坏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的,因此湿地保护必须首先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建立持续发展战略,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兴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建立有利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努力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拥有绿色生活,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从如何拥有绿色生活的角度阐述了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加强环境保护的对策,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拥抱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5.
徐汉友 《环境工程》2012,(Z2):420-423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不受恶劣环境的侵害,就必须对依法保护环境进行相关研究。提出了环境与健康是人类健康生存头等大事的观点,总结中国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足,提出新的修订措施。提出6条保护环境的新法规建议供环境保护法修订时参考应用,主要包括:1)环境与健康及保护法规的宣传教育立法;2)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环境医学防治学科立法;3)国家普及设立环境污染监测和预报系统立法;4)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扩展和延伸立法;5)国家在任何单位均应设立环境污染保护行政主管科室立法;6)国家设立外国在华企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ENGO)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中国的环保非政府组织(ENGO)不断涌现和发展,成为保护生态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唤起公民环保意识和促进公众参与的重要力量。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中国ENGO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因此分析中国ENGO的发展困境、探讨促进其发展的建议对于发挥ENGO的积极作用,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厦门市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为例,剖析了中国ENGO的发展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善中国ENGO发展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7.
环保投资和环保产业的国民经济影响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联合国SEEA中关于环保核算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构建了环保产业外部化的投入产出表,并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环保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以及环保产业的波及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保投资对GDP有较好带动作用,单位投资的拉动系数为1.41,占当年GDP的2.29%;环保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感应度系数,说明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同比例国民经济对环保产业的推动作用,环保产业已从收入导向型和经济拉动模式逐渐向经济带动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The governance of flood risks varies considerab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Obviously this is due to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ood risks, but in part governance approaches vary because of poli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nature of governance itself. What is ‘appropriate’ in this respect depends partly on the prevailing conceptions of the public interest in a country. By applying Alexander’s (2002) categoriz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to flood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Netherlands, we show that the strongly unitary conception of the public interest (a historic ‘flood risk safety for all’), is intertwined with a state-based, sector-based, hydro-technical governance and expertise system. Although this conception is very strong it is no longer self-evident. Because of changing conceptions of governance in general and because of the felt necessity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Dutch flood risk management is gradually changing. Increasingly, the Dutch government has to deal with more dialogical and utilitarian approaches to public interest in the governance of flood risks. The Dutch approach is rooted in community-based interests in flood protection and was centralized and rationalized during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y. The current flood risk standards are based upon a coarse utilitarian benefit-cost analysis, but evolved into mostly a unitary idea of national safety materialized in law by statutory flood risk standard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is unitary concept and status of the public interest of flood risk safety has not diminished; it must, however, increasing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importance of both processes of decision making (dialogues, deliberations) and neighboring public interests. We conclude that the Dutch conception of the public interest on flood safety is still strong but nevertheless gradually changing, not the least because of a general avail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to calculate and differentiate risks.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达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地球、敬畏地球、规范人类行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与美丽。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绿色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在西方国家是一种常见形式,并且已经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法律制度。但是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并没有为其提供良好的条件。文章从公众参与的概念入手,以经济学,环境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及法学理论来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中的必要性。剖析了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和成因,并提出若干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步入二十一世纪,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要求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体系。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人类唯一的家园,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保证当代人和未来人能否享有真正福利的基础,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是公民社会运动、全球环境保护运动发展的结果 ,它与传统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机制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 ,适应了环境问题的特征要求。通过公众参与机制解决环境冲突是各国环境政策、环境法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只有原则性的公众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规定及零散保护环境公众参与权的规定 ,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参与意识都很薄弱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在我国尚未成为一项真正的法律制度 ,离建立该机制的差距还比较大。所以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基于此 ,本文将在公众参与制度产生、发展及其存在意义的基础上 ,对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 ,改变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环保执法"软"是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环保执法"软"的原因有法制建设、管理体制、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从具体工作中所出现问题的表象看,环保执法软主要来自地方行政干预,其背后是片面的发展观和地方利益.解决环保执法"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大局利益是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是保证,关键是落实行政责任追究,用行政责任追究来弥补在环境保护法律上行政不作为的盲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服装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以及绿色服装的概念。根据服装业在推进环保方面的成绩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局面 ,进一步阐明了倡导绿色服装、实行绿色环保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及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对现代环境问题之综合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景观规划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在国际上渐成热点。在我国,相对于景观生态功能,景观非生态功能的研究,尤其是其评价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景观非生态功能对于文化传承及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由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出发,探讨其在自然与环境保护政策中所应具有的地位,以及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回顾国内外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文章最后,总结性描述了一个最新的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理论模型研究成果,讨论并提出我国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欧盟水框架指令》是欧盟制定的水环境管理政策,为其成员国的水环境管理提供了共同的目标、原则、定义和方法.自2000年颁布实施以来,该指令致力于让欧洲的水环境能够同时满足人类自身的需求和动植物群落的需要,其先进的水环境评价体系、严格的污染管理标准、科学的水生态保护理念和法律效力都在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综述了欧盟水框架指令从关注生活生产到生态保护、从单一到整体的发展历程和地表水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系统总结了欧盟地表水水质评价体系、水质监测和流域综合管理政策及其管理理念先进、标准制定严格和生态保护科学和法律效力优先的特点,并对比分析我国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生态环境管理现状,以期学习、借鉴和吸收国际水生态环境管理的有益经验,为我国的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数字地球”的概念,并从其技术角度阐述了“数字福建”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核心技术3S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境保护战略政策70年历史变迁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其演进脉络、阶段性变化特征和取得的成效,对于制定新时代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演进为主线,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历史变迁与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非理性战略探索阶段(1949-1971年);②建立环境保护三大政策和八项管理制度的环境保护基本国策(1972-1991年);③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2000年);④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环境示范创建的环境友好型战略(2001-2012年);⑤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文明战略(2013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基本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环境战略政策体系,在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法制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目标责任制、生态环境市场经济政策体系以及多元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对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伟大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需求,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政策的基本走向、改革目标,指出了管理体制、生态法治、空间管控、市场机制、公众参与、责任考核等六大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9.
周舫  朱德明 《环境科技》2007,20(4):66-68
我国确定的基本国策只有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和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性质比较类似的计划生育和国土资源相比,在机构设置、领导体制、财政投入、职能定位、管理范围和统一监管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发展滞后现象,需要创新环保管理体制,落实环保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的出台,使得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引起广泛关注。上市公司公开环境信息不仅是其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更对保护公众环境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健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必须在环境法下明确其应公开的环境信息内容。对《指南》的相关规定进行研讨,上市公司应杜绝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公开内容,以保护相关公众环境利益为宗旨,运用具有针对性的公开标准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