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文物古迹修缮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等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是旅游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徐福英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2):1143-1146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通过对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发现,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并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必须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府推动与社区参与和量的增长、精品工程建设三个方面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快发展青海省高原生态旅游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青 《青海环境》2008,18(4):174-17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高原生态旅游业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的旅游开发、建设、经营、服务和消费行为,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山区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民俗风情浓郁,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在分析生态旅游开发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对粤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定位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构建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塑造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精品、打造客家文化生态旅游区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建议,以期实现粤北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边缘湿地是城市的生态屏障,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具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和巨大的生态、社会服务功能,休闲与旅游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城市边缘湿地本身存在生态脆弱性,加上受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其休闲与旅游功能不断退化,为实现城市边缘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广泛关注,对生态风险及其评价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将其应用于旅游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可以为旅游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分析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历程及涉及领域,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类型及导致的生态终点,并列举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及方法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评析与展望,指出未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学科交叉为途径,实现对旅游生态风险及其评价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注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引发的生态问题表现及动态演变规律;构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的政策体系与相应标准等。  相似文献   

7.
阿尼玛卿雪山地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丰富且独特性强,具有浓郁的藏族民俗风情.通过对该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状况、优势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生态游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生态建造、生态营销等构想,是对脆弱生态区域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一种有效尝试,有利于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相统一,使该地区旅游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几年客流量变化,界定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命周期正处于发展阶段与巩固阶段的过渡期。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提出景区应做好生态环境保护,通过调整旅游产品、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从而延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和巩固阶段,以期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保护和管理好自然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跨世纪绿色工程的重要战略。本文通过对秦皇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调查与思考得出结论:将秦皇岛建设成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态城市是秦皇岛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龙溪古镇生态旅游开发初步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应成为大多数旅游区的发展模式。黄龙溪是成都八大风景区五大类型中田园古镇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有关部门在制定黄龙溪古镇旅游规划时应体现出生态的精神,开发与保护共举,实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贵州旅游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爱平  安和平  唐丽萍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54-1056,1006
分析得出贵州旅游资源具有自然资源富集、自然景观奇特、民族文化资源浓厚、红色旅游资源宝贵而丰富、气候资源宜人等比较优势。从生态环境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对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贵州旅游业加快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分析了西藏自治区边坝金岭沙棘林的功能定位、沙棘林保护与生态建设思路和目标,并从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与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冰川湖堰-灌木沙棘林水源涵养保护区、觉昂河滩一碎屑流控制与沙棘禁伐区、金岭乡府-河滩护岸与乔木沙棘核心保护区三个重点功能区的生态建设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十年来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收入在全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变动情况,分析了影响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江西省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建设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e main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and review the usage of forests for the purpose of tourism in Turkey with the case study of Antalya-Belek. The use and conversion of forest lands is central to tourism development. Land use chang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ourism on natural resources. Worldwide, forests and coastal zones are convert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t facilities. The rapid emergence of mas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urkey, encouraged without considering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has resulted in serious problems in forest areas. This paper is particularly concerned with land use change in forests (or deforestation) created by the allocation of forest lands to build tourist facilities. In Belek, a tourism center located in Antalya province's coastal areas and the fastest growing destination of the country, all tourist facilit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forest lands under the status of conservation forest. Today, the Belek Conservation Forest is under severe pressure from tourism.  相似文献   

15.
碑林资源以其蕴含的历史沉淀和艺术价值为载体,赋予了旅游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以祁阳浯溪碑林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景区开发存在产品开发水平低、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参与性和体验性产品缺失、联动发展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语溪碑林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景区深度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到1992年底,我国已建立森林公园255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55处。森林公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众多的动植物资源、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森林旅游具有其它类型旅游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已成为现代旅游的新潮流。森林公园的建立,客观上保护了自然和自然资源,但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和掠夺式开发导致了自然资源的破坏。本文最后对森林公园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如何协调统一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伊犁州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土地面积、资源储备和战略地位都在西部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之经济发展滞后,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草场严重退化。正确认识和评价伊犁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承载力,制定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有效方案,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实现伊犁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深沪湾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沪湾地质公园旅游地学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和古牡蛎礁等地质遗迹.通过对深沪湾地质景观的特征描述,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维护最佳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地质公园规划原则及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9.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作者运用网络测度指标对河北省太行山区一森林生态旅游区内的景区网络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选用中位点法对景区内服务设施选址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浅谈秦皇岛市旅游开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开发导向模式由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确定。对于旅游开发而言,导向模式的确定是关键,本文对秦皇岛市的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由此确定了导向模式,同时对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