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本文基于溧阳震中区精密磁测和a径迹测量结果,探测出茅山东侧断陷盆地内发育北北东向上沛—上姚和北北西向上沛—平桥两组断裂.结合区内地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两组断裂可能为茅东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两次地震余震三度空间分布表明茅东断裂带及其茅东断陷盆地构成溧阳两次地震的孕震构造,而两组断裂交汇破裂与茅东断裂带主破裂在深处的沟通是溧阳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茅东断裂带构造岩和断层泥进行了显微构造、力学实验研究和差热分析.由显微变形、构造岩类型及方解石脉穿插、位移等微观现象显示茅东断裂带具有多期的挤压剪切运动方式,其中"切砾"现象、石英塑性变形等反映茅东断裂具有快速粘滑兼有旋转的滑动方式,它与溧阳地震的成因机制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笔者根据茅东断裂带陶家洼方山和竹箦煤矿两段断面上采集的4期35条刻蚀擦沟数据,采用Etchecopar电算程序进行应力张量反演,得到二期应力场.第一期应力场方向为北西一南东,第二期为北东一南西.据该区域应力场演化史分析,第一期为印支一燕山期以来主导应力场,而第二期可能是进入新生代以来,特别是14±0.9万年以来的应力场,它与该区近期地裂缝和地震裂缝方向及溧阳两次地震震源机制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对茅东断裂带陶家洼—什箦段的断裂面现场显观构造形迹(包括擦动线理构造、磨砾岩和断面上的张裂隙)调查、分类和统计,用以反演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断裂运动学特征.其结论认为:茅东断裂在晚更新世以来具有以左旋走滑为主的运动学特征,这与宏观地质现象是吻合的.笔者在文中还就显观构造形迹所反映的地质历史时期地震信息进行粗略的定量讨论,认为茅山东侧断裂地质历史时期的地震活动水平为5—6级,最大不超过7级,这与现今地震活动水平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据茅山地区1∶20万大比例尺布格重力异常及其延拓结果,并结合爆破地震和天然地震等资料,分析了茅山断裂带的延伸规模及切割深度.认为茅山断裂带属地壳断裂;茅山断裂带与近东西向的石桥—无锡隐伏地壳断裂相交汇构成了溧阳地震的深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茅东断裂带地质调查、考古、地壳形变、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等资料,采用地质方法和Brune方法,分别计算第四纪以来各时段茅东断裂带年平均滑动速率.并据此选用Wallace.R.E和莫尔纳Molnar.P方法进行平均重复间隔计算,结果表明:中强地震重复间隔数十至百余年,原地重复率达89%.在今后一段时间该断裂带仍有中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茅东断裂带构造岩定向标本的组构研究,探讨断裂带的动力学特征,其结果表明:该断裂帝具有多期活动特点;以走滑为主兼有逆冲和旋转运动学性质;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SE30°和NE80°先后二次不同方向主压应力作用:早期差异应力为1000—1300巴,晚期约250—450巴.  相似文献   

8.
镇海—温州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具分段性,即可分为明显活动的北段,具一定活动的中段及不活动的南段.新生代构造应力场至少可分为两期:第Ⅰ期时代为老第三纪,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第Ⅱ期时代为第三纪及第四纪,主压应力方向为NEE-SWW,现代应力场仍受此控制.新构造活动的分段性可与各分段构造应力场期次的恢复结果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构违地貌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构造地貌类型及其特征由各种形式的地壳构造活动所控制。沂沭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构造地貌带。本文试将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地貌划分为地堑地垒式构造、蛇曲形水系、断陷盆地、断层三角面和断层陡崖、断褶山及玄武岩火山地貌等六种类型。构造地貌与地震的关系密切,研究这种关系,将对地震危险区段标志的寻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979年7月9日江苏溧阳地震(M=6.0)和1984年9月14日日本长野地震(M=6.8)的考察和分析表明:这两次地震的震中及其附近的建筑物均有扭转现象,并且都反映了地壳以右旋扭动为主的构造活动特征;两次地震的震中均位于北北东-北东向的右行断裂和北西走向的左行断裂的交汇处附近;均位于北北东走向的山地的靠大洋一侧。说明了西太平洋地区地震活动的相似性和地壳新构造活动的一致性。构造应力均以北东东-近东西向、近水平方向挤压为特征。这些应力方向在长野与太平洋板块沿日本海沟俯冲潜没而产生的地震主压应力轴大体一致、在溧阳则与印藏板块碰撞和日本海的微型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为代前言,系统地回顾了茅山地区地震地质研究的发展历史,数列了前人在这一地区所作的重要贡献及其成果,重点包括:茅山断裂带的延伸,活动性,地震构造,应力场等几个问题.同时也涉及到这一地区的古地震研究,震害地质,宏观地面运动,历史地震活动及现今地壳形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课题确定与实施地处长江金三角腹地的茅山地区,分别于1974和1979年发生了5.5和6.0级地震,这种五年内原地重复发生中强地震的例子在中国东部是绝无仅有的.它所造成的损失又远比边远地区同级地震、甚至强震还要大,仅据6.0级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倒塌六万多间,死伤二千多人,其直接经济损失达二亿多元.溧阳地震发生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并造成如此严重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茅山东侧断裂的追踪调查,在溧阳县什箦煤矿丫髻山之东南麓发现玄武岩砾石层.据现场考察,此砾石层位于上第三系玄武岩之上,出露高度50—100米.本文具体描述了玄武砾石层的性状特征,同时在与前人描述的"玄武砾石层"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两者属于同时代产物,但岩性和结构不尽相同.文中还就此新发现,对茅山东侧断裂活动速率提出补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