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对福州市2001年至2006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2001年是Ⅱ级,2002至2006福州的大气环境质量均为Ⅰ级。属性识别理论概念清晰,计算简单,评价结果比较客观。使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模糊物元法综合评价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城市环境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可有效解决这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应用该模型对福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的评价结果相比较,二者基本吻合,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对洛阳市2005年至2009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至2009年洛阳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均为Ⅱ级。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分析结果一致,说明运用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合理可信的。  相似文献   

4.
大气环境质量属性识别理论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属性识别理论中有关属性集、属性测度、有序分割类等基本概念和置信度准则,建立了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属性识别模型.结合大气环境监测实例探讨了属性识别理论在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并将实例研究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物元分析等6种不同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例分析表明将中国学者独创的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此外,还可用于区域内不同环境监测点或者不同的区域环境之间大气环境质量的优劣评价比较.  相似文献   

5.
向传播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的B一P决策模型。用此模型研究实例的大气环境质量,结果表明B一P网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图1表4参4X822 9903242属性识别理论模型二级评判法在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的运用/.舒军龙…(杭州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一1999,17(l)一65一67,54环信x一26 属性认识理论模型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已成功地用于质量评价中。现将该模型引用到城市总体环境质量评价中,提出运用二级评判来综合评价城市总体环境质量。经实例分析表明,属性识别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过程中存在随机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建立基于云模型的评价方法。以长沙市2014—2016年大气环境监测资料为依据,选取SO_2、NO_2、PM_(10)、PM_(2.5)、CO和O_3为评价因子,基于云理论生成评价指标隶属于评价等级的综合云模型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很好地实现评价指标数值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间的不确定映射;长沙市2014年大气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Ⅲ级),2015年和2016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至良(Ⅱ级),且2016年对于良的确定度相比于2015年明显提高,表明长沙市大气环境质量呈现逐年好转趋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集对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建立集对分析方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新模型。通过实例研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属性识别法以及改性属性识别法比较,集对分析方法评价模型严谨,计算简便,评价结果更合理、精细、稳定,为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改进的灰色识别法以灰色关联法为基础,针对灰色关联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不足,引入关联离散度和隶属度算法加以改进,并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级就其相应的隶属度加权平均求得更为精确的大气环境质量级别,提高了分辨率和实用性。在简要论述利用改进的灰色识别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计算原理、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研究对象,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确定质量等级及其变化趋势,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改进的灰色识别法可比性强,分辨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对郑州市城区2009年至2013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3年郑州市城区的环境空气质量均为Ⅱ级.属性识别理论概念清晰,计算简单,评价结果比较客观.评价结果表明运用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是合理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属性识别理论在淮南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并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对淮南市2001年至2004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明运用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合理可信的。由于属性识别理论概念清晰,计算过程简便,可有效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偏向问题,因此,能较好地运用于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面。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一种改进的属性识别方法,针对属性识别理论模型中置信度λ取值的主观性,提出了灰色接近度的概念,通过计算样品属性测度与理想模式属性测度之间灰色接近度的大小,判断样品所属类别。根据GB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运用此模型对福州市2001—2008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大气质量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何斌  高登好 《环境工程》2001,19(6):57-58,32
根据属性识别理论 ,建立大气质量综合评价的变权识别模型 ,利用污染贡献率确定权重系数。与其它评价模型相比 ,变权识别模型还具有排序功能 ,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空气质量综合评价的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来进行空气质量综合评价,从而避免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问题。并结合实际说明了建模过程,得出了更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对优化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熵值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用该方法对城市轨道线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4个预选方案进行了评价,推选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结果合理,决策科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熵权法并结合属性识别理论,建立了熵权-属性识别模型。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作为依据,选用7个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计算综合属性测度区间,应用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对地表水质量进行属性识别。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解决地表水质量评价的问题,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避免了权重确定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保证了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考虑了熵权赋值的客观性以及属性识别模型在解决有序分割问题上的优越性,本文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并用此模型对鸟鲁木齐市主要蔬菜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合实际,将其结果与模糊数学模型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此模型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可行,且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7.
镇江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介绍了协调发展度的内涵,通过构建镇江市环境与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发展的相关计算模型对镇江市1999~2002年协调发展的动态变化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